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秦姨娘匆匆说来,宋明远这才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自他先后夺得‘县案首’和‘府案首’后,向来籍籍无名的他就在京城名声大噪。
有人见他模样出众、文采斐然、进退有度,便打听起他有没有姐妹。
不打听不知道,一打听,这才知道他有个待嫁闺中的亲姐姐。
众人只想着他如此出众,宋绣香与他是一母同胞的亲姐弟,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宋明远听到最后,顿时就笑了起来。
“从前三姐姐的亲事没有着落, 姨娘您闷闷不乐。”
“如今有人上门提亲,您怎么还是愁眉苦脸的?”
秦姨娘微微叹了口气,道:“话虽如此没错,但自府试放榜后,已有七家人上门,我就一双眼睛,哪里选得过来?”
她原先想着常氏是宋绣香嫡母,这等事自然轮不到她做主。
但如今常氏被送去了庄子,她便只能拿这等事去问定西侯。
定西侯那就是一大老粗,哪里懂得这些?
偏偏陆老夫人年纪大了,管着侯府庶务已是吃力,也是爱莫能助。
她这才想到自己这‘全能’的儿子。
宋明远方才悬着的一颗心已重新收回肚子里,道:“姨娘莫急,这等事是急不来的。既是三姐姐的终身大事,总得选个合适出挑的人才好。\"
“不如我先将那七家的情形理清楚,家境如何,子弟品行怎样,是否有正经差事,这些都得打听明白。”
“三姐姐这些年在府里过得不易,婚事上总得让她往后能舒心些,不必看人脸色才好。\"
秦姨娘对这话很是赞同,顿时是连连点头。
宋明远当即就道:“吉祥是沈管事之子,聪明过人,我这就让他帮着去查查那几人如何。”
话毕,他又道:“横竖三姐姐的亲事由您做主,咱们慢慢挑。”
“婚姻大事并非儿戏,等着咱们挑出合心意的来,再叫三姐姐看看有没有合眼缘的。”
“她的亲事,自然得她点头才能算数。”
秦姨娘原想说宋绣香已年纪不小,可不能再这样继续拖下去,但她见宋明远这般沉着冷静,也跟着冷静下来,笑道:“好,就照您说的办。”
“还是你们读书人想得通透,不像我,遇到事就慌了神。”
宋明远笑了笑,又叮嘱道:\"姨娘也别让三姐姐察觉太多,免得她心里不安……\"
他一通交代后,这才离开了西跨院。
回到苜园,宋明远就交代起吉祥好好查一查这七人。
吉祥正色应下。
宋明远心知这等事三言两语可出不来结果,仍将所有的心思放在了接下来的院试上。
他既已接连夺得‘县案首’和‘府案首’的名头,自然是想要再争一争‘院案首’的名头。
纵然众人常说什么‘人怕出名猪怕壮’,但他深知,自己若能在京城打响自己的名头,则是利大于弊的。
一来,常家想要对他下手,怎么都要掂量掂量。
二来,三姐姐宋绣香的亲事也有更多的选择。
一时间。
宋明远比从前还要刻苦努力。
……
此时的常家却是气压低沉。
即便常家乃百年世家,但也就近年随着常阁老不断升官才渐渐有了家底。
3万两银子,对常家来说着实不算一笔小数目。
常阁老为保常氏平安,保常家名声,舍得拿出这笔钱,不代表常家所有人都舍得拿出这笔钱。
他那两个儿子虽不敢说什么,两个儿媳妇却是诸多意见。
在她们看来,这嫁出去的姑娘就是泼出去的水,常氏时常因芝麻绿豆大点小事麻烦家里也就罢了,如今自己的私房钱舍不得拿出来,竟哄骗公爹拿银子?
更不必说,常勉自府试之后就破罐子破摔起来。
用他的话来说:“反正我再怎么努力,也是比不上宋明远的。”
“那我还努力个什么劲儿?”
“我祖父是阁老,背靠大树,我一辈子都不用再努力,何必辛辛苦苦念书?”
“祖父对姑母这个嫁出去的女儿都这样好,以后定不会亏待了我的。”
摆烂这等事吧,一旦开始,就是一发不可收拾。
常高阳是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劝也劝了,却是半点成效都没有。
这不,这日一大早,常勉就溜了出去,与古鸣等人不知去哪里厮混了。
常高阳派人出去找了大半日,都没找到人。
等常阁老回来后,听见常高阳的诉苦,面上却是没什么表情,直淡淡道:“他愿意怎么做就随他去好了。”
“念书科举可不是为了我们,而是为了他自己。”
“他自己都不在意自己的前程,我们又何必着急?”
常高阳万万没想到竟能从父亲嘴里听到这样的话,当即就道:“可是父亲,若是勉哥儿连院试都不去参加,连个秀才的功名都没有,不是废了吗?”
“如今,常勉他已经废了!”常阁老神色平静,语气冷淡的就像在说别人家的事情一样,“自他在府试中考了第19名时,他就已废了!”
说着,他冷笑道:“当日,这饭都已经喂到了他嘴边,他吃不明白也就罢了,竟还好意思撒泼起来?”
“就他这样的,以后还能有什么出息!”
常高阳甚少听到父亲这般说话,心知父亲大概是彻底放弃了勉哥儿。
但谁的儿子谁疼,即便常高阳已经知道常阁老的心思,却仍要替常勉辩解几句:“说起来,都是宋明远的不是!”
“勉哥儿从小到大心高气傲,回回想争第一。”
“他县试被宋明远挫了锐气,才会如此的!”
常阁老忍不住在心里长长叹了口气,只觉常高阳他们兄妹两个不愧是双生子,简直是如出一辙的蠢!
他先前还觉得有些惋惜,觉得常勉辜负了自己这么多年的栽培。
但如今看来,常勉这糊涂的性子有几分随了常高阳,是他当年没选好人栽培,怪不得常勉!
常高阳却不知道常阁老心里的想法,见常阁老没接话,还以为常阁老这是赞同了自己的话,更是开口道:“父亲,不如我寻寻门路,在院试上也叫宋明远栽个大跟头?”
提起宋明远,他更是咬牙切齿道:”若真叫他小小年纪就得了‘小三元’的名头,实在是太过便宜他呢!”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科举!笑我庶子无能?我连中六元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