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忙完符文武器的订单,灵科院农业机械项目部的工匠们又扎进了工坊。在周玄“民生为本”的指示下,他们把改进后的小型灵能炉拆下来,装到了一个半人高的铁架子上——铁架两侧安了木轮,前端焊了犁铧,还在架子上刻满了“沃土符”和“滋长符”,最后加了个简单的操纵杆。这么一组合,一台怪模怪样、浑身透着“拼凑感”的机器,就成了大周第一代灵耕机。
这台原型机被拉到京郊皇庄时,引来了满庄子的人围观。老农们围着铁疙瘩转来转去,伸手摸了摸冰凉的犁铧,又敲了敲嗡嗡作响的灵能炉,嘴里嘟囔着:“这铁家伙看着沉,能拉得动犁?别到时候陷在地里拔不出来。”皇庄管事也心里没底,搓着手对操作机器的研究员说:“要不……先找块软点的地试试?”
研究员笑着点点头,爬上灵耕机的座位,手按在操纵杆上,激活了灵能炉。“轰隆”一声,机器发出低沉的轰鸣,木轮缓缓转动起来。当犁铧插进地里,没费多大劲就把坚硬的土层翻了起来,速度比两头壮牛拉犁还快时,围观的人瞬间安静了。更让人惊讶的是,翻过的土壤上还泛着淡淡的绿光——那是“沃土符”在起效,能让板结的土地变得松软肥沃,连土里的虫卵都能被灵力杀死。
“老天爷!这是铁牛成精了?”老农张大爷揉了揉眼睛,凑到翻好的土地前,抓起一把土捻了捻,“你看这土!碎得跟筛过似的,还带着灵气!这地种上麦子,收成就不用愁了!”旁边的人也纷纷围上来,有的摸土壤,有的看机器运转,嘴里全是惊叹。
更让他们惊喜的还在后面。研究员停下机器,换了个播种的附件——把麦种倒进机器的漏斗里,再启动时,灵耕机一边前进,一边均匀地把种子撒进土里,还能自动盖上一层薄土,比人工播种又快又整齐。接着换施肥附件,机器能把稀释后的灵液均匀喷洒在地里;换灌溉附件,连河边的水泵都不用,机器自己就能抽水浇地。
以前,皇庄一百亩地,春耕时需要二十个农夫忙半个月,播种、施肥还得再添人手。现在有了灵耕机,一个人操作,一天就把一百亩地的翻耕、播种、施肥全搞定了。皇庄管事拿着账本算了又算,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按这效率,今年春耕能省一半人力!而且‘沃土符’能改良土壤,这一季的粮食产量,最少能增三成!”
消息很快传到宫里,周玄特意让人把灵耕机的运作画面用水镜术传回来。看着屏幕里那台突突作响的铁疙瘩,把一片片荒地变成整齐的良田,老农们围着机器喜笑颜开的样子,他忍不住笑了:“这才是灵气科技该有的样子!科技就是要改善生活,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得好处。”
王德福在旁说:“陛下,现在京郊的农户都在打听,什么时候能买到灵耕机呢。”
“不急,先在皇庄试点,把机器再改进改进,比如做得小一点,适合农户自家的小块地用,成本再降一降。”周玄语气舒畅,“等成熟了,就批量生产,让各地的农户都能用得上。你想想,以前种地靠天靠牛靠人力,现在靠机器靠灵气,老百姓能少受累、多收粮,这比什么仙法都管用。”
他顿了顿,看着水镜里泛着灵光的土地,眼神坚定:“修士们总说‘感悟天道’才是正道,可对老百姓来说,能让他们吃饱饭、过好日子的,才是最好的‘道’。谁能做到这一点,他们就拥护谁。灵耕机就是最好的证明——咱们不用跟人争辩,就用这实实在在的好处,让大家知道灵气科技的价值。”
此刻的京郊皇庄,夕阳洒在刚翻耕完的土地上,泛着淡淡的绿光。老农们还围着灵耕机不肯走,有的问机器多少钱,有的问好不好学。操作机器的研究员耐心地解答着,脸上满是自豪。周玄知道,灵耕机的试点只是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灵气农具走进田间地头,真正让科技的红利,惠及每一个老百姓。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朕的江山,画风不对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