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商行”日进斗金的盛况,如同在饥饿的鲨群中投入了鲜血。短短半月,原本隐秘的财源已成了各方势力眼中无法忽视的肥肉。觊觎的目光从四面八方射来,冰冷的压力开始层层加码。
首先发难的是内务府下属的“皇商”总办。一位姓钱的太监皮笑肉不笑地登门“澄明阁”,言称宫中采买需定制一批琉璃宫灯与御用香皂,但给出的价格却压得极低,近乎强取。言语间,暗示若不配合,这“不合规制”的商行能否开下去便成问题。
紧接着,几位掌管京城治安、税务的官员也开始“循例巡查”,鸡蛋里挑骨头,暗示需“孝敬”方能保平安。更有几位背景深厚的权贵府上管家,直接开出条件,要求以极低价格“入股”商行,或分享琉璃制法。
连楚幼薇郡主府的门槛也几乎被踏破,来说项者无不是朝中颇有分量的人物,或利诱,或威逼。一时间,“盛世商行”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已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面对这汹涌而来的压力,萧煜与楚幼薇于郡主府密室内紧急商议。
“硬顶绝非良策,”楚幼薇眉宇间带着忧色,“这些势力盘根错节,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萧煜目光沉静,指尖在桌上轻轻一点:“他们敢如此,无非是认为我们根基浅薄,可随意拿捏。既然如此,我们便让他们知道,这商行背后,站着的是谁。”
次日,萧煜携一物入宫求见皇帝。他献上的并非金银,而是一架制作精巧、镶嵌着大幅平板琉璃的“千里眼”。
“父皇,此物名曰‘千里镜’,于军阵之上,可助将领极目远眺,洞察先机。儿臣偶得琉璃炼制新法,特制成此物,献与父皇,或于军国大事略有裨益。”
皇帝萧谨初时并未在意,待他依言走到殿外,举起这“千里眼”望向远处宫门哨楼时,脸上瞬间浮现出震惊之色!那远处原本模糊的景物骤然拉近,哨卫的身影、旗帜的纹路清晰可见!这对于军事、侦查的意义,不言而喻!
“此物……果真神奇!”皇帝放下千里眼,目光深邃地看向萧煜,“煜儿,这琉璃,便是你那商行所出?”
“回父皇,正是。”萧煜躬身道,“儿臣与安乐郡主经营此业,一则为充盈内帑,略尽孝心;二则,亦想借此新材,看能否如这千里眼一般,于国于民有所助益。只是……近日似有些许误会,恐妨碍了这琉璃之法的钻研与进献……”
他并未直接诉苦,只是点到为止地暗示了外界压力可能影响“技术研发”和“进献父皇”。
皇帝何等精明,立刻明白了萧煜的言外之意。他本就对那千里镜爱不释手,更看重其潜在的军事价值,岂容他人为了一己私利,阻碍这等“利器”的诞生与发展?
“朕知道了。”皇帝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你安心钻研便是。些许琐事,朕自会料理。”
不过半日,数道旨意或口谕便从宫中传出。
内务府钱太监因“办事不力”被申饬,调离原职。
那几位“循例巡查”的官员,被上司莫名严厉地警告,不得再骚扰“盛世商行”。
至于那些要求“入股”的权贵,则收到了更隐晦却更严厉的提醒:陛下关注着琉璃新用,莫要自误。
所有施加在“盛世商行”上的压力,如同被阳光照射的冰雪,瞬间消融殆尽。那些原本气势汹汹的势力,顷刻间偃旗息鼓,甚至派人前来致歉,语气恭敬无比。
楚幼薇在府中接到各方反馈,长长舒了一口气,对萧煜的手段更是佩服。此举不仅化解了危机,更巧妙地将商行与“上意”、“军国”联系在了一起,披上了一层无形的护身符。
危机暂解,萧煜却无丝毫放松。他深知,皇帝的庇护源于利益与价值,并非永久可靠。他必须让这财源变得更加不可或缺。
“工坊研发不能停,”他对赵铁和楚幼薇派来的工匠头领吩咐,“下一步,尝试烧制更大、更平整的琉璃,研究不同颜色的配方。香皂也一样,开发更多香型,甚至尝试添加药材,做成药皂。”
财富的堡垒,需要用更坚实的技术壁垒和更广泛的利益捆绑来巩固。经此一役,“盛世商行”这棵摇钱树,才算真正在狂风骤雨中扎下了根。
(本章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谋断天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