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市布局,需要的不只是勇气,更是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
晨光透过国贸三期办公室的落地窗,为冰冷的交易室镀上一层暖金。林澈站在窗前,手中平板屏幕上显示的却不是往常的科技股K线图,而是一系列钢铁行业数据和政策文件。他的目光聚焦在“我的钢铁网”高炉开工率数据上——68.7%,一个低于70%的临界数字。
“澈哥,你真要碰钢铁股?”陈默端着咖啡凑过来,看着屏幕上那些枯燥的数据直皱眉,“这行业都烂透了吧?吨钢利润还不如卖白菜,安阳钢铁去年差点戴St帽子。”
李娜将一份刚打印出来的报告放在桌上,语气谨慎:“林总,行业基本面确实不乐观。我调取了历史数据,钢铁行业销售利润率从2007年的7.26%一路下滑到去年的2.91%,远低于全国工业企业6.2%的平均水平。大部分企业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
林澈转身,嘴角勾起一抹洞悉先机的笑意:“正因为烂透了,所以才到了拐点前夜。”
他走到会议室前方,示意团队集合。投影屏上亮起他精心准备的图表。
“你们看到的都是过去时。”激光笔的红点落在第一条关键信息上,“供给侧改革。这不再是口号,而是已经上升为国策。工信部已明确要求,今年第三季度前全部关停落后产能。”
他切换图表,屏幕上显示出惊人的数据:“整个行业1.4亿吨过剩产能将被淘汰。这不是普通的产能出清,而是一场革命。当这些落后产能彻底退出市场时,供需格局将发生根本性逆转。”
李娜迅速记录着,眉头稍微舒展:“所以您判断行业基本面会迎来V型反转?”
“比V型更深刻。”林澈加重语气,“这将是一次行业涅盘。”他调出安阳钢铁的财务数据,“看看这个:吨钢利润将从目前的-102元,回升至203元以上。一正一反,就是300元的利润空间。”
陈默吹了声口哨:“这要是真的,弹性够大的啊!”
“不止如此。”林澈切换下一页,“基建投资增速已经见底回升,预计将反弹至17.4%。西部大开发新开工23项重点工程,总投资6822亿元。还有建材下乡试点启动——所有这些,都需要钢铁。”
他建立了一个简洁的投资逻辑框架:
A[供给侧改革] --> b(产能出清1.4亿吨)
c[需求端刺激] --> d(基建投资反弹)
b --> E(供需格局改善)
d --> E(市场价格变化)
E --> F(吨钢利润提升)
F --> G(行业景气度反转)
G --> h(龙头股估值修复)
“而我们的入场信号,”林澈指向屏幕上那个关键指标,“就是高炉开工率。当它低于70%,意味着去产能已经动真格,供给收缩达到临界点。现在,这个信号已经出现。”
会议室内鸦雀无声,只有激光笔轻微的嗡鸣。团队成员们看着屏幕上严密的逻辑链条,之前的疑虑逐渐被信服取代。
“所以,我们要赌的是政策执行力度?”李娜问道。
“不是赌,是基于信息的判断。”林澈纠正道,“而且,我们已经有成功先例。山煤国际的投资逻辑与此异曲同工。”
接下来的两周,澈资本开始分批建仓安阳钢铁。正如陈默所料,市场对钢铁股普遍悲观,股价在低位徘徊,让他们轻松收集了大量筹码。
建仓完成后,林澈特意安排了一次赴安阳的实地调研。站在庞大的炼钢车间外,他对团队成员说:“记住这个画面。不久后,这些仍在运转的高炉,将变得比现在珍贵得多。”
回报来得比预期更快。
随着去产能政策强力推进,高炉开工率持续走低,钢材价格开始触底反弹。安阳钢铁的股价如同被压紧的弹簧,开始了强势回升。
第一个月,股价上涨30%。
第二个月,累计涨幅达到65%。
第三个月,股价已实现120%的上涨。
交易室内,陈默看着安阳钢铁一骑绝尘的走势图,忍不住惊叹:“我的天,这波钢铁洪流,真被你算准了!”
李娜拿着最新报表,语气中充满敬佩:“林总,我们在安阳钢铁上的投资,目前浮动盈利已经达到320%,远超预期。吨钢利润确实如您所料,实现了由负转正的大幅改善。”
林澈站在屏幕前,看着那条昂扬向上的曲线,神色平静。这一切都在他重生者的预知之中,但亲眼见证理论变为现实,依然让他心潮澎湃。
“不错。”他轻声说,“周期股的投资魅力就在于,一旦拐点确认,涨幅会超出最乐观的预期。”
他吩咐道:“继续持有,让利润奔跑。同时,将这套‘产能出清+需求改善’的投资逻辑,复制到其他符合条件的周期性行业。”
“明白!”团队齐声应答,语气中充满了对这位掌舵人的信服。
窗外,北京的天空湛蓝如洗。林澈知道,在肉眼看不见的地方,一场影响深远的供给侧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深入推进,而他已经站在最佳位置,享受这场变革带来的红利。
这次对钢铁板块的成功布局,不仅带来了丰厚回报,更重要的是再次验证了他那双能够穿透迷雾的“周期之眼”。在卷贰的多元布局中,对传统产业涅盘重生的把握,已成为他投资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当市场多数人还在追逐新兴科技概念时,他已经在这片被遗弃的“废墟”中,挖掘出了闪亮的黄金。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生2010:从投资小米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