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望着他的背影笑道:
\"这小子倒识大体,为报军情竟忍到现在。\"
\"确是块好材料。\"刘磐接口道,突然眯起眼睛:\"等等...他这是要去哪儿?\"
眼见徐盛的马匹渐行渐远,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
刘磐脸色骤变:\"军中汉子哪来这般扭捏!\"
正要策马查看,黄忠已抢先喝道:\"徐盛!就近解决!\"
话音未落,前方人影突然催马狂奔。
\"怎么回事?\"刘磐一时愕然。
黄忠已拔刀追出:\"小贼休走!\"
电光火石间,刘磐猛然惊醒:\"快回来!这是圈套!\"
后方树林突然爆出怒吼:\"放箭!\"
数十步外冒出整排弩手,箭雨瞬间笼罩河岸。刘磐根本不及闪避,连中数箭坠马。
黄忠回头见状肝胆俱裂——这竟是埋伏!
\"撤!全军撤退!\"
(话音未落,整片密林骤然杀声震天。
\"冲!\"
\"跟我杀过去!\"
只见无数敌军铁骑从四面八方涌来,阵中忽有一员白袍骁将策马挺枪,如闪电般掠出,声若雷霆:
\"黄忠老贼休逃,常山赵子龙来也!\"
黄忠急忙催马迎战,未及交锋,又见黑铁塔般的典韦横戟杀出:
\"老匹夫还不速速投降!\"
转眼间,孙策亦单骑杀至。
眼见三大猛将呈合围之势,黄忠顿觉不妙。
敌军这是唱的哪出?
设伏不够,竟还专为他摆下这般阵仗?
他不过偏师将领,何至如此!
然刀锋已至,只得挥刀鏖战。三人枪戟齐出,激斗间火星四溅......
171章 劝降高手·黄忠归顺·戏志才南征
\"主公,军师,末将等幸不辱命!已破敌擒获黄忠!\"
江陵郡守府内,得胜归来的将士们铠甲未卸。
孙坚与秦鸣端坐上首,刘晔、秦松等谋士分立左右。赵云上前抱拳:
\"此战全赖军师妙计。我军埋伏阳水北岸,文向诱敌深入,周泰将军一箭毙了刘磐。\"
\"黄忠被围无力指挥,敌兵不到半个时辰便缴械投降。\"
\"此役斩首千余,俘获一万五千,余者溃散,仅追回千人。\"
\"恐误大事,故先行班师。\"
\"好!\"孙坚捋须朗笑,\"子龙、国藩又立新功!\"
堂下众人含笑不语。如今孙坚军势如虹,这等小胜已难起波澜。
待褒奖过诸将,孙坚忽饶有兴致道:\"子龙,那黄忠武艺究竟如何?\"
比起战果,他更在意这位被军师点名围擒的老将。
良将难求!当初秦鸣设计时特地强调:非集众人之力不可擒之。
这等评价,怎能不教人期待?
六九六
秦鸣侧耳倾听,目光也随之转向堂中。
\"四三三\"阵前,孙坚目光灼灼望向赵云。
白袍将领抱拳禀道:
\"主公明鉴,那黄忠武艺恐怕不逊吕布!\"
\"堪比吕奉先?\"
孙坚虎目圆睁:
\"竟有这等人物?\"
四下文武闻言俱惊。
自虎牢关一役后,吕布勇武之名早已传遍九州。
若黄忠真能与吕布比肩,为何只在刘磐帐下做个偏将?
见主君狐疑,赵云与典韦对视苦笑。
初闻秦鸣计策时,二人尚存疑虑。
直至与黄忠交锋,方知这荆州无名老将实乃绝顶高手!
即便三人合围,亦鏖战数十回合才将其拿下。
典韦踏前抱拳:
\"主公明察,此人确与吕布不相上下!\"
\"刀法浑厚老辣,力贯千钧,实乃当世虎将!\"
\"虽不知为何明珠蒙尘,但其武艺令末将心服!\"
\"好一位虎将!\"
孙坚眼中精光暴涨:
\"还不快请黄将军上堂?\"
赵云转身传令:
\"带黄汉升!\"
不多时,几名甲士押着五花大绑的老将进殿。
卸甲去盔的黄忠须发凌乱,却仍挺直腰背行礼:
\"败将黄忠,拜见孙讨虏。\"
这般恭谨态度令孙坚暗喜。
较之当年甘宁降时的桀骜,眼前老将可谓知礼。
孙坚急步上前:
\"岂可如此怠慢虎将?速速解绑!\"
满堂愕然。
黄忠亦瞳孔微缩——原以为要受折辱,未料竟得礼遇?
席间秦鸣含笑颔首。
看来主公驾驭豪杰的手段愈发纯熟了。
不过恩威须得并施,遂向刘晔递去眼色。
刘晔会意进谏:
\"主公三思!\"
\"此獠勇冠三军,若松绑暴起,恐伤龙体!\"
秦松、陈端即刻附和:
\"请主公以安危为重!\"
“此人乃敌军大将,岂能随意解缚!”
众谋士纷纷劝阻,孙坚却沉声道:
“黄将军武艺超群,理当以礼相待!”
“诸位勿再多言,速速松绑!”
见孙坚持刀上前,亲自割断绳索,黄忠身躯微震,抬头望向孙坚:
“败军之将,何以当得起将军这般厚待?”
孙坚朗声笑道:
“沙场对阵自当生死相搏,而今胜负已分。以将军为人,必不屑暗施冷箭!”
刀光闪过,绳索应声断裂。赵云、典韦、孙策三人同时按向兵刃,刘晔等人则暗自退后半步。
黄忠凝视着手中断绳,神情复杂:
按常理,败将非辱即降,怎料孙坚竟如此相待。
“将军隆恩...”
黄忠忽然后退一步,抱拳深躬:
“末将愿领死罪!”
孙坚抬手虚扶:
“何不归顺于我?”
“恕难从命!”
黄忠直起身来,目光坚定:
“某虽感佩将军厚爱,然既受刘使君军令,宁可战死,不作贰臣!”
孙坚闻言皱眉,目光转向秦鸣。
此时秦鸣从容起身:
“久闻黄将军忠义,在下却有一惑请教。”
黄忠闻声抬头,见说话者竟是位年轻文士,当即醒悟此人便是孙坚帐下军师,遂抱拳道:
“军师但问无妨。”
\"不知将军方才所言背弃旧主,所指何人?\"
黄忠听罢,神色凝重:\"自然是刘使君!\"
\"刘使君?\"秦鸣嘴角微扬,\"这么说来,黄将军一直效忠的便是刘使君?\"
\"但据我所知,刘表单骑入荆州时,可未曾听闻将军之名!敢问在此之前,老将军追随何人?\"
\"这从前...\"黄忠略显迟疑,\"末将曾跟随秦太守。\"
秦鸣会意一笑,知其所指南阳太守秦颉,便继续追问:\"那么在秦太守之前,老将军又事奉于谁?\"
此言一出,黄忠顿时眉头紧锁,在场众人皆被此言绕住,唯独刘晔等人若有所思。
沉默良久,黄忠才道:\"回先生话,在秦太守麾下前,末将不过一介无名小卒,因随太守征讨张曼成立功,才得封牙将之位。\"
秦鸣闻言轻摇头:\"那将军现今身居何职?\"
黄忠正色道:\"刘使君主政后,提拔末将为校尉,随刘磐将军任副将之职。\"
\"这便是问题所在。\"秦鸣缓步上前,\"将军口口声声说不愿背主,可刘表对将军有何恩情?\"
\"既不曾如我军这般礼数周全,又未似秦太守那般知遇之恩。他提拔将军,不过是身为荆州刺史的本分,何谈恩义?\"
\"况且我军此来师出有名。其一,当日刘表无故攻我城池,杀我将士,此仇必报;其二,听闻董卓已死,我军欲北上勤王,皆因刘表阻路才起兵征讨。\"
\"说来当日进犯之时,将军亦是其中一员。按常理,生擒将军就该就地正法。但主公惜才,非但不杀,反而以礼相待。这才是真正的恩义!\"
说到此处,他直视黄忠:\"我看将军也是明理之人,怎会如此不辨是非?\"
\"刘表对你无恩无义,你却要誓死效忠;我军待你恩重如山,你却冷面相向,这是何道理?\"
\"这...末将...\"黄忠语塞,一时竟无言以对。
秦鸣见状,又笑道:\"再者,依我看将军所谓忠义,恐怕并非忠于刘表,而是忠于职守罢了。只因刘表身居刺史之位,将军才误以为要效忠于他。\"
\"将军可曾思虑一事?刘表虽为荆州刺史,然我主乃征南将军!\"
\"按常理而言,刘表尚可不提,但将军本就应归附我军麾下......\"
\"如今我军诚意相劝,望将军弃暗投明,共讨叛逆,为何仍执迷不悟?\"
他对黄忠的性格了如指掌。
在投效刘备前,黄忠并未真正效忠于任何主公。
先是追随秦颉,后随刘表,刘表亡故后便留在韩玄帐下。
频繁更换主公并非因为忠于个人,而是忠于职责!
只需点明这点,黄忠自然就能明白!
这番话令黄忠眉头紧锁,陷入沉思,神情极为挣扎。
在场众人想起当初秦鸣说服甘宁归降的场景,无不暗自称赞。
新到的刘晔、秦松、鲁肃等人见状,皆叹服军师辩才无双。
听闻此言,即便黄忠此刻不降,回去细想后也必定来降!
唯有孙坚满意笑道:
\"黄将军初到,不妨先思量几日!\"
\"若愿归顺,我当以牙门将军之位相待,甚爱将军武勇!\"
\"若不愿归附,我亦放将军离去。唯望将军日后勿再助纣为虐,阻我北伐之路!\"
\"孙将军真要放我走?\"
黄忠猛然抬头,脸上再度动容。
四十余年岁月,虽已位列将军,却从未受过如此礼遇!
牙门将军虽是杂号,但终究仍是将军之位!
不降竟也不杀?
见黄忠如此,孙坚当即道:
\"正是!若将军执意要走,现在便可启程!\"
\"来人,带黄将军下去休息。若将军要走,不得阻拦!\"
话音刚落,侍从即刻入内,低声道:
\"请将军随我等来。\"
黄忠怔怔跟随,行出数步突然转身,扑通跪地泣声道:
\"忠乃败军之将,不识恩义,将军如此厚待,岂能不动于心!\"
言罢叩首:
\"黄忠黄汉升,拜见主公!\"
\"好!\"
孙坚虎目含喜,连忙扶起黄忠:
\"今日胜不足喜,得将军方为大喜!\"
**“得将军相助,如添十万精兵!”
黄忠闻言,面露惭色,拱手道:
“主公这般厚待,末将心中更觉愧疚!”
往事涌上心头,他不禁暗生悔意,却又神色坚定道:
“刘表虽待我淡薄,但刘磐将军与末将共事多年,如今兵败身死,无话可说。”
“末将恳请主公准我将刘磐将军尸首领回,妥善安葬,以尽旧谊!”
孙坚听罢,叹息道:
“刘磐确是良将,可惜各为其主,生死难料。”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三国:汜水关奇谋,三国第一谋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