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八月三日,上午八时。
持续了一夜的暴雨终于彻底停歇,阳光艰难地穿透厚重的云层,将湿漉漉的大地染上一层朦胧的金色。然而,这份短暂的宁静之下,是比雨水更加沉重的肃杀之气。永定河水的咆哮声似乎也低沉了许多,仿佛在积蓄着更大的能量。
八十八军前敌指挥部内,经过连夜的处理和部署,紧张的气氛略微缓和,但依旧凝重。何志远眼中布满血丝,但目光依旧锐利。他刚刚审阅完各部队报送上来的昨夜战斗详细报告和物资消耗清单。
“军座,这是汇总情况。”参谋长周卫国将一份文件放在桌上,声音带着疲惫,“昨夜反击战,我军共阵亡二十一人,伤三十七人。其中,三号哨位九名烈士遗体已收敛,另十二人分布于反击过程中。伤员中,重伤九人,已后送重伤医院;轻伤二十八人,经包扎后大部可归建。消耗各类枪弹十五万发,手榴弹八百余枚,迫击炮弹两百发,冲锋枪损毁三支。”
何志远默默听着,手指在阵亡名单上“李二狗”的名字上停顿了片刻,然后翻到下一页。
“日军方面,”周卫国继续道,“据战场清点及俘虏(已亡)口供片段,其夜袭大队编制约一百二十人,除确认击毙六十八人外,推测另有约三十人溺毙于永定河或溃散,仅有极少数可能逃回对岸。缴获武器已登记造册。可以判定,其一支精锐分队已遭我重创。”
“嗯。”何志远点点头,目光投向地图上敌我对峙的漫长战线,“鬼子吃了这个大亏,绝不会善罢甘休。香月清司下一步,很可能要发疯。”他转向负责后勤的副军长赵建明,“赵副军长,各部弹药补给和工事修复进度如何?”
赵建明立刻汇报:“军座,后勤部门已全力运转。弹药补给车队在天亮前已出发,预计中午前可送达各主要阵地。工兵旅及各师属工兵营正在全力抢修被雨水和炮火损坏的工事,特别是永定河前沿的反坦克壕和雷区,优先补充。另外,您特批的那批‘特种钢材’和‘速干水泥’效果很好,关键部位的加固速度大大加快。”
“好!”何志远稍感欣慰,“告诉弟兄们,抓紧时间休息、吃饭、修补工事。接下来,恐怕连喘口气的时间都少了。”他顿了顿,意识连接系统界面。昨夜战斗和持续签到,积分又有进账。
【当前积分余额:8,550,000点。】
他略一思索,决定进行一波针对性强化。日军下一步很可能依仗其传统的炮兵优势。
【兑换:德制sFh 18 150毫米榴弹炮炮弹 x 5000发(加强远程压制)、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炮弹 x 发(应对可能增加的敌机低空突袭)、战地急救包(高级)x 5000套(降低伤亡率)、军用口粮(高能量)x 100,000份(保障士兵体力)。】
【消耗积分:1,500,000点。】
【物资将通过“秘密渠道”于24小时内陆续送达。】
这笔投入,将进一步提升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和生存率。
上午十时,一场小范围的高级军官战术研讨会在指挥部旁边的掩蔽部内召开。参会者除了何志远、周卫国、李振邦、赵建明外,还有刚刚从前沿返回的122师师长张汉卿和133师师长刘振华。气氛相对正式会议要轻松一些,更侧重于战术层面的交流。
张汉卿脸上还带着硝烟痕迹,嗓门洪亮:“军座,各位长官,昨夜这一仗打下来,我觉得鬼子夜间渗透的能力不容小觑。虽然咱们赢了,但也暴露了些问题。我建议,各前沿连队应配属更多的照明弹和曳光弹,哨兵之间建立拉铃或绳索信号系统,不能光靠眼睛和耳朵。”
刘振华补充道:“对,特别是结合部和水网地带,要增加潜伏哨和暗堡。另外,部队的夜战训练要加强,不能只靠装备。我看,可以组织一些小分队,夜间前出捕俘或骚扰,既能练兵,又能掌握主动权。”
李振邦表示赞同:“老张、老刘说得对!咱们不能光挨打不还手。小鬼子的炮兵阵地老是挪来挪去,咱们的侦察机得想想办法,摸清规律,找机会端掉它几个!”
何志远认真听着部下的建议,不时点头或提问。这种来自一线指挥官的实战经验,远比纸上谈兵更有价值。他总结道:“大家的意见都很重要。周参谋长,立刻汇总,形成具体方案下发各部队执行。特别是夜战训练和前沿警戒措施,要立即落实。航空侦察方面,周至柔那边,我会亲自督促。”
会议结束后,何志远决定去一趟军直属重炮旅的阵地。 炮兵是接下来的防御支柱,他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重炮旅旅长赵承绶少将是个不苟言笑的技术型军官,他亲自陪同何志远视察伪装良好的炮兵阵地。一门门粗壮的150毫米榴弹炮如同蛰伏的巨兽,炮口指向敌方。
“旅座,射击诸元都重新标定过了吗?”何志远问道。
“军座放心!”赵承绶自信地回答,“各炮位都已根据最新侦察资料和地形测量,完成了对敌可能集结地城、指挥所、交通枢纽的诸元标定。只要命令下达,保证指哪打哪!就是……”他犹豫了一下。
“就是什么?直言无妨。”何志远看出他的顾虑。
“就是炮弹消耗太大。昨天拦阻射击和支援反击,就打掉了近一个基数的库存。长期下去,恐怕……”赵承绶担忧地说。
何志远微微一笑:“炮弹的问题,我来解决。你们只管打好炮!”他系统兑换的炮弹正在路上,这给了他充足的底气。
中午时分,何志远在指挥部简单用餐后, 副官陈明送来了一封来自南京侍从室的密电。电文内容是转达了美国驻华武官的一份非正式照会,对平津战局表示“关切”,并隐晦提及“若中国军队能展现出足够的抵抗决心与能力,或可影响美国国内对《中立法案》的讨论”。
何志远看完,递给周卫国:“看看,咱们在这里流血,有人已经在考虑战后格局了。”
周卫国苦笑道:“国际政治,向来如此。不过,这也说明咱们打得不错,引起了注意。”
“嗯。”何志远沉吟道,“回复侍从室,转告美方:中国军民抗战决心坚定不移,第八十八军必将战斗至最后一兵一卒。同时,以我的名义,给德国顾问团法尔肯豪森将军发一份私人电报,感谢他之前的情报提醒,并……顺便问问,之前洽谈的那批光学瞄准镜和电台配件,什么时候能到货?” 他需要利用一切可能的外交和渠道资源。
下午,何志远抽空小憩了半小时。 醒来后,他信步走到指挥部外的观察所。阳光刺眼,远处的日军阵地一片寂静,但这种寂静却让人不安。他知道,这很可能是更大风暴来临前的短暂平静。日军正在调兵遣将,积蓄力量。下一次攻击,将会更加凶猛。
他回想起昨夜苏青瑶递给他纱布时那担忧的眼神,心中闪过一丝暖意,但随即被更沉重的责任压了下去。现在,不是儿女情长的时候。他转身走回指挥部,对周卫国说:“命令各部,提高警惕至最高等级。我判断,鬼子的总攻,就在这一两天了!”
与此同时,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
香月清司确实在调兵遣将。他对着地图,对参谋长桥本群咆哮:“命令第五师团、第二十师团,将所属所有150毫米榴弹炮、100毫米加农炮集中使用!关东军飞行第六十战队抵达后,立即投入战斗!我要进行为期三天的饱和式炮击和地毯式轰炸!把支那军的阵地给我从头到尾犁一遍!炮弹打光没关系,国内正在加紧生产!我要的是……碾碎他们!”
一场规模空前的钢铁风暴,正在迅速酝酿。而八十八军的将士们,利用这宝贵的喘息时间,正在抓紧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更加残酷的考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抗战:从1937开始当军长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