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征程并非只有宏大的布局和惊人的估值,更在于对已投资核心资产的深度耕耘。小米,作为林澈投资版图上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他绝不会满足于仅仅做一个安静的财务投资者。
从北京回来后不久,林澈便接到了雷军的电话。电话那头,雷军的声音除了惯常的激情,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林澈,没打扰你吧?b轮融资后,压力更大了啊。董事会、市场、用户,眼睛都盯着呢。”雷军开门见山,语气熟稔,“特别是mIUI,是我们模式的根基,但现在用户增长遇到点瓶颈,活跃度增速也在放缓。下周有个内部运营闭门会,都是核心骨干,你来听听,给我们这些老家伙注入点年轻思维?”
这正合林澈之意。他立刻应允:“雷总客气了,能参与学习是我的荣幸。我一定准时到。”
会议日,小米的会议室依旧充满极客氛围,白板上写满了“用户拉新”、“留存率”、“迭代周期”等关键词,但气氛略显沉闷。几位运营负责人轮流汇报,提出的方案大多集中在应用市场推广、预装合作、线上广告投放等常规手段,效果预估却都不甚理想,成本高昂且同质化严重。
雷军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子,眉头微锁:“这些方法不是不对,但不够‘小米’。我们要的是那种……那种能和用户一起玩起来的感觉,就像最初做mIUI时那样。”
众人沉默。最初那种极客圈层的口碑传播,在用户基数扩大后,似乎难以复制。
这时,雷军看向坐在角落认真聆听的林澈:“林澈,你一直说看好我们的模式,也最懂年轻人。说说你的看法,别拘束,就当自己家开会。”
一时间,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这位最年轻的投资人身上。有好奇,有审视,也有几分因为其投资人身份而带来的客气。
林澈放下笔,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先问了一个问题:“各位老师,我们现在和mIUI最核心、最活跃的那批用户,最主要的沟通渠道是什么?”
一位运营经理回答:“主要是微博、还有一些第三方安卓论坛的版块,我们会有工程师偶尔去回复问题。”
“分散,且低效。”林澈一针见血,“就像打游击,无法形成合力。而且,是工程师‘偶尔’去回复,这不够。”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在原本的计划旁边,划出了一块全新的区域。
“我们需要一个自己的‘根据地’,一个能让发烧友不仅在这里获取最新系统,更能在这里‘创造’、‘分享’、‘吐槽’甚至‘争吵’的地方。”
他重重地写下了四个字母——“**论坛**”。
“论坛?”有人下意识地重复,语气里带着一丝疑问。在2012年,论坛并非新概念,甚至被认为有些过时,远不如新兴的微博等社交平台时髦。
“对,就是论坛。但不是一个官方的、冷冰冰的公告板。”林澈语气坚定,目光扫过众人,“而是一个去中心化、由用户驱动、甚至用户拥有部分‘治理权’的线上社区。”
他详细阐述了他的构想:
“第一,深度参与迭代。设立‘功能建议区’、‘bug反馈区’。让用户提出的每一个合理建议、发现的每一个bug,都能被快速响应、标注状态(如‘已采纳’、‘修复中’、‘已上线’)。让用户感觉,他不是在被动接受一个系统,而是在和工程师一起‘打造’他们自己的手机系统。这种参与感和成就感,是任何广告都无法带来的。”
“第二,培育粉丝文*。设立‘玩机技巧区’、‘主题壁纸共享区’、‘粉丝同城会’。让发烧友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和优越感。他们不仅是用户,更是‘米粉’,是拥有共同信仰和语言的部落成员。他们的自发传播,比任何营销都可信。”
“第三,发现民间大神。论坛是一个天然的人才筛选器。那些持续产出优质教程、开发出惊艳主题、甚至能魔改系统的用户,就是未来的‘荣誉开发组’成员,可以给予他们内测资格、特殊标识甚至物质奖励。他们将是我们最宝贵的外部研发力量。”
“第四,危机公关前沿。任何问题在论坛发酵,我们都能第一时间发现、响应、疏导,避免在公开社交媒体上失控。论坛,是我们最好的舆情防火墙和缓冲带。”
林澈说完,会议室里一片寂静。他提出的不是简单的推广渠道,而是一整套基于“参与感”和“粉丝经济”的生态系统构建方案。这远远超出了当时绝大多数手机厂商的运营思维。
一位资深运营总监摸着下巴:“想法很大胆……但是,搭建和维护一个高质量的论坛,需要投入专门的人力物力。而且,如何冷启动?初期没人气怎么办?”
“初期,我可以让‘澈宇科技’旗下运营的一些科技类账号,帮忙引流。”林澈早已想好对策,“更重要的是,小米本身就有极强的号召力。雷总,您可以在微博亲自为论坛站台,宣布‘我和工程师们会在论坛等你’。第一批种子用户,就是现在那些在微博和第三方论坛里最活跃的mIUI极客用户,向他们发出诚挚的邀请函。”
雷军一直沉默地听着,眼睛越来越亮。林澈的每一句话,都精准地敲打在他关于“互联网思维”和“用户至上”的心弦上。这完全契合小米的初心,却又将其系统化、可执行化了!
“啪!”雷军突然拍了一下桌子,把大家都吓了一跳。
他猛地站起来,脸上洋溢着兴奋的光芒,指着白板上林澈写下的“论坛”两个字:
“就这么干!**林澈,你这不是建议,你这是给我们指了一条明路啊!这才是真正的互联网思维!立刻成立mIUI论坛项目组,我亲自牵头!运营、研发、设计全力配合!”
他激动地走到林澈面前,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就按你说的办!细节上我们再抠一抠,但这个方向,绝对正确!”
雷军的决断力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会议方向瞬间扭转,所有人开始围绕“论坛”这个核心,热烈讨论起技术实现、版块设置、运营活动细节。林澈也被拉入讨论圈,不时补充自己的想法。
项目迅速推进。雷军亲自督战,小米的效率极高。一个月后,“mIUI官方论坛”正式上线。
上线之初,正如林澈所料,凭借雷军的微博号召力和对核心发烧友的定向邀请,论坛迎来了第一批种子用户。紧接着,林澈让李娜协调,通过当时已初步布局的科技类公众号矩阵进行了精准推送。
真正引爆论坛的,是小米官方对待用户反馈的态度。工程师团队轮班驻守论坛,对有价值的建议和bug报告几乎做到24小时内响应,并在下一个每周更新版本(mIUI的特色开发节奏)中明确标注出采纳自哪位用户的建议。这种“被听见、被实现”的体验,对用户而言是前所未有的。
社区氛围迅速升温。用户自发地创作刷机教程、分享主题壁纸、组织线下见面会。“米粉”这个身份认同感越来越强。论坛不再是官方单向输出的渠道,而变成了一个热闹非凡、充满创造力的数字市集。
一个月期限到的前一天晚上,林澈接到了雷军的电话。电话那头,雷军的声音透着无比的兴奋和一丝如释重负:
“林澈!神了!你猜怎么着?mIUI论坛注册用户,刚刚突破**10万**!日活超过30%!而且,论坛里用户自发产生的帖子、教程、反馈,质量高得惊人!好几个之前没发现的小bug都被挖出来了,还有几十个功能建议被产品经理标为了‘高优’!”
雷军的声音提高了几度:“最重要的是,通过论坛渠道带来的新用户,次日留存率和活跃度远超其他渠道!你这招,**比砸几百万广告费管用多了!** 你这是给我们建了一个永不熄火的发动机和金矿啊!”
林澈听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把火,已经点起来了。它烧出的不仅仅是十万用户,更是一种全新的用户关系模式和产品开发文化,这将构成小米未来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
“雷总,您过奖了。是小米的团队执行得好,是mIUI本身足够优秀,才能吸引用户。”林澈谦逊地回应,但心中了然,自己又一次用超越时代的认知,深刻地影响了这家未来巨头的轨迹。
挂断电话,林澈走到窗边。窗外城市的灯光,似乎因为远方mIUI论坛上那十万个活跃的像素点,而变得更加璀璨生动。
他不仅是一个成功的投资者,更开始成为一个价值的深度参与者与塑造者。这种成就感,远比账面上浮动的数字,更令人着迷。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生2010:从投资小米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