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莲把最后一页账册钉好时,指尖沾着的浆糊还没干透。她对着油灯呵了口气,让字迹快点变清晰——账本上密密麻麻记着今日的进项:甜饼三十张,每张七文;咸饼二十五张,每张八文;新做的梅干菜肉卷卖空了,得记上“明日加做十张”。
“媳妇,算完了?”武大郎端着碗热水进来,粗瓷碗沿缺了个口,他却特意换了双干净的木筷摆在旁边,“刚王婆来说,西门庆家的小厮又在街口转悠,瞅着像是要往咱摊子这边来。”
潘金莲头也没抬,笔尖在“梅干菜肉卷”旁画了个醒目的红圈:“来就来。”她把账本往桌角一推,声音里带着点没睡醒似的慵懒,手指却在桌下勾住了武大郎的衣角,“昨天剩的半罐辣椒面呢?”
武大郎的手顿了顿,碗沿差点磕到桌腿:“你要那干啥?怪呛的。”话虽这么说,还是转身往灶膛后摸,很快捧出个陶罐,罐口缠着圈布条,是潘金莲教他的“密封法”。
“防身用。”潘金莲掀开罐盖闻了闻,辣椒面的辛辣气直冲鼻腔,她眯着眼笑,“上次李三来捣乱,不就怕这个?”
武大郎的脸腾地红了。上次西门庆家恶奴来掀摊子,潘金莲抓了把辣椒面撒过去,恶奴们呛得直咳嗽,他趁机举着擀面杖把人赶跑了。事后他捏着她被辣椒面熏红的眼角直叹气,却在夜里偷偷往陶罐里加了把新晒的花椒,说“这样更呛”。
“咚咚咚”的砸门声来得比预想中早。潘金莲把账本塞进炕洞,拍了拍手上的灰,冲武大郎眨眨眼:“记住了,我说‘称饼’,你就往秤盘里装最硬的那种碱水饼。”
武大郎攥紧了手里的擀面杖,指节发白:“嗯。”喉结滚了滚,又补了句,“你站俺身后。”
门闩刚拉开半寸,就被人一脚踹开。西门庆家的管家带着两个小厮堵在门口,管家三角眼扫过屋里,最后落在潘金莲身上,嘴角撇出个冷笑:“潘娘子倒是清闲,听说你家的饼,比大郎的个子还‘出挑’?”
潘金莲倚着门框,手里把玩着个空秤砣:“张管家说笑了,不过是街坊捧场。倒是管家,不去伺候西门大官人,来我这破屋,是想称几斤饼?”
“称饼?”张管家往屋里迈了半步,脚刚沾地就顿住了——武大郎举着擀面杖站在潘金莲侧后方,擀面杖顶端的铁头在油灯下闪着光,“我家官人说了,你这摊子碍眼,限你三日搬离阳谷县,不然……”
“不然怎样?”潘金莲忽然提高声音,秤砣在手里转得飞快,“去年你家官人欠王记粮铺的三石米,今年春天偷换李屠户的五花肉,还有上个月让小厮往井里扔死老鼠——这些要不要我帮你记在账上?”
张管家的脸瞬间青了。他没想到这女人居然在偷偷记这些,刚要发作,就听潘金莲冲武大郎喊:“大郎,称五斤碱水饼,给张管家‘带回去’!”
武大郎手起杆落,五张硬邦邦的碱水饼“啪”地砸进秤盘,饼边的硬壳差点弹起来。他闷声说:“五斤,四十文。”
“你敢!”张管家后退半步,小厮想上前,却被潘金莲扬手撒过来的辣椒面呛得直捂嘴。她趁机把秤盘往张管家怀里一塞:“记账上!回头让你家官人来结!”
“你等着!”张管家丢下句狠话,带着咳得直不起腰的小厮跑了。
门“砰”地关上,武大郎手里的擀面杖“哐当”掉在地上。他挠着头,耳朵尖红得要滴血:“媳妇,俺、俺刚才秤饼的时候,手没抖。”
潘金莲弯腰捡擀面杖,指尖碰到他汗津津的手背,忍不住笑:“看见了,比你揉面时稳多了。”她忽然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块麦芽糖,“奖励你的。”
武大郎含着糖,含糊不清地说:“那明天……还做梅干菜卷不?”
“做。”潘金莲把账本从炕洞摸出来,在“西门庆家”那页画了个叉,“不仅要做,还要多做。他越不想让咱好过,咱越要把饼烤得香香喷喷的。”
武大郎看着她低头算账的样子,油灯的光在她脸上投下细碎的影子,忽然觉得手里的麦芽糖甜得有些发腻。他凑过去,小声说:“媳妇,俺今天多和了半盆面,明天咱加个糖馅的吧?你爱吃甜的。”
潘金莲笔尖一顿,抬头时眼里的笑意像化开的糖:“好啊。”她忽然想起穿越过来的第一天,这人捧着个裂了缝的粗瓷碗,讷讷地说“俺就剩这点面了”,而现在,他会记得她爱吃甜的,会在她撒辣椒面时默默举着擀面杖站在旁边。
夜深了,武大郎已经打起了轻鼾。潘金莲借着油灯翻账本,忽然在最后一页发现一行歪歪扭扭的字,是武大郎写的:“媳妇记的账,比俺揉的面还实在。”
她忍不住用指尖描了描那行字,嘴角的笑意漫开来。或许日子就是这样,你记着我的喜好,我护着你的笨拙,哪怕窗外有风雨,屋里的灯也亮得踏实。
第二天一早,梅干菜肉卷的香气飘出巷口时,潘金莲往饼里多放了把糖。她看着武大郎把第一张刚出炉的甜馅饼塞进嘴里,看着他眼睛亮起来的样子,忽然觉得,那些偷偷记在账上的恩怨,都成了让日子更甜的料呢。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我穿越成潘金莲和武大郎相依为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