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鸣含笑望向周瑜:
“只怕不易相请。公瑾可知江东有'二张'?”
周瑜这个\"江东百事通\"略作思忖,抚掌道:
“军师所指,莫非张昭、张纮两位先生?”
他眼中闪过赞赏:
“若得此二人襄助,治理江东确非难事!”
孙坚听罢二人对谈,脸上露出困惑神色:
\"军师与公瑾提及的张子布、张子纲究竟是何方高人?\"
还未等旁人回应,孙策便抢先答道:
\"父亲容禀,这二位先生孩儿略知一二。他们本是徐州人士,为避战祸如今隐居庐江石亭。\"
\"传闻二人各有所长,一位精通治国之道,一位擅长军事韬略,并称'江左二张'。\"
\"此前朝廷屡次征召,皆被婉拒,在徐州一带颇负盛名。\"
孙坚闻言双目生辉:
\"不想庐江竟藏有如此贤士!\"
他转向秦鸣求证道:
\"钟先生所说贤才,想必就是这二位吧?\"
\"主公英明。\"
秦鸣颔首道:
\"微臣早有所闻,此二人淡泊名利,寻常礼聘恐难见效。\"
\"若欲招揽,需主公亲往拜谒。\"
孙坚不以为然地摆手:
\"这有何难!\"
当即对孙策吩咐道:
\"待班师之后,随为父同往延请。\"
孙策爽快应道:
\"父亲放心,即便您不亲往,孩儿也定能将二位先生请来!\"
\"不可,必须亲自前往。\"
孙坚正色道:
\"此等大才,正是我军急需。\"
见父子二人如此热忱,秦鸣暗自欣慰。此时他又进言道:
\"另有一才,顾雍顾元叹亦堪大用。\"
孙坚诧异道:
\"可是公瑾先前提过的顾家家主?此人可用?\"
秦鸣肯定道:
\"我军旨在约束世家,而非断绝世家之路。\"
(\"各位切勿因世家弊端而踌躇不前,我**才,便要不论出身门,只求才能!\"
\"只论才能?\"
孙坚听后,沉思片刻,忽然欣喜道:
\"子若此言真乃治国良策!\"
\"正该如此,不瞒你说,我向来厌恶门之见,我军正该以才取士,不分贵贱,广纳贤才!\"
言罢,便确立了今后用人的基本方针。
话到此处,孙坚忽又想起,连忙对秦鸣笑道:
\"子若已献上二患四策,不知可还有其他高见?\"
今日秦鸣的表现着实令孙坚惊喜不已。
但他仍期待对方能提出更多治国良策。
因为这正是他的短板所在。
面对孙坚的期待,秦鸣微微一笑:
\"确有一事尚未提及。\"
\"正是主公方才所言的门之见!\"
\"察举制下,世家把控仕途。\"
\"寒门子弟若欲为官,必先讨好权贵!\"
\"因此我有一策。\"
\"不如效仿太学制度,出资创办书院,广纳有志却无力求学的寒门子弟。\"
\"此书院由我军承担全部费用,不取学子分文。\"
\"但需满足两个条件:其一勤奋向学,其二学成后须为我军效力。\"
\"如此,书院一成,我军便能源源不断获得人才!\"
他这番提议,实则另有深意。
实则为日后推行科举制度埋下伏笔。
毕竟科举牵涉甚广,不如先以书院培养一批受益者。
待时机成熟,再推行新的人才选拔制度。
即便如此,这个提议已令孙坚欣喜若狂。
此计甚妙!
从此可培养专属人才!
且经我军培养之人,才能与忠心皆有保障!
可以预见,此策施行后,三五年内或未见效,但三五年后,便再无需为人才发愁!
孙坚当即拍案道:
\"此事必行!这书院非建不可!\"
说罢,不等秦鸣推辞,直接任命道:
\"此事便交由子若负责!\"
\"书院建成,你便担任祭酒!\"
为防秦鸣推脱,他又补充道:
\"子若,治国之事你不愿插手也就罢了,这兴办教育之事总该应承了吧?\"
面对孙坚如此说辞,秦鸣只得苦笑道:
\"也罢,这祭酒之职我便领了!\"
祭酒即为学府之长。
于他而言,倒也清闲。
恰可借机推行胸中韬略。
见君臣对答间敲定诸多国策,周瑜袖手而立,暗自震撼。
今日之议,必将撼动乾坤!
他望向秦鸣时,但觉如仰山岳——寥寥数语便定鼎天下大势,此等经世之才,纵穷极此生亦难企及!
然这念头反激起他满腔炽焰。
既蒙先生收列门墙,潜心修习数载,何愁不能似这般出将入相?
惟如此,方不负周瑜平生壮志!
彼时秦鸣正与孙坚推演方略,浑不觉又点染了周瑜的宏图。
待诸事议定,他忽道:
“尚有一事需了结。”
三人目光霎时聚来。孙坚径直发问:“愿闻其详。”
“除长远之策,当立威世家。”秦鸣指尖轻叩案几,“该教他们知晓,扬州的规矩由谁来定。”
“立威?”
空气中隐现铁锈味。方才还是阳谋治国,此刻已露锋芒。
**九十八章 罗织罪名·剑指许氏**
整治世家绝非砍瓜切菜。
这些盘根错节的望族,纵有千般不是,亦需名正言顺问罪。
昔年孙策征伐江东时,便因处置失当——
既与陆氏结怨,又屠戮王氏,更斩杀名士许贡、高岱,致孙家与士族势同水火。
若非其早逝,或能武力 ** ;
待孙权继位,这些隐患终成顽疾。
此刻听闻要拿士族开刀,孙坚父子神色如常,周瑜却蹙眉道:
“主公,吴郡士族虽令人忧虑,但我军初到便大动干戈,恐非良策。”
“且我军根基未稳,若手段过激,只怕适得其反。”
周瑜话音未落,孙策已沉下脸来:“依公瑾之见,难道要放任自流?”
周瑜正欲解释,孙坚的目光却转向一旁的秦鸣:“子若有何高见?”
秦鸣轻摇羽扇,从容道:“公瑾所言有理,直接对吴郡士族出手确实不妥。”
“但诸位可曾想过,我军手中正握着一枚棋子?”
“若要立威,不妨杀鸡儆猴——”
“用这家的血,让江东士族看清形势!”
“我军掌握的士族?”孙坚父子面面相觑。
倒是周瑜眸光一闪:“军师是指……许家?”
“正是许贡一族。”秦鸣颔首道,“此人豢养死士逾百,今既已擒获,当除恶务尽。”
“若不连根拔起,必成后患。”
“此举一可永绝后患,二可震慑江东——此乃一石二鸟之策。”
孙坚抚须沉吟。乱世中侠客犯禁之事屡见不鲜,那些门客若怀恨在心......
他忽然蹙眉:“但以何罪名行事?”
周瑜亦忧心道:“祸不及妻儿,许贡毕竟是朝廷命官......”
“此事易如反掌。”秦鸣成竹在胸,“诸位所虑,无非是缺个株连九族的罪名。”
他意味深长地环视众人:“要论罗织罪名,许贡的恶行怕是要死上十回。”
孙策忍不住追问:“先生所指何罪?”
孙坚与周瑜同样露出疑惑之色。
望着三人神情,秦鸣眼底掠过一丝笑意。比起曹操的手段,孙家果然......
权力掌握在他们手中,什么罪名不能罗织?
然而主上不玩弄权术,倒是值得庆幸。
略作思忖后,他对三人从容道:
\"若要论许贡的罪责,可列三项!\"
\"其一便是勾结叛党,预谋刺杀刺史!\"
\"那封密函便是铁证。\"
\"我们行动迅捷,想必那帛书仍在其府中,此乃首项罪名!\"
\"至于二条罪状,则是身为朝廷命官却暗通匪类,居心叵测!\"
\"这些罪证同样可在其宅邸中搜获!\"
言及此处,他目光微凝:
\"而三条大罪,乃是豢养死士,勾结外敌,图谋叛乱!\"
\"图谋叛乱\"四字一出,孙坚等人皆神色骤变。
若说前两条仅涉许贡个人,这叛国之罪便是株连九族的大罪!
周瑜猛然转身望向秦鸣:
\"先生这是要借许氏满门头颅,震慑江东世族?\"
\"是否过于严酷了?\"
\"严酷?未必!\"
听罢周瑜之言,秦鸣正色道:
\"公瑾,今日再教你一个道理——\"
\"对敌仁慈,便是对己残忍!\"
\"我等所谋乃平定乱世之大业,决不可对敌人心慈手软!\"
\"若因妇人之仁而迟疑不决,终将自食恶果!\"
周瑜低声重复着这句箴言,陷入深思。
相较之下,孙坚父子毫无迟疑。
比起宽厚的周瑜,孙氏父子向来雷厉风行。
闻听此言,二人当即深以为然。
孙坚肃然道:
\"秦先生所言极是,许贡既敢与我等为敌,就当承受后果!\"
随即转向孙策沉声下令:
\"策儿,此事交由你全权处置。即刻调兵遣将,率祖茂、甘宁包围许府,搜捕全族。遇反抗者,格杀勿论!\"
\"遵命!\"
孙策霍然起身,温润之色尽褪,领命而去。
目睹此景,秦鸣略显疲惫地对孙坚拱手:
\"既已议定,在下先行告退。\"
虽为献策之人,却不愿参与具体行动。
孙坚知其素来厌烦杀伐,含笑道:
\"先生请便。公瑾也下去歇息吧。\"
\"今日议事,想必都乏了。\"
(周瑜点头应允,起身与秦鸣一同离去。
孙坚目送二人身影消失,收敛笑意,起身入内更换戎装。
暮色渐沉,阴云密布,干燥的空气令人烦闷。
吴县许家正厅内,族人正为许贡被捕之事商讨对策。许父端坐上首,面色铁青地望着议论纷纷的族人:\"贡儿被孙坚所擒,至今杳无音信。尔等竟无计可施?\"
众人相顾无言。非是不愿开口,实乃事发突然,且许贡所犯罪行可大可小——轻则官职尚在,重则以通敌论处。
\"说话!\"许父怒拄拐杖,\"平日借贡儿之名作威作福,如今倒成了哑巴?\"声若洪钟,满堂肃然。
众人目光齐聚许父胞弟许随。见状,许随起身道:\"兄长明鉴,非是推诿。孙坚入城后只字不提贡儿之事,我等摸不清其意,岂敢妄动?\"
族人纷纷附和:
\"家主明察!\"
\"孙坚态度不明!\"
\"切不可鲁莽行事!\"
嘈杂声中,许父怒眉倒竖:\"荒唐!何谓不可妄动?\"
\"难道眼睁睁看着贡儿被孙坚害死?\"
屋内一片寂静。
许随急忙辩解:\"大哥,我们绝非此意!\"
\"哦?那你们是何居心?\"许老爷面色阴沉,\"既然摸不清动向,为何不去打探?张疑不是功曹吗?备上厚礼登门拜访!实在不行就找朱家,他家不是掌着贼曹吗?托个关系打探贡儿近况!\"
许随长叹一声:\"大哥,这些法子都行不通!孙坚立场未明,谁都不敢轻举妄动。今日我派人去朱家探口风,他们一听是许家人,直接闭门谢客。朱家尚且如此,其他家族更不会见我们。\"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三国:汜水关奇谋,三国第一谋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