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的技术突破如同给林澈的比特币囤积计划加装了一台涡轮增压器,但林澈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的帝国蓝图里,科技与金融,如同飞机的双翼,缺一不可。陈默补上了技术这一翼,而另一翼——金融分析与资本运作,则需要另一类人才。
他的目光,再次在校园里搜索起来。
这一次,目标明确:金融学院,成绩顶尖,具备扎实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市场敏感度,并且,最好有实战欲望。
很快,一个名字和与之匹配的形象跳入了他的脑海——李娜。
金融学院大二的年级第一,奖学金常年拥有者。不同于陈默的完全低调,李娜在金融学院颇有名气。她不是那种只会死读书的学霸,据说经常泡在图书馆看《华尔街日报》、《财经》杂志,甚至还会用软件分析上市公司财报。她长相清秀,但总是带着一副生人勿近的冷静气场,眼神锐利,逻辑清晰,在课堂辩论中经常把对手驳得哑口无言。
林澈需要她的能力。
周五下午,没课。林澈知道李娜这个时间点大概率会在图书馆三楼的经济期刊阅览区。他特意洗了把脸,换了件干净衬衫,让自己看起来更精神利落些,然后揣上笔记本,走向图书馆。
阅览室里很安静,只有沙沙的翻书声和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窗洒进来,在长桌上投下明亮的光斑。
林澈很容易就找到了李娜。她独自坐在靠窗的一个位置,面前摊开着几本厚厚的《财经》杂志和《中国证券报》,旁边放着一台打开的超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正是股票行情软件的界面。她微微蹙着眉,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时而停下来在旁边的草稿纸上写写画画,神情专注而投入。
林澈没有立刻打扰,他先在书架间假装找书,目光快速扫过她的屏幕和草稿纸。屏幕上似乎是几只消费类股票的K线图和财务数据对比,草稿纸上则写满了市盈率、净利润增长率、RoE(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的计算公式和结果。
果然是在做功课,而且是颇具深度的分析。
林澈定了定神,拿着一本《货币银行学》作为掩护,自然地走到她旁边的空位坐下。
李娜似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他的到来毫无反应,连眼皮都没抬一下。
林澈也不急,假装看书,用余光观察着她。大约过了十几分钟,李娜似乎完成了一个阶段的分析,轻轻呼了口气,身体向后靠了靠,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颈。
机会来了。
林澈合上书,侧过身,用恰到好处、不会打扰到其他人的音量,开口问道:“同学,不好意思打扰一下,看你好像对股票很有研究,能请教个问题吗?”
李娜闻声转过头,清冷的目光落在林澈脸上,带着一丝被打扰的不悦和审视。她显然不认识林澈,眉头微挑:“什么事?”
“我刚才看你在看消费类的股票,”林澈指了指她屏幕上的板块分类,语气诚恳,“我自己也对这块有点兴趣,但总是把握不好。你觉得……像伊利、茅台这样的消费股,未来还有上涨空间吗?现在算不算高估了?”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内行,直接切入估值和未来趋势的核心,而不是问“该买哪只票”,这让李娜眼中的不悦稍稍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丝遇到“同道中人”的探究。
她扶了扶眼镜,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为什么关注消费股?”
“我觉得,”林澈组织着语言,尽量符合当前时代的认知,“中国经济还在高速增长,老百姓收入提高了,肯定更愿意花钱,尤其是在吃穿用度上。消费升级应该是大趋势吧?”
李娜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似乎没想到一个看似普通的男生能有这样的宏观视角。她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这个逻辑,然后她的专业模式被启动了。
“你的方向没错。消费升级确实是长期逻辑。”她的语速不快,但条理极其清晰,带着一种学术般的冷静,“但具体到个股,需要数据支撑。比如伊利股份,”她将笔记本电脑屏幕微微转向林澈,手指点着上面的财务数据,“你看它过去三年的营收复合增长率和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保持在18%和22%以上,远高于Gdp增速。毛利率和净利率也在稳步提升,说明产品结构和成本控制都在优化。”
她又调出贵州茅台的界面:“茅台更特殊,它具有极强的品牌护城河和定价权。虽然短期估值看起来不低,但其稀缺性和在高端消费中的地位,决定了它的业绩确定性和成长性依然很强。你看它的预收账款和现金流…”
她侃侃而谈,引用的数据信手拈来,分析逻辑严密,完全不像一个大学生,更像一个专业的行业研究员。
林澈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心中暗喜。他要找的就是这种人!不仅懂理论,更能沉下心去做枯燥的数据挖掘和分析。
等到李娜一段分析告一段落,林澈适时地表现出钦佩之情:“太厉害了!你这分析比很多证券公司的报告都深入!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李娜被这么直白的夸奖弄得有些不好意思,微微别过脸,语气却缓和了不少:“没什么,只是平时多花了点时间研究而已。”
“光是研究多没意思,”林察看她情绪不错,话锋一转,抛出了真正的诱饵,“纸上得来终觉浅。有没有想过,用自己的分析,去市场里真金白银地验证一下?赚点实实在在的收益?”
李娜猛地转回头,目光锐利地看向林澈,带着警惕和疑惑:“你什么意思?”
“字面意思。”林澈笑了笑,身体前倾,声音压得更低,却充满了一种自信的诱惑力,“我这边有一个小的…投资研究小组,目前主要关注股市和一些…其他的投资机会。我们缺一个像你这样,能做扎实基本面研究和数据分析的核心成员。”
他顿了顿,观察着李娜的反应,见她没有立刻拒绝,便继续加码:“不需要你出钱,你只负责研究和提供策略建议。如果赚了钱,你可以拿到利润的10%作为提成。怎么样?有没有兴趣一起玩玩?”
李娜彻底愣住了。她仔细打量着林澈,似乎想从他脸上找出开玩笑或者骗人的痕迹。一个陌生的大学生,突然跑来邀请她加入什么“投资小组”,还承诺给提成?这听起来太像天方夜谭了。
“你?”李娜的语气里充满了怀疑,甚至带上一丝轻蔑,“你真懂股市?你知道市场风险有多大吗?这不是过家家。”
她以为林澈是哪个家里有点钱就想学人炒股的纨绔子弟。
面对质疑,林澈不慌不忙。他知道,空口白牙无法取信于这种信奉数据和逻辑的学霸。
他打开自己的笔记本,翻到其中一页,推到了李娜面前。
那上面不是胡乱涂鸦,而是一个简洁却清晰的表格,标题是【2011年消费板块潜力股分析及涨幅预测(草稿)】。
下面罗列了五六只股票,包括她刚才提到的伊利、茅台,还有格力电器、云南白药等。每一只股票后面,都跟着寥寥几行的核心看多逻辑,完全基于公开的基本面和数据,但视角极其刁钻和老辣。更让她瞳孔微缩的是,在最后一栏,竟然还有一个大胆的“年度涨幅预测区间”,最低的预测涨幅都在30%以上!
这看起来像是一份极其专业且自信的内部投资备忘录的雏形!
李娜的目光迅速扫过那些逻辑和预测,越看越是心惊!这些分析角度之精准,结论之大胆,完全超出了她这个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甚至比很多券商报告的观点更加鲜明和肯定!
她猛地抬起头,看向林澈的眼神彻底变了。之前的怀疑和轻蔑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震惊和探究。
“这…这是你做的?”她的声音有些干涩。
“一部分想法。”林澈模棱两可地笑了笑,合上笔记本,“怎么样?现在觉得,是过家家吗?”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两人之间的桌面上,空气中仿佛有尘埃在金色的光柱中飞舞。
李娜看着林澈那双深邃而自信的眼睛,又回想了一下那份令人震撼的“预测表”,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直觉告诉她,眼前这个男生绝不简单。
她沉默了片刻,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这是她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最终,她深吸一口气,目光恢复了之前的冷静,但深处却多了一丝跃跃欲试的火焰。
“利润的10%太低了。”她开口,语气不再是学生间的讨论,而是带着一丝谈判的意味,“我要15%。并且,我有权知道资金规模和大致的投资方向。如果我觉得风险不可控,有权拒绝提供策略。”
林澈笑了,他知道,鱼儿上钩了。
“可以。细节我们可以慢慢谈。”他伸出手,“欢迎加入,李娜同学。”
李娜看着他伸出的手,稍稍迟疑了一下,然后也伸出手,与他轻轻一握。
“合作愉快。希望你的判断,和你纸上写的一样准。”
金融领域的另一块关键拼图,就此到位。
林澈的科技金融帝国雏形,终于拥有了技术和金融两条腿走路的能力。未来的资本市场,即将迎来一条拥有未来视野的巨鲸,和它身旁最敏锐的分析师。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生2010:从投资小米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