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主到底准是不准?\"
\"这般优柔寡断,岂是大丈夫所为!\"
声若洪钟,震得众人耳膜发颤。
袁绍顿时面红耳赤,怒发冲冠。
曹操急忙打圆场:
\"盟主息怒,何不让三位壮士一试?\"
话音未落,关下传来吕布的嘲讽:
\"关上尽是鼠辈,爷爷去也!\"
言毕率军扬长而去。
诸侯们脸色铁青,袁绍更是羞愤难当。
三兄弟望着远去的烟尘,心中愤懑不已。千里赴盟,竟无施展拳脚之机!
刘备仰天长叹:天意何其不公!
虎牢关内,袁绍与众诸侯神情萎靡。
讨董之战远比预想艰难。原以为董卓军不堪一击,谁知先受阻于徐荣,又败于虎牢关前。
今日更被吕布一人震慑全军,颜面尽失。
袁绍沉声询问曹操:
\"文台那边可有消息?\"
曹操答道:
\"已传令文台急攻河东,他已有回信。\"
袁营众将尚未收到军报时,孙坚已率部突袭河东,想必捷报已在路上。
\"甚好。\"
袁绍微微颔首。
联军屡遭挫败,此刻孙坚部反倒撕开了突破口。他暗自期盼这头江东猛虎能再建奇功,若能引得董卓分兵驰援,盟军压力便可大减。
\"急报——\"
传令声骤然响起,帐内诸侯皆惊惶抬头。莫非吕布又卷土重来?袁绍急问:\"战况如何?速速禀来!\"
哨兵疾步入帐跪报:\"吕布撤军后未返大营,径直西去。我军哨探发现敌营似已空无一人,特来请令。\"
一时间满座哗然。
\"敌营空了?\"
\"吕布西撤?\"
\"此为何故?\"
曹操与袁绍交换眼神,俱是喜色。莫非孙坚河东告捷?若真如此,这头猛虎当真解了燃眉之急!袁绍强压激动连声下令:\"速派精骑再探敌营虚实!\"待哨兵退下,转向曹操道:\"孟德以为如何?\"
\"定是文台兄建功逼退敌军。\"曹操笑指舆图,\"诸公可还记得孙将军孤军北上?此番异动必与此有关。\"
经此提醒,帐内顿起赞叹:
\"若果真如此,社稷之幸!\"
\"真虎将也!\"
\"有孙文台在,何愁 ** 不灭?\"
袁绍顾不得妒忌,急问曹操:\"是否乘胜追击?\"
\"且慢。\"曹操捻须道,\"恐其有诈。当先遣哨探循洛阳官道详查,若无伏兵,再追不迟。\"
袁绍击掌:\"善!\"
接连受挫后,袁绍行事愈发谨慎,闻言立即调动人马。
不多时,哨骑飞马来报虎牢关战况。
袁绍急召其进帐。
哨骑高声禀报:
\"北路军飞报,昨夜徐荣率部偷袭未成,今晨已弃关而逃!\"
\"我军顺势攻占虎牢关,静候盟主调遣!\"
虎牢关竟也拿下?
帐中诸侯喜形于色。
曹操猛然击掌断言:\"贼军确已败退!\"
随即上前抱拳:\"请盟主下令追击!\"
众诸侯纷纷起身请战。
袁绍见军心可用,朗声笑道:\"全军夜袭!\"
十万大军当即开拔,铁流般涌向洛阳。
沿途哨骑接连回报未见伏兵。
袁绍愈发布置各部加速行军,同时传令虎牢关守军协同进击。
行至洛阳郊外,异状突显——
沃野千里的田畴间,村落俱寂。
屋舍空荡,鸡犬绝迹,恍若鬼域。
袁绍勒马惊呼:\"孟德!此间有诈!\"
\"洛阳乃天下繁盛之地,怎会杳无人迹?\"
曹操凝望四野,沉声道:\"纵使撤军,亦无暇迁徙百姓,此事蹊跷。\"
孔融在侧低语:\"莫非董卓退兵另有隐情?\"
话音未落,曹操猛然变色:\"董贼是在迁都!\"
\"他早将洛阳民众尽数西迁,此番非是败退,而是欲入关中!我军中计!\"
\"董卓竟要迁都?\"
诸侯闻言皆惊。
袁绍如梦初醒,急令三军:\"全速追击!绝不容董贼遁入关中!\"
大军再度疾进,行军速度更胜先前。
曹操策马紧随,面沉似铁——
此刻联军师老兵疲,若当真让董卓退守关中,后患无穷!
除了这些,敌军的撤退与孙坚并无关联,那么此刻的孙坚又在何处?
面对董卓突如其来的迁都,他只觉得心绪纷乱,理不出头绪。
突然,洛阳方向的夜空被火光映红。
诸侯们心头一震。
这般景象,难道是董卓焚毁了洛阳?
此刻,他们仿佛被架在火上炙烤,焦灼难安。
……
然而在诸侯们未曾察觉的远方,早在洛阳燃起大火前,孙坚的军队已悄然逼近小平津关。数万大军骤然发起了猛攻。
038章 神兵天降,李儒措手不及
洛阳郊外。
夜色笼罩的涧水河畔,天子銮驾在大军护卫下向长安疾行。
回望洛阳火光冲天,随行近臣无不掩面悲泣。
这座历经近两百年的古都,竟被董贼付之一炬!
队伍绵延秦,沿途尽是百姓的哭声、臣子的哀叹、士兵的怒骂,各种声音交织,宛如人间炼狱。
刚过河口,董卓望着洛阳方向的大火,在车中放声大笑:
“烧得好!痛快!”
笑声中透着肆意张狂。
你们这些叛逆之徒,就算攻入洛阳,也只能得到一片焦土!
李儒坐在董卓身侧,闭目养神,听到笑声,嘴角微微上扬。
这一局,终究还是他赢了。
什么关东诸侯,什么隐士高人,不过是他掌中玩物。
联军势大又如何?只要退回长安,休养数年,他便能助董卓卷土重来!天下大势,尽在掌握!
君臣二人正自得意,队伍已越过邙山。
忽然,一骑快马疾驰而来,惊得队伍骤然停顿。
李儒掀帘怒喝:“何事喧哗?”
中郎将董越连忙禀报:“恐是后方军情急报,当无大碍。”
李儒眉头微皱。按计划敌军应追赶不及,加之洛阳大火牵制联军,此时怎会有战报传来?
“文忧,出了何事?”董卓的声音从车内传出。
\"莫非后方有变故?\"
董卓发出疑问,李儒无奈回应:
\"似乎是某处军情急报,但我军既已撤离,追兵理应不及,不知这战报从何而来!\"
董卓闻言顿时怔住。
事到如今大计将成,怎会突生变数!
二人正自疑惑,忽见李傕神色慌张地疾奔而来:
\"相国,出大事了!\"
见李傕如此惊惶,董卓与李儒同时变色。
究竟何等祸事,能让李傕这般失态!
董卓不待李儒开口,当即喝令停车,厉声喝问:
\"究竟何事如此惊慌!\"
李傕急声禀报:
\"禀丞相,一个时辰前,数万敌军突然出现在小平津关北面,现已攻陷关口!\"
\"眼下敌军去向不明!\"
\"什么?小平津关失守了?!\"
董卓与李儒闻言如见鬼魅,脸色瞬间惨白。
洛阳八关中,邙山以北的孟津关与小平津关互为犄角。
此刻他们所处位置,距洛阳西侧的小平津关不足五十里!
若敌军急行军,恐怕转瞬即至!
董卓惊疑不定地望向李儒:
\"这究竟怎么回事?哪来的敌军!\"
李儒此刻也是方寸大乱,只见他双目圆睁,喃喃自语:
\"不可能......这绝不可能!\"
\"北面唯有孙坚所部尚在河东活动...\"
\"即便渡河南下,孟津渡守将王方为何毫无警示?\"
\"这些敌军究竟从何而来!\"
见李儒如此失态,董卓顿时慌了手脚。
多年来他从未见过这位谋士这般惊慌,显然事态已完全失控。
他急忙追问李傕:
\"这几日可曾收到孟津渡军报?\"
\"若敌军真从北面渡河,王方为何不报!\"
李傕闻言也是一愣,思索片刻后皱眉答道:
\"相国明鉴,孟津渡方向确实杳无音信!\"
王方将军连日驻守孟津外围,却始终未见敌军踪影,连一艘渡船都未出现!
此言一出,李儒惊愕,连董卓也愣住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孙坚数万大军若不从孟津通行,绝无可能大规模南下!
难道北方敌军能凭空飞渡不成?
众人惶惑之际,唯有董越迅速冷静,急忙向董卓进言:\"相国,如今局势危急,再说无益。敌军既已攻陷小平津,想必正追击而来,我军应加速行军,令后军严加防范!\"
\"正是!正是!\"董卓脸上喜色全消,肥硕的面庞布满焦急,急令道:\"李傕,速令全军加速前进,后军随时戒备!\"
李傕深知事态严重,不敢耽搁,立即领命行动。
董卓大军再次启程,但此刻已无先前的从容,所有人马不断加快速度。
然而行军加速并未让董卓稍感安心。
即便回到车上,他仍频频掀开车帘回望,唯恐遭遇敌军突袭。
李儒更是面色阴沉,早前得意之色尽消,只顾埋头苦思。
良久,他突然神色骤变,猛然抬头惊呼:\"相国,我明白了!原来如此!这就是敌军的计策!好一招声东击西!\"
见李儒如此,董卓刚平复的心绪再度翻涌:\"文忧此话何意?什么声东击西?\"
李儒连忙解释:\"相国可记得先前商议孙坚军情时,张文远曾提醒:'若敌军佯攻河东,暗渡黄河又当如何?'当时我断言敌军南渡必走孟津,不足为虑。如今看来,这判断大错特错!\"
董卓愈发焦躁:\"错在何处?\"
李儒叹息道:\"错就错在我军以为敌军会集中渡河!孟津之重要,本在于大军渡河必经此地。但若敌军化整为零,黄河沿岸何处不可渡?他们定是料到我军在孟津设伏,这才想出分兵渡河之计!表面佯攻河东,实则暗中分批南渡!\"
说到这里,李儒声音愈发沉重:\"分批渡河需耗时日,由此可见孙坚最初目标就非河东,而是——洛阳!\"
\"他的目标是洛阳?\"董卓瞳孔骤缩,手中车帘应声滑落。
董卓双眼圆睁,脸上露出震惊之色。
原来他们从一开始就误解了敌军的作战计划!
这是战场上最致命的失误!
他紧锁眉头问道:
\"既然敌军目标是洛阳,为何之前按兵不动,偏偏选在此时进攻?\"
李儒叹息道:
\"这正是最可怕的地方。敌军若是真要进攻,早该行动了,为何等到现在?\"
\"现在想来,他们就是在等我们迁都!\"
\"孙坚迟迟不出兵,就是在等我们自投罗网!\"
\"这说明对方早就料到了我们的迁都计划!\"
说到此处,李儒突然想起战前的判断——
孙坚军中必有高人!
本以为对方远赴河东,自己能轻松取胜。
如今看来,自己每步行动都在对方算计之中!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三国:汜水关奇谋,三国第一谋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