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朱彪欲上前谏言时,朱元璋猛然拍案而起。盛怒的帝王犹如择人而噬的猛虎,厉声喝问:“方才尔等如何承诺?此刻又来恫吓于朕?可笑!当年朕北驱蒙元,力破陈友谅百万雄师,连富甲天下的张士诚都成朕刀下亡魂,岂会畏惧区区豪绅?”
太祖冷嗤一声:“倒是这些豪强,多年来钻营国法漏洞,更易身份,肆无忌惮敛财聚富!如今朕推行税制改革,他们便要 不成?甚好!且让朕瞧瞧有多少不畏死的硬骨头,正好验证......”
此刻太祖忆起皇孙朱雄英昔日所言,唇边泛起讥诮冷笑。
昔日蒙元入寇,他们如犬彘般匍匐跪拜,任凭驱策。而今我大明立国,赐他们堂堂正正做人的机会,反倒学会反抗了!好!朕倒要瞧瞧,当年畏蒙元弯刀如虎的孬种,如今可惧我大明剑锋!
言毕,老爷子拂袖斥退群臣谏言。
\"六部听令!\"
\"臣等恭聆圣训……\"几位重臣慌忙应声。
\"今日所颁三策,绝无转圜!一月之内,不论尔等用何手段,征粮司必须设立,政令须达州县末吏!\"
\"若有抗命不遵者——\"
\"给朕敲碎他们的骨殖!\"
百官噤若寒蝉。他们深知洪武帝脾性,此刻再敢多言,恐怕就要被归入士绅之流,性命难保。
待圣意已决,朱彪长舒一口气。父皇既以雷霆之势推行税制三策,想必该移驾钟山了……
正当他思忖时,朝班中忽见一位长髯老臣踏阶而出。
\"陛下!\"
\"臣吏部尚书赵茂,有本启奏!\"
方才诸多借故推诿的臣子顿时眼露精光,连工部尚书林志恒也凝神注目——这老家伙终究还是站出来了。
老爷子睨着出列的尚书,眸中寒光流转:\"讲。\"
赵茂整顿袍袖,依礼参拜。这位执掌科举祭祀的礼部堂官,虽年过花甲却声若洪钟:
\"老臣所言,非为延宕阻挠,实欲禀明根本要害——\"
\"陛下可知,若要设立遍布天下的征粮司,上至朝堂下抵县衙,需耗多少银钱?\"
礼部尚书赵茂言辞恳切,一一陈说:
“陛下提及清丈土地一事,自开始至核查完毕,需耗费多少时日?又需调派多少人手?其中银钱花费,更是一笔巨款!”
“何况陛下如今正兴建怀城,国库本已空虚。”
“每年王室岁赐、百官俸禄,皆需按时发放。”
“边关战事频仍,更是耗资无数!”
他语重心长道:
“老臣恳请陛下明察,施政须从实际出发。”
“陛下一切举措,皆需银钱支撑。”
“且需巨额银钱!”
“然如今大明……最缺的正是钱!”
赵茂一番话毕,
先前对他不满的工部侍郎林志恒,面露敬佩;
其余官员也在心中暗暗称赞。
果然姜是老的辣,
一部尚书,眼光毒辣,
直指要害!
谁知下一刻,
众臣预想中皇帝的怒意并未出现,
老爷子反而放声大笑,浑不在意。
“赵爱卿,你倒是提醒了朕。”
“若在今日财政改制未颁布之前,国库或许确实无钱。”
“但如今……”
老爷子站起身,神色从容,
目光遥望殿外,忽然喜色浮现,
声如洪钟,震彻朝堂:
“我大明——有钱了!”
同一时间,
殿外传来清越长鸣——
“唳!”
…………
“我大明——有钱了!”
老爷子起身宣告,
满朝文武愕然相顾。
礼部尚书赵茂抬头,
望向皇帝所视的方向;
詹徽与傅友德对视一眼,
俱是惊诧难掩。
太子朱彪与朱允熥同时起身,
朱允炆亦震惊转头。
“唳——”
奉天殿外,
内侍与禁军齐齐仰首,
那清亮鸣响令人心颤。
满朝文武见此景象,
恍若惊雷劈入脑海——
此时他们方想起,
这大明天下,
除却龙椅上深不可测的皇帝,
还有一处神秘所在:
钟山!
昔日数十万灾民压境苏州,
当百官皆以为粮草断绝之际,
正是老爷子出一道难题,
令众人见识了难以置信的景象……
只去了钟山一趟!
然后……
便获得了百万石粮食。
更重要的是,还得到了大明从未有过的新粮种!
回想起来——
第一次太子病危时,
就有一只信鸽飞来,
让太子得以保住性命。
此刻,
无论是文官队列中的礼部尚书赵茂、工部侍郎林志恒,翰林学士齐泰、黄子澄……
还是武将勋贵中的常茂等人,
仰首望天,才骤然醒悟:
原来这次皇上在朝堂上强势推行“改制大明财政税收”,
对文官的劝阻置之不理,
根源正在钟山!
礼部尚书赵茂目光呆滞。
先前他还振振有词地说“没有钱财”,
就无法成立覆盖大明的“征粮司”,
更无法建立皇上所说的三项财政新政。
而现在……
他似乎明白了一切。
……
“唳!”
这次出乎百官意料,
来的不是信鸽,也不是上次的鹦鹉,
而是一只鹤——
一只高飞云端、盘旋于皇宫上空的鹤。
它仿佛在俯视着下方的一草一木。
直到皇上走出奉天大殿,
来到殿外,
这只鹤才缓缓降落,
停在皇上面前。
它的颈上挂着一个木盒。
待皇上走近,
鹤低头让皇上轻松取下木盒。
“这次竟是只鹤!”
朱元璋有些惊讶,
但他立刻将木盒托在掌心。
白鹤抬头,
比起之前的几只动物,
它显得格外高傲。
放下木盒后,
它长鸣一声,振翅高飞,消失在天际。
……
“皇爷爷……”
朱允熥难掩喜悦,快步上前,
声音微微发颤:
“这应该就是那些钥匙吧?”
朱彪也紧跟过来,目不转睛地盯着父皇手中的木盒。
“看来,那地方的主人留下的信息,果然不假。”
皇上语气感慨。
此时,
其他官员也纷纷围拢上来,
紧盯着皇上手中的木盒。
蓝玉兴奋地说道:
“陛下,这里面该不会有开启万万两黄金的钥匙吧?”
此言一出,百官震惊,纷纷看向他,
忍不住发出阵阵惊呼:
“什么?万万两黄金?”
“确定是黄金,不是白银或铜钱?”
“这怎么可能?世上谁有万万两黄金?”
“就算有,又藏在何处……”
话未说完,众人忽然噤声。
他们想起之前谁也不愿相信的百万石粮食,
如今已拯救了数以万计的灾民,
并且仍在持续赈济。
而新粮种已被皇上安排种植,
据传三个月后,就能见到产量数倍于小麦的收成。
蓝玉轻蔑地撇了撇嘴。
“咱就爱看你们这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方才在朝堂上叽叽歪歪,要不是知道一点内情,咱真想把你们的嘴给缝上!”
“尽耽误时间!”
蓝玉一脸蛮横,惹得不少官员怒火中烧。
却无人出声反驳。
一来,蓝玉毕竟是国公。
二来,他们此刻已是心神大乱,五味杂陈。
先前口口声声说大明没钱就寸步难行的礼部尚书赵茂,脸上仍带着不甘。
他死死盯着皇上手中的木盒,抱着一丝最后的希望。
此时,皇上察觉众人目光,缓缓将木盒打开。
盒内只有三样东西:
一颗药丸,
一把足有巴掌大的黄金钥匙,
还有一把小巧的铁钥匙。
一见这两把钥匙,朱彪眼中顿时一亮。
他正欲开口,却见皇上已将药丸递了过来。
“这该是最后一颗药,服下之后,你就能完全康复。”
朱彪接了过来,却没有立刻服下,目光仍紧锁木盒,神情紧张。
“怎么不服下?”皇上不解,眼下最要紧的便是儿子的身体。
见儿子迟疑,朱彪只得将药丸送入口中。
可他的眼神,却愈发焦急。
不多时,朱彪苍白的脸色渐渐恢复红润。
皇上这才放下心来,转而将注意力放在两把钥匙上。
“这把金钥匙,应是信中所留,用来开启黄金大门。”
“而这一把铁钥匙,”皇上目光一闪,“想必是用来打开那位神医的某间房门。”
“开金门,还是开木门呢?”
皇上陷入犹豫。
就在这时,两道声音几乎同时响起:
“开木门!”
朱彪与朱允熥异口同声。
皇上诧异地看向他们:“你们说什么?”
“父皇,选铁钥匙!”
“对,就选它!”
朱允熥也连连点头。
朱允炆不解地望着父亲,见他与朱允熥愈发亲近,眼中妒意更浓。
似乎从昨夜起,父亲与朱允熥之间就莫名亲近了许多。
皇上狐疑地打量着二人,总觉得他们有事瞒着自己。
但他无暇深究。
眼下最要紧的是什么?
难道他们看不出来——
百官正虎视眈眈,以礼部尚书赵茂为首,等着看朕的笑话!
朕此时最该做的,就是让满朝文武,让天下人,都看到朕的决心!
“诸位……”
“说不定,我们又得去一趟钟山了!”
老爷子话音落下,蓝玉、傅友德与詹徽等人,脸色都变了。
前几日才刚上过山,如今竟又要去?
这也太过突然。
“眼下快到晌午,咱让御厨多备些饭食。”
“吃饱之后,诸位随我同行!”
“吃饱喝足揽黄金!”
“也让你们亲眼瞧瞧,推行这三大新政,咱到底有没有底气!”
老爷子朗声大笑,语气豪迈。
礼部尚书赵茂面上不动声色。
他并未开口质疑,反而恭敬贺道:
“臣等恭贺皇爷,愿财政改制顺利推行。”
老爷子未应他。
他又看向其余臣子:
“趁此时机,诸位若有建言,也可一并提出!”
“午后,我们便动身前往钟山!”
……
午饭过后,赵茂等人提前聚在一处。
赵茂心中恼怒。
今 的谋划,还未上台面,就被老爷子轻松化解。
他本想以财力为由阻拦老爷子行动,未料却等来一只鹤。
这鹤,又是从何而来?
“赵大人,若是此次又有黄金降下……”
“以皇爷的性子,税改必会推行到底。”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大明:陈圆圆跪地求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