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只能向那些勤恳本分的百姓加征苛捐杂税!”
“所有的负担层层堆积,”
“我大明……就仿佛单腿行走!”
“而那些奸臣呢?他们毫不关心国家存亡……只在乎自己能否吃饱!”
“因此,朝中官员即便发现其中的问题,”
“愿意站出来稍作修补的……”
“也寥寥无几!”
“更多人则因盘根错节的利益勾结在一起,”
“用冠冕堂皇的借口继续欺瞒上下!”
“等到那一天……”
“大明财政彻底崩溃,大难临头!”
“百姓会被他们逼得卖儿卖女、家破人亡!”
“失去了一切的百姓,”
“将成为天下……最可怕的力量!”
此刻,
说到这里,
朱允熥忽然望向老爷子。
“皇爷爷,我终于明白那位神医为何留下这个问题!”
“因为……财政,关系天下安危!”
“而这正是我大明正在经历的困境。”
“一旦真的走到这一步,”
“那时的大明……”
朱允熥双眼通红,再次面对群臣,
说出了那个,
令全场陷入死寂的词。
“将彻底灭亡!”
大殿一片寂静。
百官愣在原地。
黄子澄神情愤懑,却因刚才被皇上呵斥,且对方是三皇孙,
不敢再惹怒老爷子。
而朱允炆,
眼中妒火中烧。
在他眼中,
一连指出大明财政三个“漏洞”的朱允熥,今日可谓出尽了风头。
这让他心急如焚。
“皇爷爷,三弟所言未免过于耸人听闻。”
“依我看,大明的财政正如黄先生所说……自开国以来……”
此时,
朱允炆竟不由自主地站了出来,
开口便充满攻击性,意图打压他这位三弟的气势。
然而……
“够了!”
一声怒吼打断了朱允炆。
老爷子目光威严,严肃地看向朱允炆。
“允炆,你认为这是危言耸听?”
“你说允熥指出的这三个问题,是危言耸听?”
“这话是你该说的吗?”
一连三问,
朱允炆大惊失色,知道自己刚才的话已触怒老爷子。
他低下头,不敢再言。
“咱原以为你聪明好学。”
“可现在,你看看你说了什么?你三弟所说的,都是历史上反复发生的惨痛教训!”
“洪武二十五年以来,类似事件发生了多少次!”
“空印案,官员们狼狈为奸,提前盖好印章,留着空白文书,谁都能拿它当令箭!”
“郭恒案,贪污受贿、私藏税粮,足足两千七百多万石!”
“胡惟庸案,结党营私、把持朝政,视官职如儿戏,想给谁就给谁……”
“这些事,你全都视而不见。”
“你竟敢在百官面前危言耸听!”
“你告诉咱,这算不算危言耸听?”
“元末百姓无地可耕、无粮可食,天下皆反,你爷爷我就是为了有口饭吃,才投身起义!”
说到这儿,老爷子似乎真的被孙儿的话激怒了。
他怒不可遏,甚至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指着百官,指着大殿,又指向殿外的大明江山。
“你睁大眼给咱看清楚——”
“眼前这些官员、这座大殿、大明的每一寸疆土……”
“都是咱和朝堂上这些老家伙,当年因为没饭吃,一刀一枪拼出来的!”
“你爷爷我……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你现在却告诉咱,这是危言耸听?”
朱允炆从未想过,自己的一句话,竟会惹得皇爷爷在百官面前如此斥责他。
他眼眶顿时红了。
可老爷子似乎还不解气,一挥袖袍:
“亏你还是咱的孙儿、大明的血脉……”
“这才三代啊!你爷爷和你爹都还在世,你就学会睁眼说瞎话?”
“滚下去!”
朱允炆再也忍不住,强压哭声,低着头快步跑出大殿……
百官见状,更加心惊胆战。
老爷子对亲孙尚且如此,自己若再触怒他,恐怕项上人头难保。
此时,朱彪无奈地看了一眼儿子。
在老爷子怒火冲天之时,他非要站出来,自然免不了这顿责骂。
不过,效果也很明显——文武百官全都噤声,再无人敢上前触这霉头。
见朱允炆离去,老爷子这才缓缓坐下。
他沉着脸,望向群臣:
“咱三孙方才已把大明财政的弊病,说得很清楚了。”
“现在……你们就给咱说说,该怎么解决!”
“问题已经摆在眼前,未来几十年、上百年,必成我大明心腹大患。”
“咱虽老了,但自认还能掌控这大明。”
“你们,都给咱拿个办法出来!”
听到这话,百官皆垂首不语,面色凝重。
皇爷今天的态度再明白不过——就是冲着财政问题来的。
“回皇爷,三皇孙所提之事,毕竟刚刚提出。”
“每一项都关乎国策,必须慎重。”
“即便要找解决之策,也需多方研讨、深思熟虑,才能确定可行之法。”
“可眼下……时间太短,实在难以立即拿出对策。”
老爷子冷哼一声,却也明白,财政之事牵连甚广,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
然而,他已经等不下去了。
那第三个问题,仿佛仍在耳边回响——
如何提升大明财政?
最尖锐的三个问题已经浮现,只差答案了。
“罢了!”
忽然,老爷子像是想到了什么。
“今日朝会就到这里!”
“詹徽、杨宪,你们六部官员回去仔细斟酌,务必拿出一个稳妥的解决办法!”
“三日为期!”
“三日内,咱要看到具体的章程!”
被点名的二人连忙躬身领命。
待文武百官退尽,大殿内只剩下朱彪与朱允熥父子。
老爷子看向他们:“随咱来。”
他的声音里透着隐隐的激动,朱彪眼中也带着焦灼。
三人来到御书房,命内侍严守门户。
老爷子凝视着朱允熥:“方才你在殿上打盹,莫非又见到了……”
他眼含期待,轻声试探:“可是雄英?”
朱允熥立即点头:“皇爷爷明鉴,方才在朝堂上提出的三个难题,正是大哥在梦中指点。”
朱彪闻言眉头微动,仍觉不可思议。
“你怎的又入梦了?”老爷子神情感伤,“自上次在那小院一梦后,咱就再未能得见。”
“你这孩子……倒是机缘深厚。”
朱彪接话:“我也只梦见过一次,还是你爷爷送药那时……”
话音未落,朱允熥忽然怔住。
随即眼中迸发出光彩:“机缘?不,这不是巧合。”
他急切地从袖中取出一件物什——正是那尊木雕。
“皇爷爷请看,前两次与大哥相见,我都随身带着它。”
“嗯?”老爷子先是蹙眉,继而目光骤亮,“你是说,携此物入眠便能见到你大哥?”
朱允熥连连称是:“正是!无论是上次的数字谜题,还是这次的财政困局,都是大哥在梦中传授。”
他激动地说出最令老爷子心动的推测:“皇爷爷,或许您也能通过此法得见大哥!”
“什么!”老爷子再难保持镇定,接过木雕仔细端详,“这刻的是你大哥的容貌……”
“这是大哥生前所赠,说会永远陪伴孙儿。”朱允熥将木雕奉予老爷子,“皇爷爷不妨一试,或许真能如愿!”
“况且大哥说不定也会告知您解决那三个难题的良策!”
朱允熥难掩兴奋,自觉窥破了某种玄机。
老爷子目光愈发明亮:“言之有理!咱今夜便试一试。”
当晚老爷子留二人共用晚膳,夜宿外间。
寝宫内,老爷子将木雕置于玉枕旁,指尖轻抚雕纹。
令人惊异的是——常年失眠的他,竟觉睡意铺天盖地袭来。
“雄英……十年光阴……”
“你现在,定已长成挺拔少年了吧……”
入梦前的喃喃低语里,盛着前所未见的期盼,与深埋心底十年的思念……
桃园空间。
朱雄英见皇宫内的景象,脸上露出喜色。
第三阶段——忆往昔岁月人物!
正是回忆过往人物,
以此将自己推到人前,为人所熟知。
此时,
老爷子带着木雕入睡,
正是他开始行动的好时机。
“那就趁现在……”
“借机回忆往昔!”
念头一落,
朱雄英便施展“造梦术”,入梦而去。
系统曾提示:
在钟山范围外,
若要随意入梦,
须有与自己精神气息同源的物品。
那件陪伴他童年的“木刻雕像”,
正是最好的媒介。
皇宫谨身殿内,
老爷子平躺床铺,手抚木雕头部,
已然沉睡……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
忽然间,
稚童诵读诗句的声音轻轻传来。
老爷子恍惚发觉,
皇宫正值盛夏,
他手摇羽扇,提着饭盒,
在宫中快步前行。
闻声驻足,
他不由露出笑意,大步走了进去。
果然,
东宫大殿屋檐下,
一个奶声奶气的孩子正摇头晃脑背诵古文。
老爷子一见那孩子,
心中涌出无限欢喜,几乎是小跑过去。
“爷爷!”
小男孩声音停下,
看见老人,眼睛笑弯了,蹦蹦跳跳迎上来。
老爷子眼眶泛红,想哭却大笑喊道:
“乖孙,看看爷爷给你带了什么?”
说罢,放下手中的饭盒。
“哇,冰镇的西瓜!”
小男孩顿时惊喜睁大眼睛。
这时,
身后传来一声轻责:“爹,一个西瓜而已,何必您亲自送来?
再说,夏日里的冰块连您都舍不得用,却给他冰西瓜。
他哪配……”
见儿子不识趣地打断,
老爷子连连摆手:“你忙你的去!
奏折看完了吗?
刘伯温又要辞官,想到留他的办法没?
什么都没弄明白,别在这儿碍事,
咱爱给咱孙子带,咱乐意!
你娘都管不着,你还想管?
快走快走……忙你的去!”
老爷子把儿子骂走,
蹲下身,望着自家孙子,满心欢喜。
他轻轻打开饭盒,取出亲自切好的瓜瓤。
“来,爷爷喂你。”
孩子张嘴一笑,大口吃下。
“好吃吗?”
“爷爷,好次!”
“呵呵,爷爷就知道咱大孙爱吃这个,爱吃就多吃些。”
老人将吃食摆在桌上。
随即饶有兴致地望向孙儿。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大明:陈圆圆跪地求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