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高度紧张的对峙中悄然流逝,转眼已是八月。
在这近半年的时光里,蓝星的局势如同一锅被文火慢炖的浓汤,表面维持着危险的平静,底下却暗流汹涌,危机四伏。
华夏外交发言人在科里邦遇袭事件后,以翔实的证据和严谨的逻辑,清晰地指出了所谓“证据”中的多处关键纰漏,并严正声明:
“任何企图栽赃嫁祸、挑战华夏底线的行为,都必将付出沉重代价!”
然而,阿卡丽国及其主导的部分国际舆论,对此置若罔闻,依旧我行我素。
……
羲和学院,深夜,巨型机库。
庞大的空间内,大部分照明已经熄灭,只有几盏应急灯在数十米高的穹顶投下清冷的光晕,勾勒出数十台静静伫立的钢铁巨兽的轮廓,空气中弥漫着机油、冷却液和金属特有的冰冷气息。
洛城的突击机甲如同一个疲惫的战士,带着满身模拟对抗留下的焦痕与划痕,沉默地屹立在专属维修架上。
洛城没有离开,他独自坐在冰冷的驾驶舱内,舱内只有仪表盘发出的微弱荧光,映照着他专注而略显疲惫的侧脸
他已经这样静坐了近一个小时,闭着眼,指尖无意识地在操控界面上轻轻划动,脑海中反复推演着刚才与李明辉那场棋差一着的对抗。
一滴汗水顺着他的鬓角滑落,无声地砸在控制台的金属表面。
“还在复盘那0.1秒的误差?”
一个清冷而熟悉的声音,如同冰珠落玉盘,透过内部通讯频道,打破了驾驶舱内的寂静。
洛城猛然睁眼。透过舱外监视屏,他看到机库阴影中,一个窈窕的身影正缓步走来。
是秦书墨。
她依旧穿着合身的学院训练常服,外面随意罩着一件白色研究员大褂,却丝毫不掩其身姿的挺拔。
及肩的黑发在应急灯的光线下泛着墨蓝色的微光,几缕碎发垂落在她光洁的额侧。
她手里拿着轻薄的战术平板,屏幕的冷光映亮了她一部分脸颊,肌肤白皙近乎透明,鼻梁挺直,唇色很淡,抿成一条认真的直线。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双眼睛,在昏暗的光线下,仿佛蕴藏着整个星图的深邃与冷静。
她走到维修架下方,微微仰头看向驾驶舱的方向,嘴角似乎极轻微地向上牵动了一下,算不上是笑容,更像是一种……了然。
同时,洛城面前的主屏幕一闪,一份详尽的数据分析图已经传输过来,上面清晰地标注着他与李明辉对抗中的每一个能量波动、机动轨迹和关键时间节点。
“嗯。”
洛城应了一声,目光扫过屏幕,“李明辉最后那一记侧翼切入,时机太刁钻。我的神经反应似乎跟上了,但机体反馈还是慢了0.1秒。”
“不是预判慢了,是你的能量干扰释放早了0.3秒,引起了他的警觉。”
秦书墨的声音毫无波澜,如同在陈述一个物理定律,“你的新战术还不够丝滑,刻意为之的痕迹太重。真正的杀招,应该藏在最普通的动作里。”
洛城沉默了片刻,指尖在操控杆上摩挲了一下,最终化为一声无奈的轻笑:
“……受教了,谢谢。”
秦书墨这种剥离一切情感、直指问题核心的分析方式,时常让他感到挫败,但更多的是一种被精准点醒的豁然。这份冰冷的敏锐,让他不得不心生敬佩。
“无需道谢。你的学习进化曲线,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深入观察的样本。”
秦书墨的语气依旧平淡,“你的学习进化斜率,已超出了包括我在内,多数人的初始建模预期。”
“你很与众不同哦!”
伴随着几声轻轻的笑声,话音落下,通讯便被干脆地切断。
下方,秦书墨的身影也已转身,融入机库深沉的阴影之中,只有脚步声在空旷的空间里留下渐行渐远的回音。
驾驶舱内重新被寂静和仪表的微光充斥。
洛城独自靠在座椅上,目光重新投向屏幕上那些冰冷的数据,控制室的灯光也随之熄灭,只留下洛城一人在黑暗中,咀嚼着那句话和刚才的战斗数据。
……
边境线上, 挑衅仍在继续。
“报告!阿卡丽国‘海狼号’驱逐舰再次闯入我南海仁爱礁邻近海域!”
“跟踪监视,发出警告!告知其行为危险且不负责任!”
“对方回应……正在进行正常航行,并指责我方‘过度反应’。”
类似的戏码,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月球轨道。
承影舰队指挥舰的舰桥上,洛云帆凝视着星图上那个如同跗骨之蛆般、始终在警戒区边缘徘徊的红色光点——“猎犬号”。
“将军,对方又进行了一次危险的贴近机动,最近距离不足五公里!”
雷达官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愤怒。
洛云帆面沉如水,声音通过舰桥广播平稳传出:
“保持航向,提升护盾能量至百分之八十。通知巡天护卫舰,向右翼机动五百公里,形成交叉监视。”
所有前线的官兵们都被这些举措弄的憋着一肚子火,却又必须严格遵守“不打第一枪”的纪律,这种被反复撩拨却又不能尽情宣泄的感觉,如同钝刀子割肉。
但是同时所有人都感觉到,这样的情况结束的时间可能不会太久。
……
月球背面,广寒宫基地,主实验室。
苏婉华总工程师站在全新的“炎黄之心”原型机前,眼神中充满了感慨与希望。巨大的引擎核心不再像过去那样能量狂暴四溢,反而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如同呼吸般平稳的脉动。
她脑子又回想起儿子之前给他发的一则短讯。
“老妈,最近我在图书馆,看到一本介绍华夏历史文化的书,里面讲了一个故事,关于大禹治水……”
这时,张澜的汇报声打断了苏婉华的思路。
“成功了,苏工!能量输出稳定度达到99.7%!持续运行时间超过设计指标!”
张澜兴奋地汇报,脸上带着长期熬夜的疲惫,但眼神亮得惊人。
苏婉华微微点头。
只有她自己知道,半年前那个看似寻常的夜晚,儿子洛城发来的那条问候信息中,夹杂着几句关于“古代水利工程智慧”的随笔感想,是如何在她苦思冥想的脑海中,如同划破黑暗的闪电,点燃了“疏导”而非“硬阻”的灵感的火花。
他们放弃了执着于“约束”和“控制”反物质流的传统思路,转而借鉴“疏导”的智慧。
他们设计了一套极其复杂的、动态变化的“能量脉络系统” 。
这套系统不再试图用强大的磁场将反物质湮灭的能量“堵”在核心,而是像为大禹洪水开辟河道一样,在能量爆发的瞬间,引导其沿着预设的、最优化的“能量河道”奔涌、分流、做功。
“我们这套‘脉络系统’,相当于为狂暴的湮灭能量修建了都江堰。”
苏婉华对团队解释道,“它利用了能量自身冲击的势能,顺势而为,化破坏力为驱动力。虽然能量源仍需外部注入反物质燃料,但我们已经彻底解决了能量稳定输出的世界性难题!我们的引擎,现在是一台能够完美驾驭反物质力量的核心引擎!”
这一步的跨越,意义非凡。
“下一步。”
苏婉华目光投向更深远的星空,“就是攻克‘自循环’的难关。我们需要找到在引擎内部,安全、高效制造反物质的方法。这可能需要全新的物理理论突破,我们继续努力!”
“是!”
成功的喜悦依旧难以完全掩盖。团队沉浸在突破的兴奋中,对未来的讨论不免多了起来。
然而,就在大家都在兴奋的相互庆祝和对未来的讨论时。
一条隐秘的消息从月球实验室发送了出去:
“炎黄之心稳定性问题已攻克,基于新型能量流控制模型,具体模型尚未掌握,需要继续探查。目前苏院士所带领的团队士气高昂,正规划下一步自循环攻关。”
……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星火纪元:苍穹誓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