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的时间,如同白驹过隙。
那些怀揣梦想、慕名而来的文人、士子、工匠们,在熊大和岳飞的带领下,走遍了苍梧郡的工地、工坊、市集和新规划的居民区。
他们亲眼见证了这座新城如何在秦王叶凌云的意志下,如同破土的春笋般,日新月异地拔节生长。
震撼、赞叹、憧憬……种种情绪交织在他们心中。
然而,参观结束,并非意味着旅程的终点,而是一道筛选的门槛。
秦王叶凌云,这位以“不拘一格降人才”震动天下的诗仙,给这些初来者留下了一份特殊的“作业”。
工匠们被要求展示自己最拿手的技艺,说明能为苍梧郡的建设贡献何种力量。
士子们则被要求撰写一篇策论,题目直指核心《论如何在苍梧郡为官》。
工匠们的考核率先进行。
地点就在匠人营新扩建的工棚区。
这里如今规模更大,炉火更旺,叮当之声不绝于耳。
匠人营的管事王铁锤、李稻香等人早已等候在此,他们如今身份不同,是苍梧郡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眼神中带着审视与期待。
十几名工匠,虽然人数不多,却代表着各行各业的手艺人。
他们大多衣衫简朴,甚至带着长途跋涉的风尘,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他们饱尝艰辛,空有一身本领却难以糊口。
秦王殿下的重视,给了他们前所未有的尊严和希望。
第一个上场考核的是铁匠张师父,他赤膊上阵,抡起沉重的铁锤,在通红的铁块上敲打。
火星四溅,铁块在他手中如同面团般延展变形,最终锻打成一柄寒光闪闪、刃口锋利的柴刀!动作娴熟,力道精准,引得王铁锤连连点头。
接着上场的是木匠李师父,他取来几块寻常木料,斧凿刨锯轮番上阵。
只见木屑纷飞,榫卯结构在他手中如同变戏法般精确契合。
不过一炷香功夫,一张结构精巧、结实耐用的小方凳便出现在众人眼前,引得李稻香啧啧称奇。
泥瓦匠陈师父,根据在苍梧郡的几日参观,居然现场就调制水泥砂浆,手法很是老练。
他砌起一堵小墙,砖缝均匀,墙面平整如镜,垂直度分毫不差。其手艺之精湛,让负责工坊建设的老师傅都自叹不如。
……
还有擅长制作精巧机关锁具的、精通皮革鞣制的、能编织特殊藤甲的…… 每个人都拿出了看家本领,现场如同一个小型的技艺博览会。
叶凌云全程观看,不时与王铁锤、李稻香低声交流。
他眼中流露出的是欣赏和尊重。
这些工匠,或许不善言辞,但他们的双手,却蕴含着改变世界的力量!
考核结束,叶凌云当场拍板,根据各人特长,将他们分配到水泥厂、冶炼坊、木工坊、纺织工坊等急需技术骨干的岗位。
工匠们喜出望外,激动得连连叩谢。
他们知道,自己的手艺,在这里真正有了用武之地!
与工匠考核的热火朝天不同,士子们的考场设在郡衙临时辟出的静室中,气氛肃穆而紧张。
近百名士子伏案疾书,眉头紧锁,空气中弥漫着墨香和凝重的思考气息。
题目《论如何在苍梧郡为官》,看似寻常,实则深意重重。
它考验的不仅是文采,更是对秦王新政的理解,对“为官”本质的认知。
这些饱读诗书的士子们,心中大多怀着“学而优则仕”、“光宗耀祖”、“高人一等”的传统观念。
看到秦王对工匠们如此礼遇,甚至优先考核录用,不少人心中颇感不平,甚至有些轻视。
他们觉得,自己十年寒窗苦读,岂是那些操持“贱业”的工匠可比?
这策论,正是他们展现才华、博取秦王青睐、踏上仕途青云路的关键一步!
答卷之上:
有人引经据典,大谈“为政以德”、“礼乐教化”,强调官员的威仪与表率作用。
有人详述“驭民之术”,如何平衡各方势力,如何“恩威并施”,确保政令畅通。
有人高谈阔论“经世济民”之策,却多是泛泛而谈,缺乏具体可行的措施。
也有人敏锐地捕捉到苍梧郡的新气象,提出要关注民生、发展工商,但字里行间,仍难掩“牧民者”高高在上的姿态。
叶凌云在审核完工匠后,便与宁宸轩一同来到了士子考场。
近百份答卷堆叠在案头。
宁宸轩作为新任郡守,肩负着选拔人才的重任,看得格外仔细。
叶凌云随手拿起几份翻阅,眉头却越皱越紧。
他翻看的速度越来越快,脸上的失望之色也愈发明显。
“啪!”叶凌云将手中的一份答卷重重拍在桌上,声音不大,却让整个静室瞬间鸦雀无声!
所有士子都紧张地抬起头,望向这位年轻的秦王。
叶凌云站起身,目光如电,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士子。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冰冷而锐利:
“诸位的大作,本王与宁郡守已大致看过。说实话,本王……很失望!”
此言一出,满场皆惊!
士子们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不少人眼中充满了错愕和不服。
叶凌云没有理会他们的反应,继续说道:“你们的文章,引经据典,辞藻华丽,看似头头是道。
但通篇看下来,讲的都是如何‘做官’!
如何维持威仪,如何驾驭百姓,如何平衡权术!
却很少有人真正去想,如何‘为官’!”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如果按照本王的想法,你们之中,没有一个人是合格的!”
“轰!”这句话如同惊雷,在士子们心中炸响!不少人脸色涨红,羞愤交加。
叶凌云目光如炬,一字一句,掷地有声:“你们要记住!在苍梧郡,在岭南,在本王治下,为官者,不是高高在上的老爷!你们是百姓的官!是百姓的父母官!”
他环视众人,语气严厉:“父母官!知道什么叫‘父母’吗?父母会苛责自己的儿女吗?父母会只想着如何‘驾驭’儿女吗?不!真正的父母,是疼爱儿女,是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是希望他们过得更好!”
“所以!”叶凌云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在静室中回荡,“本王要的官,是能弯下腰,走进田间地头、工坊市井,去倾听百姓疾苦的官!
是能放下架子,为百姓解决一桩桩、一件件具体困难的官!
是能带领百姓修路架桥、开垦荒地、兴办学堂的官!是能让他们吃饱穿暖、安居乐业的官!”
“简而言之,你们是为百姓服务的!是帮助百姓解决问题、解决困难的!不是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的!”
这番石破天惊的言论,彻底颠覆了士子们固有的认知!
有人如遭当头棒喝,眼中露出震撼和思索的光芒,仿佛醍醐灌顶!
也有人眉头紧锁,心中不以为然,觉得这有辱斯文,违背了圣贤教导的“尊卑有序”。
叶凌云看着众人各异的神色,心中了然。
他转向宁宸轩,语气缓和了些:“宸轩,这些答卷,就由你全权负责审阅甄选。
记住本王的标准:心系百姓,务实肯干,不尚空谈! 至于那些满脑子‘官老爷’思想的……暂且搁置。”
宁宸轩郑重地点点头:“殿下放心,宸轩明白。”
考核结束后,叶凌云私下找到宁宸轩。
“宸轩,筛选时,留意两类人。”
叶凌云低声嘱咐,“第一类,是那些确实不适合做官,但学识尚可、品性不坏的。
尽快将郡学、蒙学堂建起来,让他们去教书育人!把我们的新思想、新知识,传递给下一代!”
“第二类,”叶凌云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是那些答卷中流露出对‘奇技淫巧’、对‘格物致知’感兴趣的人!哪怕他们的文章写得一般,甚至有些离经叛道!这些人,要特别关照,单独列出来,本王有大用!”
宁宸轩有些不解:“凌云,这些喜好杂学、甚至被视为‘旁门左道’之人,有何大用?”
叶凌云微微一笑,目光深邃:“宸轩,还记得水泥、玻璃、肥皂吗?
还记得我们正在建设的工坊吗?
未来岭南的强盛,光靠四书五经可不够!
需要的是能钻研技术、改进工艺、发明创造的人才!
他们研究的‘格物’,或许就是改变世界的钥匙!”
宁宸轩恍然大悟,心中对叶凌云的远见卓识更加敬佩:“殿下深谋远虑!宸轩明白了!”
最终,宁宸轩还是将大部分士子都录用了。
他的想法很实际,岭南百废待兴,未来要治理的不仅仅是苍梧一郡,需要大量的人才储备。
这些人,可以先作为“预备官员”,在郡衙或基层跟随学习,在实践中观察、磨砺,再根据表现和能力逐步任用。
叶凌云的理念,也需要时间让他们去理解、去接受。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我是纨绔世子,怎么就要造反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