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下山的路上,朱元璋并未随朱彪等人返回小院。
老爷子一心惦记着:这么多粮食,加上后续的新粮,必须尽快安排妥当。
多耽搁一刻,对他都是煎熬。
……
“杨宪,这段时间我把五军都督府的前军交给你调配。现在掌管前军的是长兴侯耿炳文的长子耿璇。”
“你们户部别的不用管,只管把粮食给咱看牢了!”
“另外,储粮的仓库要尽快建好。”
“先满足灾民所需,余下的存入大明总仓,再分批调拨。”
户部尚书杨宪立即应道:“遵旨!”
老爷子点了点头,又看向詹徽:
“你从京城抽调一批能吏,专门督导灾民重建家园。”
詹徽领命,却面露难色:
“皇爷,灾后重建……需要银钱啊。”
“如今大明最缺的就是银子。”
“去年税收仅四百万两,实在是入不敷出!”
这话说出了杨宪的心声,他趁势接话:
“皇爷,自开国以来,我国白银储备就一直不足。”
“虽说宋朝富裕,但经异族屡次掠夺,又历经蒙元统治……”
“白银流失严重。”
“如今除了东南士族,恐怕再也凑不齐供数十万灾民重建的款子了。”
二人所言,正是大明眼下真实的困境。
何处最为难攻?
自然是张士诚占据的苏州!
其根基所在,便是东南的江浙一带。
这里曾是南宋旧疆。
即便蒙元入主,
却因异族残暴,统治酷烈,
未满六十年,便激起四方义军!
东南士族财力雄厚,迅速拉起一支义军,
几经辗转,
最终落入张士诚之手。
当年,号称天下首富的沈万三,
正是因支持张士诚而丧命。
苏州一战,最为艰难,
但一旦攻破,
距登临帝位便只一步之遥。
然而,
老爷子的志向远非张士诚之流可比——
他要的不是割据一方,
而是恢复汉家山河!
因此不能一味打压东南士族。
况且,
大明初建,
让与他一样出身贫寒的兵卒冲锋陷阵,
自是所向披靡;
可治理国家,
终究还需依靠读书之人。
正因如此,
东南士子纷纷涌入朝堂,
如过江之鲫。
若非当年马皇后献计,
设“南北榜”以制衡,
大明朝廷恐早已被他们一手把持。
即便如此,
这些年来——空印案、郭恒案,
乃至祸乱深重的胡惟庸案……
涉案最众者,仍是这些士族。
他们手握财权,占据要职,
便开始贿赂买官、盗卖官粮,
为一己之私不惜动摇国本!
每思及此,
老爷子便恨意难平。
虽几度大开杀戒,
令其胆寒,
然其势根深蒂固,
已成朝堂痼疾。
老爷子常感:诛之难尽!
岁入税银寥寥,
而贪墨之数却骇人听闻。
长此以往,
大明愈贫,
国库日虚,
老爷子亦不知症结何在。
……
“钱财确是大患,”
“但眼下须步步为营,先向百姓讲明,”
“治国不可急躁,”
“救灾亦然——善后为重!”
言罢,
老爷子健步向前。
年近七旬,
步履却比随行文臣更为稳健。
他来到百姓面前,
听着山呼海啸的“皇爷万岁”,
于众目睽睽中,
缓步登上以粮袋垒起的高台。
朝会方毕,
他未换常服,
仍着一身皇袍,
立于天光之下。
一言一行,
无不彰显——
他便是这大明的天!
“众卿安静!”
老爷子抬起枯瘦双手,轻轻下压。
顷刻间,
万民肃然,
寂然无声。
“乡亲们,咱懂你们现在的心情!”
“之前的误会,也都解开了!”
“瞧见咱跟前这些粮食了吗?你们该懂了……”
老人说到这里,
声若洪钟!
“大明,绝不会抛下任何一个子民!”
“大明的皇帝,怎会忍心看着百姓挨饿、害病、受冻,却袖手旁观!”
“咱要告诉大家!”
“无论是咱,还是咱的儿子、孙子,世世代代——”
“只要日月永在,”
“大明的君主,”
“就绝不丢下我大明百姓后退一步!”
“生死与共!”
话音落下,
百姓瞬间欢呼雷动!
“皇上万岁!”
“我就知道,皇上心里装着百姓!叫咱们每人都有一部《大诰》,遇不平事可直报京城!”
“眼前的粮食,就是最好的证明!”
老人抬手按下,让众人安静。
随即转入正题。
“乡亲们,”
“咱不是光说好听的。”
“今天站在这里,就是要安排你们接下来的日子!”
“从今日起,”
“这些粮食,都是你们的,不会再饿肚子!”
“吏部马上会派工匠来,选地盖房,安顿你们——”
“你们会有家!”
“还有,”
“就近分给你们耕地——”
“你们会有地种!”
“可咱……”
“只有一个条件!”
老人望向下方越聚越多的百姓,
说出了心中早有的计划。
“皇上请讲,我们一定做到!”
“是啊老爷子,咱们别的没有,力气有的是!”
“您说什么,咱们就干什么!”
“好!”老人大喝一声。
随即,
在群臣惊愕的目光中,
再次高声道:
“从今起,咱要给你们建一座城!”
“刚才说的,全作数!”
“咱对你们唯一的要求是——”
“种新粮!”
“而这座城……”
话音到此一顿,
他目光流转,最终落向半山腰。
蓝玉等人明白,老爷子望去的方向,定是那座放着紫檀木拨浪鼓的小院。
或许,
那是如今老人心中唯一的念想了。
“这座城——”
“就叫……怀城!”
怀!
大明皇长孙朱雄英八岁夭折,
因年幼未有封号,
洪武帝便以皇嫡长孙身份……将他安葬于钟山。
谥号:怀。
“一、二、三、放!”
轰——
烟尘扬起。
又一根巨木从车上卸下。
百姓们忙碌着,
却人人面带喜色。
这些日子,粮食充足,还有不曾见过的新粮,
加上……
皇爷亲自带兵入山狩猎,将捕获的野味充作军粮。那些原本面黄肌瘦的灾民,经过数日的休养,大多已经能够参与到怀城的建设中。
君无戏言,这一次皇爷行动迅速。凡是怀城居民,每户可分得三亩田地,专用于新粮的种植。
望着远处繁忙的工地,皇爷、朱彪、朱允炆和朱允熥一行人整装待发。在这里耽搁多日后,皇爷终于得空,要带他们去那座小院看看了。朱彪和朱允熥显得十分兴奋,而朱允炆却面露不安。
杨宪禀报说:\"皇爷,怀城建设虽已步入正轨,但短期内木材供应有限。按照您的规划,要建造一座容纳数十万灾民的城池,比修建宫殿还要困难。经与各部核算,最多只能容纳五万余人,且两个月后就必须停工,否则朝廷财政难以支撑。\"
这些日子,皇爷和朱彪一直在商讨财政问题。朝廷入不敷出,各项开支庞大:宗室俸禄、各地军费、武器装备等。早年推行的大明宝钞因滥发导致货币贬值,严重损害了朝廷信誉。如今主要税收仍以粮税为主,运输损耗巨大,经济状况令人担忧。
\"先继续建设吧,\"皇爷决定,\"等税收到位再想办法。偌大的朝廷,总不至于因为缺钱就运转不下去了。\"
这时,皇爷注意到远处士兵们正在将粮食运往南直隶各粮仓。\"山洞里的粮食快搬完了吧?\"他问道。
杨宪回禀:\"还剩一小部分。不过臣等在搬运时,发现洞内还有几扇石门,与之前见过的如出一辙。\"
詹徽提醒道:\"皇爷,记得我们在小院厨房里见过新鲜蔬菜...莫非与那个大棚有关?\"
服务器繁忙,请稍后再试。
服务器繁忙,请稍后再试。
服务器繁忙,请稍后再试。
服务器繁忙,请稍后再试。
“其实……”
“想不明白也无妨!”
“上回在梦中取巧的效果……”
“确实挺好。”
默默思忖着。
此刻。
朱雄英的目光,又一次落在了眼前的图景上。
…………
“朝廷的银钱问题?”
老爷子眼睛瞪得老大。
盯着眼前这几个再熟悉不过的字。
“这回就只有这一个问题?”
身后的蓝玉笑了起来。
“比前三个问题,倒是容易不少。”
“容易什么?”傅友德插话打断,“要不这题你来答?”
蓝玉恼了:“我答什么?我是武将,只管打仗。”
“再说了,我又没说你,你跟我一样,都是行伍出身、靠军功上来的。”
“我说的是詹徽他们这些文臣!”
“增加朝廷收入,说白了就是找钱的事,不正是他们该做的吗?”
“他们成天钻研这个。”
“现在回答这问题,还不是手到擒来?”
蓝玉说得理直气壮。
詹徽却满脸苦笑。
傅友德没好气地说:“你懂什么?”
“增加财政要是这么容易,咱们大明至于到现在还年年亏空吗?”
“算了,跟你说不明白!”
“你只要知道——”
“光是这一个问题,就比前面所有问题加起来都难!”
“什么?”蓝玉大吃一惊。
他看向詹徽,“真有这么回事?”
詹徽苦笑着点头:“凉国公,确实如此!”
“增加财政,如果从几个方面来说,结合历朝历代的做法,那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但如果结合咱们大明的国情、官场制度、还有百姓的生产能力……来谋划可行的办法……”
“那就是,这些年来,一条路都没走通过啊!”
听了这话。
蓝玉才明白其中的困难。
可是!
当他看到题目旁边的奖励时。
又坐不住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大明:陈圆圆跪地求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