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关于天启帝死因的争论渐渐平息,但由此引发的,关于帝王安危、关于防毒下毒的讨论,却在网友间热烈地展开起来。朱及第似乎也来了兴致,饶有兴味地看着那些飞速滚动的评论,并挑出一些念了出来。
“看来大家对怎么下毒和防毒都很感兴趣啊,”朱及第语气带着点调侃,但内容却让天幕下的人竖起了耳朵,“有网友说,像砒霜那种急性毒药其实相对好防,银针试毒虽然不完全科学(砒霜纯度不高时含硫才会让银变黑),但算是个心理安慰,而且剧毒之物入口常有异味,谨慎的侍从和试毒太监能拦下大部分。”
他话锋一转:“但最难防的,是慢性毒药!用量极微,每次摄入几乎无法察觉,日积月累,损伤脏器,等到症状爆发时,早已病入膏肓,回天乏术。而且这类毒物,往往本身味道不大,甚至可能被食物的味道掩盖,真是防不胜防。”
接着,他又念出几条:
“还有网友提到,古代皇帝为了防下毒,定下了很多规矩。比如,再喜欢吃的菜,也不能超过三口!否则,容易被有心人摸清皇帝口味,在那道菜里做手脚。”
“对对,还有说,一道菜如果连续上了三次宴席,一个月内就不许再出现,也是为了防止被人钻空子。”
“说白了,就是不能让任何人掌握你的饮食规律和偏好,增加下毒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这一次,奉天殿前,无论是龙椅上的朱元璋,御阶下的朱标,还是那些平日里叱咤风云的勋贵武将、老谋深算的文臣,全都听得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专注、认真!甚至连呼吸都放轻了许多。
无他,这关乎身家性命!
皇帝自不必说,本就是无数阴谋的目标。而那些手握重权的勋贵、位高权重的文臣,哪个没有政敌?哪个不怕被人暗中算计?在这权力场中,毒杀,从来都是一柄无形却极其致命的利刃。
朱元璋的眼睛微微眯起,手指在扶手上轻轻划动,仿佛在记下每一个要点。“慢性毒药……难以察觉……日积月累……”他心中反复咀嚼着这几个词,天启帝那离奇的死法,似乎为这几个字做了最恐怖的注脚。
朱标更是感到一股寒意。他天性仁厚,难以想象有人会用如此阴损的手段,此刻听着这些防毒之法,只觉得那看似尊崇无比的御座周围,竟是步步杀机。
朱及第看着这些讨论,总结道:“所以说啊,后世那些看起来不近人情、甚至有些刻板的宫廷饮食规矩,什么‘吃菜不过三匙’,什么‘菜品不得重复’,其背后,很可能都浸透着血泪教训和无数次的阴谋失败。那是用前朝、甚至本朝的生命和动荡,换来的宝贵经验,是一套围绕着最高权力者形成的、被动防御体系。”
他顿了顿,补充了一句:“当然,这套体系能否起作用,还得看执行的人是否可靠,以及皇帝本人是否自律。如果皇帝自己贪嘴,或者身边人被收买,再严密的规矩也是形同虚设。”
天幕上,关于下毒与防毒的讨论非但没有停歇,反而因为众多网友的加入,变得更加热烈和光怪陆离。朱及第看着那飞速滚动的评论,脸上也露出了几分惊叹和匪夷所思的神情。
“好家伙,老铁们真是见多识广,各路‘豪杰’纷纷献计啊这是。”他一边滑动着屏幕,一边挑选着念出,每一条都让天幕下的听众心头一跳。
“有朋友提到了古罗马,说那时候权力斗争激烈,下毒是家常便饭。有的用铅中毒,长期使用铅糖(醋酸铅,有甜味)或者铅制器皿,让人在享受甜味和奢华中慢慢变得虚弱、疯癫甚至死亡,神不知鬼不觉。”
“还有更隐蔽的,利用食物相克。比如这位朋友说,螃蟹和柿子同食,量大或体质特殊可能引发不适,虽然不一定是剧毒,但若在特定场合让特定目标食用,或许能制造‘急病’的假象。”
“哦!这条厉害,”朱及第声音提高了一点,“来自欧洲的例子,法国历史上好像有过案例,有人在一整盒糖果里,随机挑选几颗注入毒药,绝大多数糖果是无毒的。这种手法杀伤范围不确定,但极其难以防范,因为试毒的人可能刚好吃到无毒的,而真正的目标却……想想就让人脊背发凉。”
弹幕也跟着补充:
【还有利用过敏的!知道目标对某种东西严重过敏,就偷偷掺进去!】
【河豚毒素了解一下,微量致命,还不容易检测!】
【古代不好说,放现代,放射性元素那才叫一个狠……】
【所以说,位高权重者,活得是真累啊!】
奉天殿前,寂静无声,唯有夜风吹过宫灯的细微声响,以及一些人不由自主加重了的呼吸声。
朱元璋的脸色已经不仅仅是阴沉,而是带上了一种极其凝重的审视。他原本以为宫廷防范已经足够严密,无非是试毒、验银、亲信监督这几套。可网友们的这些“奇思妙想”,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范畴!
铅糖?食物相克?随机下毒?过敏之物?这些都是些什么鬼蜮伎俩?!尤其是那“随机下毒”之法,其心思之诡谲,用心之歹毒,简直令人发指!这已经完全不是传统的阴谋范畴,更像是一种基于概率的、冷酷到极致的恶意游戏!
朱标听得手心冰凉,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面前御案上的糕点果品,仿佛那里面也潜藏着未知的危险。徐达、冯胜等悍将,此刻也觉得浑身不自在,他们在战场上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可面对这种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暗算,竟有种有力无处使的憋闷感。
李善长等文臣更是心中凛然,开始飞速回忆自家日常饮食可有类似漏洞,是否太过规律,是否容易被人在某些不起眼的环节做手脚。
朱及第看着这些评论,也收敛了调侃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网友们提供的这些例子,虽然古今中外、真假难辨,但确实揭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下毒这门‘技艺’,随着时间和知识的推移,是在不断‘进化’的。从简单的剧毒砒霜,到隐蔽的慢性中毒,再到利用物理规律(如放射性)、生物特性(如过敏)甚至概率统计……这是一场永无止境、不断升级的攻防战。”
他顿了顿,目光似乎穿透了屏幕,看向那未知的历史深处:“而身处权力漩涡中心的人,尤其是帝王将相,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明面上的政敌和战场上的敌军,更有这些来自阴影之中,防不胜防的冷箭。他们的每一次举箸,每一次饮宴,都可能是一场生死考验。”
朱元璋猛地闭上眼,深吸了一口冰凉的夜气,再睁开时,眼中已是一片决然的杀意和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不能再等,也不能再仅仅依靠旧有的规矩了。
“二虎!”朱元璋沉声喝道。
“臣在!”比历史提前设立的锦衣卫指挥使廖二虎立刻出列,单膝跪地。
“给咱听着,”朱元璋的声音不高,却带着铁石般的冷硬,“即刻起,给咱搜罗天下精通药理、熟知百物性情之人,不论出身,只要真有本事,给咱编撰一部……不,是建立一套全新的、万全的宫内饮食防范典章!凡入口之物,其来源、制作、传递、器皿,给咱定下死规矩!任何可能引发不适、相克、乃至慢性损伤之物,其性其理,都要给咱查得明明白白,列入禁忌!”
“还有,”他目光扫过太医院正,“你们太医院,也别整天抱着几本老掉牙的医书!给咱去学,去问!天幕所言西学,若有涉及此道,也给咱弄明白!若是懈怠……”他没有说下去,但那冰冷的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
太医院正和二虎连忙叩首:“臣等遵旨!必竭尽全力,保陛下、保东宫、保皇室万全!”
这一刻,洪武朝的宫廷安全条例,因这天幕带来的、跨越时空的警醒,即将迎来一次极其严苛和细致的升级。而朱元璋那颗本就多疑的心,此刻更是对一切入口之物,蒙上了一层永不消散的阴影。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