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重阳登高寄情,岁月思古怀人
在大唐盛世的一个重阳节,秋意正浓,天空湛蓝如宝石,洁白的云朵悠悠飘荡。诗人崔曙怀着别样的心情,邀约好友刘明府容一同前往望仙台登高。望仙台,这座承载着古老传说与历史记忆的高台,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静静伫立在岁月的长河中,等待着人们去探寻它的故事。
崔曙与刘明府容一路漫步,谈笑风生。随着脚步的临近,望仙台的轮廓逐渐清晰。终于,他们登上了望仙台,眼前的景色如同画卷般在他们面前徐徐展开。“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极目远眺,只见远方山峦连绵起伏,在清晨的曙光中,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三晋大地的云山,宛如一条沉睡的巨龙,蜿蜒向北伸展,气势恢宏而又神秘莫测。那层层叠叠的山峦,在云雾的缭绕下,若隐若现,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崔曙的目光转向崤山方向,那里的崤山二陵,是历史上着名的古战场。此刻,风雨从东方席卷而来,带着丝丝凉意,也携裹着历史的厚重气息。那风雨,仿佛是历史的使者,诉说着曾经在这里发生的金戈铁马、战火纷飞的故事。崔曙不禁陷入沉思,岁月的长河中,无数英雄豪杰在此纵横驰骋,他们的身影虽已远去,但留下的故事却永远铭刻在这片土地上。
思绪飘荡间,崔曙的脑海中浮现出那些与望仙台相关的传奇人物。“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函谷关的令尹尹喜,凭借着非凡的洞察力,看到紫气东来,便知晓圣人将至,从而留下了老子,成就了《道德经》这一传世经典。而后,尹喜也追随老子的脚步,踏上了神秘的求道之旅,消失在历史的迷雾中。还有那河上仙翁,曾向汉文帝传授《老子章句》,之后便羽化登仙,只留下无尽的传说让后人传颂。如今,岁月流转,当年的令尹和仙翁早已不见踪影,他们的事迹如同缥缈的云雾,虽然美好却难以触摸。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崔曙收回思绪,转身看向身旁的刘明府容。在这充满历史韵味与秋日气息的氛围中,他觉得眼前的友人就如同那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一般,有着超脱尘世的高雅情趣和淡泊心境。陶渊明,这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田园诗人,爱菊嗜酒,在田园间悠然自得,享受着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崔曙心想,仙人难寻,不如珍惜眼前人,与刘明府容一起,效仿古人,在这重阳佳节,共饮菊花酒,沉醉在这美好的时光里。
于是,他们席地而坐,摆上酒菜。菊花酒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混合着秋日的清爽,让人陶醉。崔曙举起酒杯,感慨地对刘明府容说道:“今日与君共登望仙台,赏此美景,思古怀今,实乃人生一大幸事。虽仙人难觅踪迹,但有君相伴,共饮此杯,亦是快哉!” 刘明府容微笑着点头,两人轻轻碰杯,仰头一饮而尽。
在这重阳佳节,望仙台上,崔曙与刘明府容沉浸在这宁静而美好的氛围中。他们的笑声,在秋风中回荡,与远处的山峦、云雾融为一体。崔曙的这首《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不仅仅是对眼前景色的描绘和对历史的追思,更是对友情的珍视与歌颂。它穿越了千年的时光,至今仍能让我们感受到那份在历史与现实交织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真挚情谊的坚守。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每日一诗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