淮安分坊的顺利投产,如同在李薇的商业版图上钉下了一颗坚实的铆钉。运河之上,南北往来的货船中,张氏工坊的旗帜愈发常见。然而,刘理事的阴影如附骨之疽,并未因李薇的成功扩张而消散,反而因嫉恨变得更加扭曲。正面竞争无力,他便将毒牙转向了更隐蔽、也更致命的领域——**供应链与财务根基**。
这一次,刘理事的手段更加老辣阴狠。他不再直接攻击李薇的产品或工坊,而是动用了百草堂多年积累的、盘根错节的人脉网络,开始在上游原料供应链和下游销售渠道两端,对张氏工坊进行“软性”绞杀。
**上游:原料暗战。**
张氏工坊对豆、麦品质要求极高。刘理事暗中联络了几家长期为张氏供粮的大商户,或以更高价格包销其优质货源,或以百草堂在北方的庞大采购量为筹码施压,迫使这些商户不得不减少甚至停止向张氏工坊供应最上等的原料。一时间,京城总坊和淮安分坊都感受到了优质原料采购的压力,成本隐隐上升,品质管控面临挑战。
**下游:渠道侵蚀。**
在北方市场,刘理事利用其影响力,向一些与张氏工坊有合作的酒楼、商号暗示,若继续大量销售张氏产品,百草堂将削减乃至停止对其药材(许多酒楼也需药材煲汤、药膳)的优惠供应。这种捆绑式的隐性威胁,让一些并非核心伙伴的销售点开始动摇,订单出现小幅下滑。
更让李薇感到棘手的是,一些关于张氏工坊“资金链紧张”、“扩张过快恐难以为继”的流言开始在特定的商人圈子中悄然传播,虽未像之前污名化那般恶毒,却在无形中影响了一些潜在合作伙伴的信心,使得淮安分坊后续招募本地入股、扩大规模的计划遇到了阻力。
“东家,刘理事这是要断我们的根啊!”老管家拿着几份要求提高原料价或表示难以为继的供应商来信,忧心忡忡。
李薇面色凝重。她意识到,随着生意规模的扩大,她面临的敌人不再仅仅是商业理念不同的竞争者,更是善于运用资本和人情网络进行降维打击的旧式垄断巨头。这种全方位的挤压,比单一的产品陷害或舆论攻击更难应付。
硬碰硬地抬价收购原料或降低销售价格,正中对方下怀,会迅速消耗工坊宝贵的现金流。必须找到刘理事运作中的破绽,进行精准反击。
李薇将目光投向了百草堂本身。如此大规模地进行原料围堵和渠道施压,必然需要调动巨额资金和消耗大量人情,其内部不可能毫无痕迹。她开始调动所有能动用的资源,包括漕帮常爷那条线、沈记在江南的人脉、甚至通过周博士接触到的某些清流御史,从侧面收集百草堂近期的资金流向、大宗交易记录以及可能与官员的不当往来信息。
这是一场在黑暗中的情报战,风险极高。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深夜,一名神秘人(疑似漕帮安排的)将一本薄薄的、看似普通的账册副本,悄然送到了李薇的书房。账册记录了一些看似与百草堂无关的商号,与某些官员“师爷”或“家仆”之间的隐秘资金往来,数额巨大,时间点恰好在刘理事开始对张氏工坊进行供应链打压前后。其中几条,隐约能与那几个突然中断优质原料供应的大商户扯上关系!
这本账册,虽不足以直接扳倒根深蒂固的百草堂,却像一把钥匙,为李薇打开了一道反击的缝隙!它揭示了刘理事为了打压她,可能动用了见不得光的手段,甚至涉及官商勾结。
李薇没有立刻发作。她将账册严密收藏,心中已有了新的计划。她要以这本账册为筹码,不是为了直接告发(那会鱼死网破,且证据链并不完整),而是为了“敲山震虎”,迫使刘理事收缩其爪牙,并为张氏工坊争取战略调整的时间。
她一方面开始秘密接触其他地区的、未被百草堂影响的原料供应商,筹划建立新的、更分散的供应链;另一方面,她指示淮安分坊,加速推进针对中端市场的产品研发,避开与百草堂在顶级药材和高端酱油领域的直接冲突,开拓更广阔的民生市场。
风暴在无声中凝聚。李薇手握账册,如同握住了黑暗中一缕微光。她知道,与刘理事的最终决战尚未到来,但下一回合的较量,她将不再是被动接招。她要利用这难得的喘息之机,夯实基础,广积粮,缓称王,等待给予对手致命一击的最佳时机。商海沉浮,智慧与耐心的较量,永远比表面的刀光剑影更为惊心动魄。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儿媳揭开婆婆的秘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