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2018年6月,初夏的阳光透过“澈观资本”顶层交易室的落地窗,为室内冷静专注的氛围增添了一抹明亮的色彩。巨大的环形数据墙上,全球资本市场的脉搏以红绿数字的形式实时跳动,而此刻,几乎所有眼角的余光,都聚焦在左上角那块独立的显示屏上。
代码:tSLA。
那条代表特斯拉股价的K线,正以一种稳健而坚定的姿态,一步步向上攀登,最终,在众目睽睽之下,冲破了400美元的整数关口!
“林总,突破了!”负责美股市场的交易员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
坐在中央的林澈,身体微微后仰,靠在了舒适的老板椅背上。他脸上没有太多惊讶,仿佛这一切只是如期而至的验证。屏幕上,股价在400美元上方继续震荡,成交量显着放大,显示着买盘的强劲力量。
身着剪裁合体职业套装的李娜步履轻盈地走来,将一份新鲜出炉的数据报告递给林澈,她的声音清晰而专业:“林总,确认了。我们持仓特斯拉的综合平均成本,经过数次波段操作和之前的加仓,目前已摊薄至约250美元\/股。累计投入本金为1.5亿美元。”
她稍作停顿,快速心算后汇报道:
“以当前400美元\/股的市价计算,我们的持仓总市值已达到2.4亿美元。浮动盈利为9000万美元。”
紧接着,她给出了精确的人民币换算:
“按照当前汇率,约合16.32亿人民币。浮动盈利约6.12亿人民币。”
投入1.5亿,浮盈超9千万美元!
交易室内响起一阵低低的赞叹声。尽管跟随林澈见证了太多奇迹,但每一次资产净值的大幅跃升,依然让人心潮澎湃。
林澈接过报告,目光扫过关键数据,点了点头,随即落在李娜递上的另一份文件——《特斯拉q2产能与交付预估报告》上。
“林总,”李娜适时分析道,语气中充满信心,“支撑这次股价突破的核心逻辑,在于model 3的产能瓶颈正在被有效突破。根据内部数据和供应链信息显示,其周产能已稳定在5000辆左右,并且仍在提升。市场对特斯拉‘生产地狱’的担忧正在消散。”
她进一步补充,引用了报告中的细节:“同时,上海超级工厂的建设进度远超预期,这将是特斯拉打开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关键一步。一旦产能跟上,不仅意味着营收的爆发式增长,更代表着其规模化盈利能力的验证。”
林澈静静地听着,手指在报告上“产能爬坡”的曲线图旁轻轻点了点。他知道,李娜的分析切中了要害。特斯拉的价值,正从概念和愿景,转向实实在在的制造能力和市场征服。
“产能,是横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最后一道鸿沟。”林澈站起身,走到数据墙前,凝视着那条昂扬的K线,声音沉稳有力,“一旦马斯克证明了特斯拉不仅能用最酷的技术造车,还能用最高的效率大规模生产,市场的估值模型将会彻底改变。”
他转过身,面对团队成员,眼神锐利而深邃,抛出了一个在2018年听起来近乎疯狂的预言:
“400美元,在未来的某一天,回头看,或许只是山脚下的一块路标。我对特斯拉的长期判断是——它的股价,有机会触及1000美元。”
一千美元!
这个数字让交易室内出现了一瞬间的寂静。即便是最乐观的分析师,在当时也极少有人敢做出如此大胆的预测。
“所以,”林澈没有给众人太多消化震惊的时间,直接下达了最终的持仓指令,“现有仓位,一股不卖,坚定持有。我们要的,不是这几十个百分点的波段利润,而是陪伴一个时代性的企业,共同穿越周期,见证它从颠覆者到王者的全过程。”
他走回座位,语气恢复平静,却带着更重的力量:
“新能源的未来,还很长。我们既然已经坐上了这艘快船,就不要因为一点风浪就轻易下船。”
“明白!”李娜眼中闪过决然,立刻应下。整个团队的信念也随之更加坚定。
林澈坐回椅中,目光再次投向窗外。楼下街道车水马龙,燃油车仍是主流,但他知道,一股电驱动的浪潮正无声涌动,即将席卷全球。他手中这价值2.4亿美元的特斯拉头寸,不仅仅是一笔巨额财富,更是他参与并塑造这场能源与交通革命的核心筹码。
这次突破400美元,对他而言,只是一个新的起点。他的目光,已经越过了股价的短期波动,投向了特斯拉即将构建的,更庞大的能源生态与智能出行网络。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生2010:从投资小米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