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图志》的抄本送达西域诸国时,撒马尔罕的王宫书房里,国王捧着记载大宋农桑技艺的篇章,反复研读。图志中清晰绘制的曲辕犁、温室育苗图谱,还有真腊蔗糖丰收的图景,让他眼中满是迫切。“若能学得大宋技艺,我国的贫瘠土地也能产粮,百姓何愁饥馑?”当即下令,派遣使团携西域的玉石、良马前往汴梁,求购稻种、农具,恳请大宋派遣农官前来指导。
消息传开,西域诸国纷纷效仿。波斯、大食、花剌子模的使团接踵而至,汴梁的驿馆一时人满为患。各国使者捧着国书,言辞恳切地请求学习大宋的农桑、律法与通商制度,甚至有人主动提出,愿将本国的特产与技艺写入《万国图志》,让文化交融更添新篇。赵昺一概应允,不仅选派农官、工匠随使团前往,还命翰林院扩充《万国图志》的篇幅,将西域的玉石开采、良马养殖技艺尽数收录。
国子监的远邦学馆里,新增了数十名西域学子。他们穿着大宋的儒衫,与南洋学子同窗共读,课堂上争论着耕种技法的优劣,课后则分享各自的家乡风物。波斯学子带来了异域的香料调配之法,大食学子展示了天文仪器的制作技艺,大宋学子则教他们种植茶树、制作茶叶,学馆里处处是跨域交流的热闹景象。
此时的泉州港,真腊蔗糖与大宋茶叶的结合,正催生着新的贸易热潮。张老板突发奇想,将真腊蔗糖与武夷岩茶混合,制成了甜润醇厚的“糖香茶”。这种茶既有岩茶的清香,又有蔗糖的甘甜,一经推出便风靡泉州,商户们纷纷效仿,很快便有了“茉莉糖茶”“桂花糖茶”等诸多品类。
“阿诺船主,这次我要预定三千斤蔗糖,还要你帮我带些真腊的香料,用来调配新茶!”张老板找到阿诺,递上一份厚厚的订单。阿诺笑着应下,他的商船早已不再局限于运输沉香、棉布,如今更成了“茶糖贸易”的纽带,将真腊的蔗糖、香料运往大宋,再把大宋的糖香茶、茶叶器具销往南洋、西域。
糖香茶很快通过商船传到了真腊。桑坤捧着阿诺送来的茶饼,用大宋的瓷壶冲泡,清甜的茶香混合着蔗糖的甜润,让他赞不绝口:“这茶比米酒还爽口!”消息传开,真腊的贵族们纷纷求购大宋茶叶与茶具,工坊里的工匠们也开始模仿大宋的样式,制作简易的茶具,茶叶种植的技艺也随之在真腊悄然推广。
西域的商路上,大宋的糖香茶同样掀起了热潮。阿拉伯商人穆罕默德将糖香茶运往巴格达,贵族们品尝后争相购买,甚至有人愿用高价订购,让穆罕默德赚得盆满钵满。“大宋的茶叶与真腊的蔗糖,竟是如此绝妙的搭配!”穆罕默德感慨道,当即决定开辟一条专门的“茶糖商路”,将大宋的茶叶、真腊的蔗糖运往西域各国。
消息传回汴梁,赵昺正在与刘秉忠商议通商事宜。得知茶糖贸易已连通南洋、西域,成为新的通商热点,赵昺笑道:“民生所需,便是通商之向。茶与糖的交融,恰如各国百姓的情谊,彼此成就,方能长久。”他当即下旨,命泉州港务司增设“茶糖专栈”,为相关货物提供仓储、通关便利;让翰林院将茶叶种植、茶具制作技艺译成西域、南洋诸国文字,纳入《万国图志》修订版。
此时的真腊田间,桑坤正跟着大宋农官学习种植茶树,青翠的茶苗与金黄的稻田相映成趣;泉州港的码头上,装满茶叶、蔗糖的商船正扬帆起航,驶向遥远的海域;西域的商路上,骆驼商队载着糖香茶,在沙漠中留下长长的足迹;国子监的学馆里,南洋、西域的学子们正一起抄写《万国图志》,笔墨间流淌着跨越山海的情谊。
吴谦站在真腊的茶田边,望着远方往来的商船,心中清楚:大宋的影响力,早已不是单纯的技艺输出或通商往来,而是化作了百姓碗中的甜、杯中茶香、心中的安宁。从稻种扎根到茶糖共济,从律法通行到文化相融,“天下太平,万国咸宁”的愿景,已在这跨越山海的交融中,成为了触手可及的现实。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破落皇帝重整山河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