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鸣不疾不徐地为众人斟满酒杯:\"我军先锋已翻越芒砀山,明日即可就位。筑坝决堤之事,三五日内便可准备妥当。眼下战局主动权已在我手,何时出兵全凭主公心意。\"他举杯笑道:\"换言之,这要看主公想要怎样的战果了。\"
\"战果?\"孙坚疑惑道,\"此话怎讲?\"
秦鸣仰首饮尽杯中酒,畅然一笑。
\"正是字面含义!\"
\"想必主上已有所察觉!\"
\"同盟军虽进占汜水关,却已成强弩之末!\"
\"粮秣短缺为其一,各怀异心为其二!\"
\"眼见董卓迁都长安,前方更有函谷潼关天险,定会四散溃逃!\"
\"盟军既溃,我军独力难支讨董大业。\"
\"故此役实为诛灭 ** 的最终之战!\"
\"而今联军龟缩汜水,以我军实力难以正面对抗董卓。\"
\"唯有退求其次,待其迁都之际截取所需物资。\"
\"选定目标后,我军可借水道阻截,分兵击之!\"
孙烈举杯痛饮,眉间川字纹愈发深刻。
纵使心有不甘,他不得不承认秦鸣的精准判断。
倚仗盟军已无可能,独力讨伐更是痴想。
如今唯有效益最大化。
沉思片刻,他握拳道:\"即便不能诛灭董贼,至少该救出被挟持的天子!\"
在其心中,匡扶汉室与讨伐 ** 本为一体。
秦鸣却轻晃酒盏,确认亲兵远避后,忽然倾身低问:\"敢问主上平生大志?\"
孙烈愕然——分明在议战利之事,怎突然转到此处?
但见军师神色肃穆,仍正色答道:\"孙某出身寒微,十七从军讨贼,累蒙皇恩官至太守。\"
\"今见社稷倾颓,自当匡扶汉室,靖平四海。\"
\"这就是孙某毕生所愿!\"
随即疑惑道:\"此事与当下战局何干?\"
秦鸣轻笑:\"非但相关,更关乎天下大势!\"
\"若主上真心怀天下,此番反倒不能解救天子!\"
\"救之无益,反会酿成更大的祸乱!\"
\"岂有此理!\"孙烈拍案怒目:\"救出天子怎会致乱?\"
此时典韦晃着酒坛起身憨笑:\"二位商议大事,某家先去巡营醒酒!\"
言罢如铁塔般矗立而起,按刀走向辕门。
这便是大智若愚之人,他虽未明秦鸣言下之意。
但\"不救天子\"这等悖逆之言,绝非可宣之于众。
他可以闻之,旁人却听不得!
无论为臣为友,他都决不许旁人知晓。
待典韦走远,篝火旁唯余孙坚与秦鸣二人。
跃动的火焰映照着两张面庞。
秦鸣再无顾忌,朗声笑道:
\"主公以为,袁绍较之董卓如何?\"
孙坚闻言若有所悟:
\"论才干,袁绍虽居盟主之位,实则色厉内荏,不过庸才罢了。\"
\"反观董卓,出身行伍,凭战功起势,虽为人狠戾,才干却远胜袁绍。\"
\"至于家世门,袁氏四世三公,除却弘农杨氏,再无匹敌者。\"
说到此处,他猛然醒悟,惊视秦鸣:
\"军师之意,若我军救驾,天子恐会落入袁绍之手?\"
\"正是如此!\"
秦鸣正色道:
\"此番讨董,我军虽建奇功,终究隶属袁绍麾下。\"
\"即便救得天子,主公不过徒有苦劳,大功终难归我军所有。\"
\"若天子入袁绍之手,以袁氏根基,安知不会再现董卓之祸?\"
\"而今董卓虽具才干,却家世卑微,难服众望。\"
\"倘若袁绍掌权,以其家世门,势力必将急速膨胀。\"
\"偏生此人志大才疏,若执掌大权,恐致天下大乱!\"
\"届时主公平乱之志,当从袁还是抗袁?\"
\"若俯首听命,袁绍无德,何以安天下?\"
\"若奋起抗之,又何必今日多此一举?\"
\"故而,这天子我军救得,却也救不得!\"
\"至少,此时救不得!\"
闻听此言,孙坚剑眉紧锁。
他一心欲救天子诛董卓,未料其中竟有这般玄机!
若因救驾而酿成更大祸患,确实不可妄动。
但他敏锐地捕捉到秦鸣最后一句话中深意。
\"军师既言此时不可救,那何时可救?\"
见孙坚已然开悟,秦鸣展颜笑道:
\"欲救天子,须先立根基!\"
\"我军若要迎奉天子,当先据一方水土为基业,如董卓般可攻可守。纵有叛逆来犯,亦有实力周旋!\"
\"反之,主公虽拥精兵良将,数月粮草,终是无源之水,难以持久!\"
\"立基之地!\"
此言一出,孙坚身形剧震,目中精光暴涨。
且说孙坚此人,向来以骁勇善战着称。
要论这行军打仗的本事,他确实称得上是一员虎将。
可惜,在天下大势的把握上,却实在欠缺远见。
原本任长沙太守之职,偏要千里迢迢横穿荆州北上讨伐董卓。
好容易得了南阳,还未站稳脚跟又匆匆出兵豫州。
这一路打下来,虽说是捷报频传,可地盘却如同水中月、镜中花,总是看得见摸不着。
长沙已是鞭长莫及,南阳早被袁术收入囊中,荆州更是被刘表以迅雷之势拿下。
细细想来,竟是一仗打得比一仗大,地盘反倒一块块地丢。
经秦军师这般点拨,孙坚这才幡然醒悟。
难怪总觉得越打越憋屈,原来是根基不稳!
当下也顾不上许多,连忙向秦鸣施礼道:\"军师所言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还请军师明示,这天下之大,何处才是我军立足之地?\"
秦鸣连忙扶起孙坚:\"主公不必如此。此事说来也不算难。如今讨董之战已近尾声,正是谋划新局之时。既然秦鸣身负军师之责,对此自然有所筹划。不过在此之前,倒想请教主公原先是作何打算?\"
孙坚闻言苦笑:\"本是一心讨贼,未曾想这些。今日军师提起,确实令人头疼。长沙已被刘表派张羡占据,南阳也在袁术掌控之中。既然袁术表我为豫州刺史,不如前往豫州如何?\"
说到此处,目光中带着几分期待望向秦鸣。
不料秦鸣却连连摇头:\"主公错了!天下之大皆可去得,唯独这豫州万万去不得!\"
\"此话怎讲?\"
\"只因豫州乃袁氏根基所在!袁家四世三公,在汝南经营多年,势力盘根错节。况且主公如今既已与袁术生隙,若去豫州,岂非自投罗网?以袁术的为人,怎会容主公在豫州立足?\"
\"主上可知袁术为何举荐您担任豫州刺史?\"
\"无非是看中主上骁勇善战,想利用主上罢了!\"
\"我军若要立足,必须与袁术划清界限,因此这豫州不能去!\"
孙坚闻言眉头紧锁,怒道:
\"难怪!我就说袁术这厮怎会如此好心!\"
\"原来包藏祸心!\"
\"他日若有机会,定要讨伐此贼!\"
稍作沉思后,他又道:
\"既然豫州不可取,长沙又地处偏远,不如率军返回江东如何?\"
\"我在江东起兵,此地沃野千里,正可作为根基之地。\"
听到江东之议,秦鸣笑道:
\"江东虽可攻取,却偏安东南。虽有长江天险便于防守,但难以进取中原。\"
\"此地作为根基尚显不足。\"
见故里被否定,孙坚皱眉道:
\"先生认为江东也不可取?\"
\"那何处才是我军根基之地?\"
未等他话音落下,秦鸣已面带微笑,从容说出两个字:
\"淮南!\"
孙坚闻言一怔,眉头紧锁。
淮南包含九江郡、庐江郡及部分汝南地区。
与江东仅一江之隔。
他疑惑道:
\"先生此言何意?\"
\"我军取江东易,取淮南难,同属扬州之地,为何要先取淮南?\"
\"不如先定江东,再挥师北上进攻淮南。\"
\"不可同日而语!\"
见孙坚不解,秦鸣摇头道:
\"主上所言虽有理,但选择根基之地需以天下大势为重,不能拘泥于一城一地的得失。\"
\"天下大势?\"
孙坚闻言震动,这正是他未曾深虑之处。
他急忙拱手道:
\"请先生详述!\"
秦鸣饮尽杯中酒,侃侃而谈:
\"所谓天下大势,不过是大汉十三州之事。\"
\"洞悉十三州形势,便可掌控天下全局。\"
\"当今董卓乱政,诸侯割据。西部凉州、雍州、司隶被董卓占据,局势混乱,暂无需考虑。\"
\"南面益州、荆州,刘焉、刘表面奉汉室,实则割据一方。\"
(“交州士燮僻处南方,远离中原纷争,偏居一方,无足轻重。”
“除这六州外,天下未来的风云变幻,皆在其余地带!”
言罢,他目光转向孙坚,继续道:
“因此我军选择根基之地,需兼顾两点:其一,该地是否适合作为根基;其二,天下动荡时,我军该如何应对!”
不等孙坚回应,他接着分析:
“眼下虽有关东联军讨伐董卓,但此战之后,诸侯割据之势将成,天下格局不出三五年必有大变!”
“河北的并州、幽州、冀州、青州四地中,丁原身亡后,并州群龙无首,必遭外族侵扰。”
“幽州刘虞性情温和,与公孙瓒素有嫌隙,若二人相争,幽州终将落入公孙瓒之手。”
“冀州韩馥优柔寡断,袁绍坐镇渤海,定会趁机夺取冀州。”
“青州黄巾未灭,且地处河北,袁绍岂会放过?”
“中原一带,兖州刺史刘岱庸碌无能,徐州陶谦年迈力衰,豫州本是袁术根基,此地必将成为诸侯争夺的战场!”
“短则三年,长则五年,曹操与袁术必在中原展开决战,争夺霸权!”
“若无变故,这便是我军未来面对的局势!”
“江东虽物产丰饶,却易攻难守,士族盘根错节,山越频繁袭扰,攻占只需两三载,治理却需四五载。”
“若我军先取江东,淮南必被他人所占。”
“届时我军虽有长江屏障,但上游受荆州钳制,北上需强攻淮南。一旦敌军扼守要道,我军将被困于江南,虽可苟安,却难图进取。”
“反之,若以淮南为根基,我军可南下逐步蚕食江东,北上威胁中原,西进可经江夏攻入荆州。”
“加之淮南富庶,占此地后,我军可静观时变。待天下有变,再择机北取中原或西进荆州,主动权尽握手中。”
说到此处,秦鸣对孙坚展颜一笑。
“这便是我主张先取淮南的原因!”
话音未落,孙坚已激动地握住他的手,颤声道:
“先生真乃当世奇才!”
孙坚满面红光,身躯因兴奋而微微发抖。
令他振奋的不仅是战略方向,更是这番洞若观火的分析!
诸侯讨董尚未落幕,秦鸣竟已将未来三五年的天下大势剖析得如此透彻!
这正是他渴求的——指引迷津的明灯!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三国:汜水关奇谋,三国第一谋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