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盛世隐忧
第二十章 功臣末路(上)
贞观八年的初雪来得格外早,才过立冬,长安城就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李善业站在礼部衙署的窗前,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心中却无半分赏雪的闲情。
\"大人,\"王朴捧着文书进来,\"侯君集一案,三司会审的结果出来了。\"
李善业接过文书,手指在\"谋逆\"二字上停留良久。虽然早有预料,但看到这个结果,他心中仍是一沉。
\"陛下...可曾御批?\"
\"尚未。\"王朴压低声音,\"听说陛下在凌烟阁独坐了一整夜。\"
李善业轻叹一声。他理解皇帝的为难——侯君集毕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玄武门之变时更是立下大功。
这时,衙署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只见魏征带着几个御史台官员,面色凝重地快步走来。
\"善业,\"魏征直接屏退左右,\"侯君集在狱中绝食,要求面圣。\"
李善业心中一动:\"这是要以死相逼?\"
\"不止如此。\"魏征从袖中取出一份血书,\"这是他让狱卒转交陛下的。\"
血书上只有一句话:\"臣愿一死,但求陛下放过家小。\"
李善业看着那斑驳的血迹,忽然想起武德九年。那时侯君集还只是个勇猛单纯的将领,每次征战回来,都会给部下带回各地的土产。
\"人心易变啊。\"魏征叹道,\"权力二字,最是蚀骨。\"
当夜,李世民果然密召李善业入宫。
两仪殿内炭火熊熊,皇帝却仍披着大氅,面色疲惫。
\"善业,坐。\"李世民指着对面的坐榻,\"陪朕说说话。\"
李善业恭敬跪坐:\"陛下为侯君集之事忧心?\"
\"朕是在想,\"李世民目光悠远,\"若是克明还在,会如何劝朕。\"
杜如晦生前与侯君集交情颇深,常说他\"勇猛有余,智计不足\"。
\"杜相若在,必会劝陛下依法行事。\"李善业道。
\"依法?\"李世民苦笑,\"玄武门之变时,朕与侯君集都犯了法。如今朕坐在这个位置上,反倒要依法处置他了?\"
这话说得李善业心头一震。他明白,皇帝这是在自责。
\"陛下,\"李善业斟酌词句,\"此一时彼一时。当年是不得已而为之,如今却是...\"
\"却是鸟尽弓藏?\"李世民接口道。
殿内一时寂静,只有炭火噼啪作响。
良久,皇帝才缓缓道:\"你去见见侯君集吧。告诉他,他的家小,朕会妥善安置。\"
李善业领命告退。走到殿门时,忽听李世民低声自语:
\"这龙椅,坐得越久,越是孤单。\"
大理寺天牢比往日更加阴森。侯君集独自坐在牢房角落,曾经的骁勇悍将,如今形销骨立。
\"李大人是来看我笑话的?\"侯君集头也不抬。
李善业将食盒放在地上:\"陛下让我来看看你。\"
\"陛下?\"侯君集冷笑,\"他若是念旧情,就不会把我关在这里。\"
\"陛下若是不念旧情,你早已身首异处。\"
侯君集猛地抬头,眼中布满血丝:\"那他还等什么?等我自行了断吗?\"
李善业在他对面坐下:\"陛下想知道,你为何要这么做。\"
\"为何?\"侯君集突然激动起来,\"因为我受够了!出生入死几十年,到头来还不如你这个只会动笔杆子的书生!\"
\"就为这个?\"
\"还有...\"侯君集声音低了下来,\"我不能让我的子孙,永远活在别人的阴影下。\"
李善业明白了。侯君集是要为子孙谋一个世袭罔替的前程。
\"你可知道,\"李善业轻声道,\"陛下原本打算封你为世袭刺史?\"
侯君集愣住了。
\"就在你起兵前三天,诏书已经拟好。\"李善业从袖中取出一卷副本,\"你自己看吧。\"
侯君集颤抖着接过诏书,看着看着,突然仰天大笑,笑中带泪:
\"天意弄人...天意弄人啊!\"
笑罢,他正色道:\"李善业,我有一事相求。\"
\"请讲。\"
\"我死后,请奏明陛下:侯君集辜负圣恩,罪该万死。但求...但求陛下莫要让我儿知道这些。\"
李善业点头:\"我答应你。\"
走出天牢时,雪下得更大了。李善业望着漫天飞雪,忽然想起贞观四年的那场雪。那时侯君集刚平定吐谷浑归来,在太极殿上意气风发...
三日后,侯君集在狱中自尽。死前留下绝笔:\"臣负陛下,唯有以死以报。\"
李世民下旨:以国公礼安葬,赦其家小。
葬礼那日,李善业独自站在远处,看着送葬的队伍缓缓行过朱雀大街。雪花落在他的官帽上,久久不化。
\"兔死狐悲啊。\"
李善业转身,见是魏征。
\"魏公也来了。\"
\"来看看老朋友最后一程。\"魏征望着远处的灵柩,\"下一个,不知轮到谁。\"
这话说得李善业心中一寒。
果然,侯君集死后,朝中暗流更甚。功臣集团人人自危,文官集团则趁机扩大势力。
这日朝会,刘洎突然弹劾尉迟敬德\"居功自傲,欺凌同僚\"。
尉迟敬德当场大怒:\"刘洎!你这是在为侯君集报仇吗?\"
刘洎不慌不忙:\"下官只是据实以奏。\"
眼看又要起争执,李世民突然拍案:\"够了!\"
满殿寂静。
\"侯君集刚走,你们就要步他的后尘吗?\"
退朝后,李世民留下李善业和房玄龄。
\"你们说说,朕该如何安抚众将?\"
房玄龄道:\"当务之急,是稳定军心。臣建议重赏边关将士。\"
李善业却道:\"赏罚固然重要,但更要紧的是让将士明白陛下的苦心。\"
\"哦?仔细说说。\"
\"陛下可下诏明示:功臣若有罪,依法处置;但若有功,必不相负。\"
李世民沉吟片刻:\"善业,你去办这件事。替朕巡视各军,传达朕意。\"
这是个烫手的山芋。但看着皇帝期待的眼神,李善业只能领命:\"臣遵旨。\"
离京前,李善业特意去拜访了尉迟敬德。
这位猛将正在院子里练武,一杆马槊舞得虎虎生风。见李善业来了,他才收槊而立。
\"李大人是来替陛下当说客的?\"
李善业笑道:\"是来请将军帮忙的。\"
他说明来意后,尉迟敬德沉默良久。
\"陛下...真的还信得过我们这些老将?\"
\"若是不信,何必让我来?\"李善业反问。
尉迟敬德长叹一声:\"你告诉陛下,尉迟敬德此生,绝不负他。\"
带着这句话,李善业踏上了巡军之路。然而他并不知道,一场针对他的阴谋,正在长安城中悄然展开。
而这场阴谋的主使,正是那个在朝堂上永远带着温和的笑的一刘洎
第二十章 功臣末路(下)
贞观九年的春闱将至,长安城中的举子日渐增多。李善业站在礼部衙署的台阶上,望着那些意气风发的年轻面孔,不由想起二十年前的自己——那个在晋阳粥棚前奄奄一息的流民。
\"大人。\"王朴的声音将他从回忆中唤醒,\"今科应试者三千七百人,比去年又多三成。\"
李善业颔首:\"陛下开科取士,就是要给寒门子弟出路。\"
这话说得轻松,但他心中明白,科举制度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尤其是那些靠门荫入仕的功臣子弟,对此更是怨声载道。
这日朝会,果然有人发难。
\"陛下,\"莒国公唐俭出列奏道,\"今科主考李善业,与应试举子往来过密,恐有不妥。\"
李善业心中冷笑。唐俭的儿子不学无术,去年科考落第,这是要公报私仇。
李世民淡淡道:\"唐卿何出此言?\"
\"臣听闻,\"唐俭瞥了李善业一眼,\"李大人近日常与寒门举子宴饮,其中不乏江东陆氏、河东裴氏等世家子弟。\"
这话阴险至极。既暗示李善业结党,又暗指他讨好世家。
李善业正要反驳,魏征却抢先开口:\"唐公此言差矣。主考官了解应试举子,正是尽职尽责。\"
\"好个尽职尽责!\"唐俭冷笑,\"就怕有些人假公济私...\"
\"够了。\"李世民打断道,\"朕信得过善业。\"
退朝后,李善业却被单独留下。
\"善业,\"皇帝目光深邃,\"今科取士,关系重大。你要记住:取士在公,不在私。\"
\"臣明白。\"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几天后,礼部门前突然出现匿名揭帖,指控李善业\"徇私舞弊,暗通关节\"。
更麻烦的是,有举子出面作证,说李善业曾收受江东陆氏的厚礼。
\"这是诬陷!\"王朴急道,\"大人从未见过什么陆氏子弟!\"
李善业却异常平静:\"备轿,我要去见一个人。\"
他要去见的,正是中书侍郎刘洎。
刘府书房内,刘洎笑容可掬:\"李大人大驾光临,不知有何指教?\"
李善业直截了当:\"刘侍郎,明人不说暗话。你要怎样才肯收手?\"
刘洎故作惊讶:\"李大人这是何意?\"
\"唐俭没这个脑子,幕后主使必是侍郎无疑。\"
刘洎收起笑容:\"李大人既然把话挑明,下官也不遮掩。只要李大人辞去主考一职,一切好说。\"
\"若我不辞呢?\"
\"那就休怪下官无情了。\"
李善业起身:\"既然如此,李某告辞。\"
走出刘府,王朴迎上来:\"大人,如何?\"
\"准备一下,\"李善业目光坚定,\"我要面圣。\"
两仪殿内,李世民听完李善业的禀奏,久久不语。
\"善业,你可知刘洎为何要针对你?\"
\"臣不知。\"
\"因为你是寒门出身。\"皇帝轻叹,\"你若成功主持科考,就会有更多寒门子弟入仕。这是他们最不愿看到的。\"
李善业心中震动。他没想到,这场斗争的背后,竟是如此深刻的阶层矛盾。
\"陛下,臣请彻查此事!\"
李世民摇头:\"差不得。一动刘洎,就会牵动整个功臣集团。\"
\"难道就任由他们颠倒黑白?\"
\"当然不。\"皇帝眼中闪过锐光,\"朕要你堂堂正正地主持科考,用事实说话。\"
有了皇帝的支持,李善业心中大定。他回到礼部,立即着手整顿科场纪律。
然而,对手的反扑来得更快。
科考前三日,突然有御史弹劾李善业\"勾结西域商贾,走私禁物\"。
证据是一封所谓的密信,上面有李善业的\"签名\"。
\"这是诬陷!\"魏征在朝会上勃然大怒,\"李善业若是贪财,当初在西域时,阿史那贺鲁赠他千金为何不收?\"
刘洎不慌不忙:\"此一时彼一时。或许李大人现在改了性子呢?\"
眼看局势对李善业不利,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站了出来。
\"陛下,\"尉迟敬德出列,\"老臣愿以性命担保,李善业绝无不法之事!\"
满殿皆惊。谁都知道尉迟敬德与李善业素无交情。
刘洎急道:\"尉迟将军,此事...\"
\"此事老子管定了!\"尉迟敬德瞪眼,\"你们这些文人,整天就知道勾心斗角!李善业要是贪官,老子把眼珠子抠出来当泡踩!\"
这番粗鲁的话,反而让气氛轻松了不少。
李世民借机下旨:\"科考在即,此事容后再议。李善业继续主持科考。\"
科考当日,长安贡院外人山人海。李善业亲临考场,严格巡查。
然而就在考试进行到一半时,突发状况——有考生晕倒了!
\"是中毒!\"太医诊断后惊呼。
顿时考场大乱。很快,在李善业的休息室内搜出了一包毒药。
\"人赃俱获!\"刘洎带着金吾卫冲进考场,\"李善业,你还有何话说?\"
李善业面对指控,反而笑了:\"刘侍郎,你未免太心急了。\"
\"什么意思?\"
\"这毒药若真是我的,我会放在如此显眼的地方?\"
刘洎脸色微变:\"休要狡辩!\"
\"是不是狡辩,一验便知。\"李善业从袖中取出一物,\"这是陛下亲赐的银牌,可验百毒。\"
银牌触及毒药,并未变色。
\"这...这不可能!\"刘洎失声道。
\"当然不可能,\"李善业冷笑,\"因为这毒药根本就是假的!\"
原来,李善业早料到对手会栽赃,提前将真的毒药换成了面粉。
\"刘侍郎,\"李善业逼近一步,\"你还有什么招数?\"
刘洎面如死灰。
科考结束后,李世民立即下令彻查。真相很快水落石出:一切都是刘洎主使,唐俭等人从旁协助。
\"陛下,\"李善业跪奏,\"刘洎虽然罪大恶极,但请陛下念在他多年辅佐的份上...\"
\"你还要为他求情?\"李世民诧异。
\"臣不是为他求情,是为陛下求命。\"李善业道,\"若严惩刘洎,恐寒了老臣之心。\"
李世民沉思良久,最后下旨:刘洎贬为庶人,永不叙用。唐俭等人罚俸一年。
这个处置,既维护了法纪,又保全了体面。
事后,魏征对李善业感叹:\"经此一事,你在朝中的地位更加稳固了。\"
李善业却无半分喜色:\"魏公,我忽然觉得,这官场比战场还要凶险。\"
魏征默然。
放榜那日,寒门子弟欢声雷动。看着那些激动万分的年轻面孔,李善业终于露出一丝笑容。
然而就在这时,王朴匆匆来报:\"大人,边关急报:薛延陀犯境!\"
新的危机,已经来临。而满朝文武的目光,再次聚焦在这个屡创奇迹的礼部侍郎身上。
李善业望着北方,轻声道:\"该来的,总会来的。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大唐内外三百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