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八日,破晓前。南山山区笼罩在浓重的晨雾与寒意中。三十六师残部经过半夜休整,在精锐侦察突击连连长高天亮的引导下,如同蓄势待发的猎豹,悄然逼近山坳出口处的张渚镇。杜月笙承诺的补给近在咫尺,但镇口那一个小队的日军,如同拦路的毒蛇,必须被迅速、干净地拔除。
在距离张渚镇约两里的一处密林中,临时召开的战前会议气氛紧张。参会者除了宋希濂、周明远、李慕华等师部人员,还有主角团长张云鹤、一零六旅代旅长(原副旅长)孙振强,以及核心人物——侦察突击连连长高天亮。微弱的手电光下,地图铺在枯叶上。
高天亮用匕首尖指着简易手绘的镇子草图,语速快而清晰:“师座,各位长官。情况已查明。日军小队约五十人,装备两挺歪把子机枪,两具掷弹筒,配备电台。他们占据了镇口废弃的税卡和两栋砖石民居作为据点,控制了进出要道。哨兵布置明确,但夜间有懈怠迹象。镇内百姓大多逃散,仅有少数老弱。”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我建议,拂晓前动手,利用浓雾掩护。我连负责主攻,分为三组:一组由我带领,从西侧密林接近,解决哨兵后突袭税卡;二组由副连长带领,迂回至东侧,用掷弹筒和机枪压制民居内的日军;三组为狙击组,占据制高点,专打军官和机枪手。要求师主力一部在镇南路口设伏,防止残敌南逃,并准备接应物资。”
张云鹤皱眉道:“高连长计划周密,但鬼子有工事,强攻难免伤亡。而且枪声一响,附近日军可能会增援。”
高天亮自信地笑了笑:“张团长放心。我连擅长无声战斗。突击组会用匕首和弩箭解决哨兵。尽量用冷兵器和手榴弹解决战斗,减少枪声。只要动作够快,等鬼子反应过来,我们已经冲进去了。至于增援……”他看向宋希濂,“需要师座派部队在北面道路设置阻击阵地,哪怕只能拖延半小时也好。”
宋希濂沉吟片刻,看向李慕华:“慕华,你带师属警卫连一个排,配两挺机枪,立刻到北面三里外的鹰嘴崖设伏,利用地形,听到镇内枪声密集后,对可能北来的日军进行骚扰射击,打完就撤,不可恋战!”
“是!”李慕华领命。
宋希濂又对高天亮说:“高连长,此战关键在快、准、狠!我给你全权指挥权!师部炮兵连还有十几发迫击炮弹,可以对你进行火力支援,但需要精确坐标。”
“感谢师座信任!”高天亮挺直胸膛,“炮火支援时机很重要,等我信号弹!”
会议结束,众人分头准备。宋希濂沟通脑海中的系统,昨夜抵达接应点后,完成“沙洲生存线”任务获得了三十万积分和“初级野外生存技能”手册,他立刻让部队学习手册内容,并再次进行了一次中级抽奖。
【叮!中级抽奖完成!获得:“微光夜视仪”(德制早期型号)x5具,“战术协同通信器”(短距离,可提升班排级通讯效率)x10部,木柄手榴弹x1000枚。】
五具夜视仪!简直是雪中送炭!宋希濂立刻将这批装备秘密交给高天亮:“高连长,这是战前通过特殊渠道搞到的新家伙,你看着用。”
高天亮看到这些装备,眼中闪过狂喜:“太好了!师座!有了这个,夜间突袭如虎添翼!”他立刻将夜视仪配发给最精锐的突击小组。
凌晨五时,天色未明,浓雾弥漫。张渚镇死寂一片,只有镇口日军据点透出微弱的灯光和隐约的谈话声。
高天亮亲自带领第一突击小组十人,如同鬼魅般潜入镇外灌木丛。五人配备了夜视仪,视野清晰。他们匍匐前进,避开可能发出声响的碎石枯枝。日军哨兵裹着大衣,抱着枪,在税卡门口来回踱步,呵欠连天。
高天亮打了个手势,两名手持弩箭的士兵悄无声息地瞄准。“嗖!嗖!”两声轻微的破空声,弩箭精准地射入哨兵的咽喉,哨兵一声未吭便软倒在地。另一名哨兵似乎察觉到异样,刚转头,一道黑影从侧面扑上,匕首寒光一闪,便没了声息。
“清除!”耳麦里传来低沉的报告(使用了战术通信器)。高天亮一挥手,突击组迅速靠近税卡墙壁。他探头观察,只见院内七八个日军围坐在火堆旁打盹,一挺机枪架在门口。
高天亮对身后背着冲锋枪的士兵低语:“手榴弹准备,听我口令,扔进去后跟我冲!”
“三、二、一!投!”
四枚手榴弹划着弧线,精准地落入院内日军人群中!“轰!轰!”连续的爆炸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寂静,火光冲天!院内日军顿时被炸得人仰马翻!
“杀!”高天亮端着冲锋枪,第一个冲进院子,对着残存的日军猛烈扫射!突击队员如猛虎下山,瞬间控制了税卡底层。
几乎同时,东侧第二组也开始行动,掷弹筒和机枪对准了那两栋民居,猛烈开火,压制得日军无法抬头。制高点的狙击手也开始点名,将试图从窗户还击的日军逐一击毙。
战斗打响后,镇内枪声爆炸声骤起。按照计划,张云鹤团一营主力迅速从南面冲入镇内,清剿零星残敌,并直扑镇子后山的秘密仓库地点——杜月笙的人留下的标记指向那里。
守卫仓库的只有几名伪军和地痞,见到中国军队主力冲来,稍作抵抗便一哄而散。张云鹤带人打开仓库大门,眼前的一幕让他惊呆了!里面堆满了麻袋装的大米、面粉,成箱的罐头、药品(磺胺、绷带),甚至还有几箱崭新的中正式步枪和子弹!
“快!清点物资,能带走的全部带走!带不走的……暂时掩埋!”张云鹤激动地命令。
镇口的战斗也在二十分钟内结束。高天亮连以伤亡五人的极小代价,全歼日军小队五十余人,缴获机枪、掷弹筒、电台及大量弹药。整个过程干净利落,展现了超强的特种作战能力。
当宋希濂在警卫护卫下进入张渚镇时,战斗已经结束。官兵们正在兴奋地搬运物资。看到堆积如山的补给,连日来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叮!恭喜宿主完成极限战斗任务“张渚雷霆”!评定结果:完美达成!全歼日军小队,缴获大量物资,自损极低!奖励积分800,000点!“太湖游击区详图”升级为“苏浙皖边区详图”(标注更详尽的路径、村落、补给点)。特殊奖励:“精锐工兵排”x1(满编,特长爆破、架桥、筑城)已合理化生成,正从广德方向向宿主靠拢。】
系统的丰厚奖励如期而至,部队的战斗力与生存能力再次得到提升。
南京,军委会。一份关于宋希濂部奇袭张渚镇、缴获补给的电文(由地下渠道传来)摆在了蒋介石的案头。
“这个宋希濂!倒是总能给人惊喜!”陈诚拿着电文,语气中带着一丝欣慰,“在如此困境下,还能主动出击,歼灭敌军,补充自己!这说明,我军并非不能战!只要指挥得当,补给跟上,完全可以与日军周旋!”
何应钦却持保留态度:“辞修兄,小胜固然可喜,但不可盲目乐观。宋部虽获小胜,然其孤军深入,四面皆敌。日军遭此打击,必疯狂报复。若其主力被围于浙皖边境,则得不偿失。当务之急,仍是令其尽快向皖南集结,归建整补。”
白崇禧则着眼于战略:“宋希濂部的行动,证明在敌后开展游击作战的可能性。是否可电令其他溃退部队,化整为零,深入山区,与敌长期周旋,而非一味西撤?”
蒋介石听着争论,手指敲着桌面,最终道:“电令宋希濂,嘉奖其作战英勇。但责令其不可浪战,务必保存实力,速向徽州方向转进,与廖磊部汇合!” 这份命令,既肯定了战果,又限制了其主动性。
与此同时,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部。松井石根大将接到张渚小队被全歼的报告,勃然大怒。
“八嘎!又是这个宋希濂!区区残兵,竟敢屡次挑衅帝国皇军!”他对着地图低吼,“命令驻宜兴的坂井支队,立即派出一个大队的兵力,配属骑兵和炮兵,对张渚以南山区进行扫荡!务必找到并歼灭这支可恶的支那军!绝不能让他们窜入浙西山区!”
一张更大的围剿网,开始向宋希濂部罩来。
张渚镇上,官兵们吃着热乎乎的米饭和罐头,用缴获的药品救治伤员,士气大振。但宋希濂和高天亮等人却不敢有丝毫松懈。
“师座,此地不宜久留。”高天亮提醒道,“枪声肯定惊动了敌人。北面李参谋的阻击阵地只能拖延一时,日军大队援兵很可能已经在路上了。”
宋希濂点头:“立刻组织部队,携带所有能带走的物资,特别是药品和弹药,重伤员用缴获的骡马驮运,立即向南山深处转移!高连长,你的连队依旧前出侦察,寻找安全路线!”
“是!”
部队迅速行动。临走前,工兵破坏了带不走的物资和日军据点。当三十六师主力再次隐入莽莽群山时,张渚镇只留下了一片狼藉和日军的尸体。
下午时分,日军坂井支队的一个大队果然气势汹汹地扑到张渚镇,却只看到了同袍的尸体和空荡荡的仓库。日军大队长暴跳如雷,下令烧毁部分民房泄愤,然后依据痕迹,向南追击而去。
傍晚,部队在南山深处一个叫“野猪岭”的险要处暂时歇脚。得到了补给,部队状态稍好,但连续的转战和山路行军,依旧让官兵们疲惫不堪。
宋希濂召集核心人员,再次研究下一步行动。新获得的“苏浙皖边区详图”提供了更详细的信息。
李慕华指着地图分析:“师座,根据地图和情报,目前北面、东面日军正在压缩,西面徽州方向路途遥远,且需突破日军层层封锁。南面,长兴、泗安一带,日军兵力相对空虚,但水网丘陵交错,地形复杂。我认为,向南穿插,进入天目山北麓,利用复杂地形与敌周旋,是当前较为可行的选择。”
高天亮补充道:“我同意李参谋的意见。天目山区域广阔,回旋余地大,且已有我党领导的游击队在活动(他谨慎地提及),可以互为犄角。”
周明远则担忧:“可是,向南是否离主力越来越远?委座命令我们向徽州转进……”
宋希濂沉思良久,决断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当前首要任务是生存!只有活下来,才能继续抗日!向南,进入天目山区!高连长,派出侦察兵,向南寻找安全通道,并尝试与当地的抗日力量取得联系!”
“是!”
夜幕降临,群山寂静,但危机四伏。宋希濂不知道的是,日军不仅派出了地面部队追剿,还调动了侦察机,开始对南山至天目山区域进行空中侦察。一张陆空结合的搜捕网,正在悄然收紧。而他们即将进入的天目山区,也并非世外桃源,那里既有合作的希望,也潜藏着未知的挑战……
十一月八日,在张渚镇的精准突袭、丰硕缴获、日军的愤怒反应和向天目山区的战略转折中度过。三十六师再次凭借勇气与智慧赢得喘息,但更深的山林,等待着他们的,是福是祸?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