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会上那石破天惊的大胆猜想,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李薇原本波澜不惊的异世生活中,激荡起层层涟漪。
她依旧在餐馆后厨清洗着仿佛永无止境的碗碟,依旧穿着那身洗得发白的旧衣,但在研究所那些学者眼中,尤其是陈教授心中,她的身份已然不同。她不再仅仅是一个“勤勉好学、有些灵性的旁听生”,而是一个可能拥有独特视角、甚至能与某些古老信息产生共鸣的“特殊存在”。
陈教授对她的态度,多了几分正式的尊重与更深切的期望。他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她接触一些更为深奥、甚至被视为边缘或禁忌的文献资料——那些涉及上古祭祀、巫觋文化、神秘符号学,乃至一些无法用现代科学解释的“异闻录”、“方术考”。
这些知识,与李薇自幼所受的儒家教育格格不入,却奇异地与她梦中所见、与玉佩传递的古老气息紧密相连。她像一块终于找到源头的水滴,疯狂地沉浸其中。
而随着她对这些古老知识的理解日渐加深,她与胸前那块蟠螭玉佩的联系,也发生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不再仅仅是夜晚入睡时那稳定散发的温润暖意。有时,在她凝神阅读某段艰涩咒文,或试图理解某个复杂阵法图录时,玉佩会传来一阵轻微却清晰的悸动,仿佛在呼应,在提醒。当她心绪不宁,被异世的孤寂和迷茫笼罩时,那暖意又会变得格外柔和,如温水流淌,悄然抚平她心头的褶皱。
更让她惊异的是,她开始能隐约“感受”到玉佩内部那沉睡的、浩瀚如星海般的古老气息。那并非具体的画面或声音,而是一种磅礴而沉默的“存在感”,仿佛一个历经无量劫数的灵魂,在她心口安静沉睡。
她尝试着,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玉佩的馈赠,而是主动地去“沟通”。
夜深人静,餐馆阁楼。她盘膝坐在床铺上(这是她从某本养生古籍上学来的姿势,觉得有助于凝神),将全部心神沉静下来,排除杂念,只专注于胸口那一点温润。
起初,只是更清晰地感受那暖意的流动。渐渐地,她尝试着用意念,如同伸出手指般,轻轻地、试探性地去触碰那玉佩内部沉睡的“灵”。
第一次,毫无反应,那浩瀚的气息如同深潭,不起波澜。
她不气馁,每日坚持。这成了她除了学习和劳作之外,最重要的功课。
直到某个午夜,万籁俱寂,连窗外的霓虹都似乎黯淡了几分。李薇如同往常一样凝神内观,意念小心翼翼地探向玉佩深处。
突然——
那浩瀚如星海的气息,微微**动了一下!
仿佛沉睡的巨兽,于无尽长梦中,轻轻掀动了一下眼皮。
一道远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清晰、都要明亮的暖流,如同解冻的春溪,猛地从玉佩中涌出,瞬间流遍她的四肢百骸!那暖流所过之处,疲惫与酸痛冰消瓦解,连白日因苦读而有些昏沉的头脑,都变得无比清明、敏锐。
与此同时,一段极其模糊、断断续续的信息碎片,如同电光石火,掠过她的心头:
“……契……灵引……归……途……”
信息残破不堪,含义难以捉摸。但其中“归途”二字,却让李薇的心脏狂跳起来!
是了!这块玉,果然与回归之路有关!
还不等她细细品味,另一段更加清晰的感觉随之而来——她仿佛能“看到”玉佩内部,那原本浑然一体的灵光之中,存在着几处极其细微的、如同蛛网般的“裂隙”。尤其是边缘那处明显的磕碰破损,更是如同一个缺口,阻碍着灵光的圆满流转。
其中一道最细微的裂隙,就在刚才那股暖流涌过之后,似乎……弥合了微不足道的一丝?
是因为她主动的沟通,和这些时日知识积累带来的“理解”,如同涓涓细流,温养了这块沉寂太久的古玉吗?
“神物择主,以心养之,以魂契之……”
她忽然想起在某本残破道藏上看到的这句话。难道,这才是“蕴灵古玉”正确的打开方式?并非被动等待它展现神异,而是需要宿主以自身的心神、意念,甚至可能是对古老知识的理解,去主动温养、修复它,最终与之建立更深层次的“契约”?
李薇猛地睁开双眼,在黑暗中,她的眸子亮得惊人。
她低头,看着胸前在黑暗中仿佛氤氲着一层极淡、极淡光晕的玉佩,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激动与明悟。
这块玉,并非死物,它是一个需要被唤醒、被修复的古老伙伴。
而“归途”的线索,就藏在修复它的过程之中!
她不再只是一个迷失方向的穿越者。
她是这块蕴灵古玉的“宿主”,是即将与之并肩探索时空之谜的“同行者”。
前路依旧未知,修复古玉、寻找归途定然艰难无比。
但此刻,李薇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力量与方向感。
她轻轻握住胸前的玉佩,感受着其下那仿佛与她心跳逐渐同步的温润搏动,低声自语,如同立下誓言:
“我会找到方法的……带你回家,也带我……回家。”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儿媳揭开婆婆的秘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