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的A股市场,仿佛一场冰与火的交响曲。上证指数在震荡中突破3200点,两市成交额连续多日突破万亿,科技股的估值如氢气球般膨胀,却又在政策风向微妙的转向中显露出脆弱的根基。在这片躁动的土壤上,一朵妖艳的“工业大麻”之花,正以惊人的速度绽放、燃烧,直至燎原。而“澈观资本”的交易室内,林澈的目光,早已锁定了这场狂欢中最耀眼的焰火——顺灏股份。
“林总,云南绿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顺灏股份的全资子公司,正式取得了《云南省工业大麻加工许可证》。”李娜将一份标注着“紧急”的简报放在林澈桌前,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锐利,“这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合法工业大麻加工许可之一,核心是提取大麻二酚(cbd)。北美市场对cbd在医药、保健领域的应用炒作正热,预期市场规模高达百亿美元。”
林澈接过文件,目光扫过那些枯燥的审批文号和资质条款,眼底却闪过一丝了然。在他的记忆碎片中,2019年春季的A股,正是“工业大麻概念”最疯狂的时期。任何与“麻”字沾边的股票,都能被资金瞬间点燃。而顺灏股份,凭借这张稀缺的牌照,无疑是这场狂欢中当仁不让的“旗手”。
“市场的想象力,需要一根导火索。”林澈走到数据墙前,调出顺灏股份那平淡无奇、甚至略显低迷的历史K线图,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cbd究竟能带来多少利润,短期内没人算得清。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一个流动性充裕、风险偏好急剧上升的市场里,一个无法证伪的‘百亿美元故事’,足以让任何理性的估值模型失效。”
他环视着团队里几位面露迟疑的研究员,清晰地道破了这场游戏的本质:“这不是价值投资,这是一场基于稀缺性、话题性和资金共振的极致博弈。我们要做的,不是去论证cbd的药用价值,而是要在市场绝大多数人还在怀疑、观望时,成为最先冲进去的那批人,并在故事讲完、掌声最热烈时,悄然离场。”
“执行计划。”林澈转身,指令干脆利落,“目标:顺灏股份。”
“策略:无视短期技术指标,在概念发酵初期,利用资金优势抢筹,引导市场情绪。”
“操作:投入1.2亿人民币,在5元至6元的区间内,完成快速建仓。”
指令下达的瞬间,“澈观资本”的交易终端便进入了无声的战争状态。资金的溪流悄然汇入,在市场的犹豫中,悄无声息地筑起了仓位。
而市场的反应,甚至比林澈预想的更为疯狂。
随着几家券商研究所陆续发布关于“工业大麻产业链”的深度报告,以及自媒体铺天盖地的渲染,顺灏股份的股价,如同被注入灵魂的野兽,猛然苏醒。
第一个涨停,强势而果断,宣告了概念的诞生。
第二个、第三个涨停接踵而至,股价迅速脱离成本区。K线图上,一条陡峭的直线拔地而起,所有的均线都成了脆弱的支撑。成交量急剧放大,龙虎榜上,各路知名游资席位鱼贯而入,击鼓传花的游戏进入了高潮。
“林总,顺灏股份又涨停了!这已经是本月第11个涨停板!”
“股价突破15元了!我们的浮盈超过150%!”
交易室内,惊叹声此起彼伏。屏幕上那根一往无前的阳线,刺激着每一个人的神经。顺灏股份的股价在四月份累计涨幅超过400%,成为了整个市场最耀眼的“妖王”,没有之一。
李娜保持着冷静,向林澈汇报着精确的数据:“我们初始投入的1.2亿资金,平均建仓成本5.5元。目前股价已站上18元,持仓市值达到约3.93亿元。浮动盈利2.73亿元,收益率227.5%。”
投入1.2亿,两个月内狂揽2.7亿利润! 这惊人的数字,让空气都仿佛变得灼热。
然而,林澈的脸上却看不到丝毫的喜悦。他站在数据墙前,目光越过那根刺眼的长阳,投向了更宏观的层面。
“林总,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通稿删除了‘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的表述,口风微调。”宏观研究员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
“同时,证监会近期对部分炒作过热的个股加强了异常交易监控。”李娜补充道。
也正是在这时,顺灏股份公司层面的一则公告,引起了林澈的警觉。公司宣布以1.1亿元参与投资一家名为“轨道辰光”的科技公司,涉及卫星业务。
“主业之外的跨界投资,尤其是在股价高位时……”林澈轻声自语,嘴角泛起一丝冷峻的笑意,“这往往是故事讲到尾声,需要寻找新噱头的信号。概念的泡沫,已经膨胀到了极限。”
就在市场依旧沉浸在“麻神”的狂欢中时,林澈猛然转身,下达了那条至关重要的指令:
“全体注意,清仓顺灏股份。 分三批,两天内完成,不惜代价,确保成交!”
命令如同冰水,瞬间浇醒了沉浸在狂热中的团队。没有任何犹豫,交易员们开始执行这场高位派发的行动。巨大的卖单如同瀑布般倾泻而下,在市场的买盘中被迅速消化。
最终,当最后一手筹码被抛出,结算数据显示,他们的平均卖出价格锁定在17.8元。
最终回收资金:约3.884亿元。
本次投资净盈利:约2.684亿元。
投资回报率:223.7%。
就在林澈团队清仓后不久,市场的风向骤然转变。四月下旬,随着宏观政策预期转向中性明朗化,监管层对概念炒作的警示也愈发明显。前期暴涨的工业大麻板块首当其冲,顺灏股份的股价如同断线的风筝,从高点急速坠落,短短数日便将无数追高者深套其中。
在“澈观资本”的总结会上,林澈看着那条已然调头向下的K线,对团队成员说道:
“记住这次顺灏股份。它完美地诠释了,在资金驱动的市场中,情绪价值可以如何短暂地碾压内在价值。 我们成功,不是因为相信了这个故事,而是因为我们比大多数人更早地看懂了讲故事的规则,并且更冷静地遵守了退场的纪律。”
他顿了顿,语气深沉:
“资本的市场上,最赚钱的往往不是发明麻药的人,而是在麻药生效前就准备好镰刀的人。”
顺灏股份一役,以其极高的收益率和精准的时机把握,成为了“澈观资本”短线投机史上的又一经典案例。它不仅带来了巨额的利润,更深刻地警示着团队,在纷繁复杂的市场噪音中,保持绝对的理性与独立的判断,是何等珍贵。(每次写这些章节的时候就想到这些年错过了多少次发财的机会,不知道有没有相同想法的朋友,一夜暴富幻想一下,除非真能穿越,要不然这些股票我们作为普通人也抓不住)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生2010:从投资小米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