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脉》内部品鉴会的余波,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漾开的涟漪缓慢却坚定地扩散开来。苏晚没有等待,品鉴会后的第二天,她便与团队和亚诺什主席召开了紧急会议,根据收集到的反馈,对系列中几件作品进行最后的微调。艾尔文先生关于“金属与皮革比重”的建议被采纳,一件主打产品的设计图连夜修改;一位策展人提及的“佩戴舒适度”问题,也促使工匠们重新考量了某个首饰款式的内部结构。
忙碌是实实在在的,但目标清晰,人心凝聚。合作社作坊里的敲打声、打磨声比以往更加密集,带着一种即将迎接最终检验的郑重。
第三天下午,苏晚正在与伊斯特万确认最后一批银饰的抛光标准,林薇拿着平板电脑,几乎是跑着冲进了作坊,脸上因激动而泛着红晕。
“晚晚姐!巴黎!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她气喘吁吁,将平板递到苏晚面前。
屏幕上是一封措辞优雅的法文邮件,经由翻译软件转换,核心意思清晰无比——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正式发出邀请,希望将《根脉》系列中的那套核心琉璃艺术品,以及三件最具代表性的皮具与银饰,纳入其下一年度的“技艺的嬗变:东亚与东欧工艺对话”特展,并探讨后续馆藏的可能性!
作坊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过来。伊斯特万停下了手中的绒布,亚诺什主席拄着拐杖快步走近,连正在练习篆刻的玛尔塔也屏住了呼吸。
苏晚逐字逐句地看完邮件,抬起头,迎上众人期盼的目光,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声音保持平稳:“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邀请我们参加明年的特展。”
短暂的寂静后,作坊里爆发出难以抑制的欢呼声!老匠人们互相拍打着肩膀,眼眶湿润;年轻的学徒们激动地跳了起来。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那是世界装饰艺术领域的圣殿!这意味着,“新芽”计划不仅得到了认可,更是登上了国际最高级别的舞台!
亚诺什主席用颤抖的手握住苏晚的手,声音哽咽:“孩子……我们……我们做到了!”
这不是她一个人的成功,这是所有坚持传统、并勇于拥抱变化的匠人们共同的胜利。苏晚反握住老人粗糙的手,重重地点头,眼中也有泪光闪烁。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开。布达佩斯本地的文化媒体率先报道了这一里程碑事件,随后,国际艺术与设计领域的权威刊物也纷纷转载。苏晚和“新芽”计划的名字,与巴黎、与顶级博物馆紧密联系在一起,之前所有的质疑与风波,在这铁一般的事实面前,彻底烟消云散。
上海,叶氏集团。
叶憬然在飞往布达佩斯的航班起飞前,收到了Arthur的紧急汇报。听着电话那头难以抑制的兴奋语气,他平静地回复:“知道了。”
挂断电话,他看着舷窗外流动的云海,冷峻的眉眼间舒缓开来。这个结果,在他的预料之中,但亲眼( albeit through report)见证它成为现实,依旧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悦纳。她的才华,她的坚持,终于被世界看到。
他关掉手机,系好安全带,准备起飞。三个小时后,他将降落在那个因为她而变得不同的城市。这一次,他带去的不是解决方案或安保团队,而仅仅是他自己。他想在她人生中这个重要的高光时刻,站在她身边,哪怕只是作为一个沉默的见证者。
飞机冲破云层,向着西方平稳飞行。
布达佩斯的深流,终于涌向了世界级的海洋,激荡起响亮的回音。
而跨越洲际的归航,也正承载着无言的情感,奔赴那场早已注定的庆贺。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心火燎原:倒计时99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