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情如火,刻不容缓。刘和一旦下定决心,整个渔阳郡的战争机器便以最高效率运转起来。留下张飞协助邴原镇守大本营,确保后方无虞,刘和与关羽点齐五千精兵——其中一千五百是核心的幽州铁骑,其余为精锐步卒,携带十日干粮和必要的攻城器械部件,誓师出征,踏上了千里驰援的青州之路。
临行前,刘和紧握张飞和邴原的手,郑重嘱托:“三弟,根矩先生,渔阳乃我等根基,万不可有失。北疆防务、内部安定、粮草转运,皆托付二位了!”张飞拍着胸脯保证:“大哥放心,有俺老张在,哪个宵小敢来捣乱,定叫他尝尝俺丈八蛇矛的厉害!”邴原则沉稳一揖:“主公宽心,原必竭尽全力,保境安民,确保粮道畅通。”
大军开出渔阳城南门,没有过多的仪式,只有一股肃杀之气弥漫开来。刘和与关羽并骑在前,身后是沉默而坚定的钢铁洪流。他们的目标明确——青州北海,必须在城破之前赶到!
这是一次真正的远征。从幽州渔阳到青州北海,直线距离超过千里,且需穿越冀州部分区域,路途遥远,地形复杂,沿途势力盘根错节。兵贵神速,但如何在这漫长路途中保持军队的战斗力,是对主帅能力的极大考验。
(洞察之戒,此刻成为了刘和手中无形的指南针和战略雷达。)
第一关,路径选择。 摆在面前的有数条路线:或走官道,平坦但绕远,且易被各方势力侦知;或抄小路,近但难行,可能遭遇未知风险。刘和集中精神,戒指微热,脑海中浮现出模糊的地形图和各种可能性推演。
· 【官道A:途经冀州重镇,路程多出三百里,韩馥军可能盘查,易暴露行踪…风险:中。速度:慢。】
· 【山路b:穿越燕山余脉,路程最短,但崎岖难行,可能有山贼或溃兵…风险:中高。速度:中。】
· 【混合路径c:前期沿漕运河道旁小路,避开主要关隘,后期转入平原官道…风险:低。速度:快。推荐。】
“走漕渠小路!”刘和果断下令。这条路线既能利用水路旁的平坦地势加快速度,又能借助河道植被隐蔽行踪,避开不必要的麻烦。
第二关,体力保持。 急行军最忌过度消耗士卒体力。刘和凭借戒指对天气、地形、甚至军队整体士气状态的微妙感知,精确安排行军节奏。
· 烈日当空时,他会选择有树林遮荫的路段休息小半个时辰,让士卒饮水解暑。
· 遇到难以通行的沟壑或泥泞地带,他绝不强行通过,而是宁愿多绕一段路,寻找更佳路线,或指挥士卒快速搭建简易桥梁。
· 每日行程严格控制在士卒体能可承受的范围内,宁可早扎营,不强求夜行军。他深知,一支疲惫之师,即使赶到战场也是送死。
第三关,扎营与警戒。 每晚扎营的地点选择至关重要。刘和总能凭借洞察之戒,找到靠近水源、地势较高、利于排水和防守的位置。
· 【此地背靠山丘,面朝开阔地,易守难攻,附近有溪流…适宜扎营。】
· 【预警:东南方向十里外有小股不明势力活动,需加强哨探。】
· 他亲自布置明哨、暗哨、游动哨,规定严格的营规,防止敌军夜袭或内部骚动。关羽则负责巡查营寨,他那威严的身影和锐利的目光,本身就是最好的镇定剂。
第四关,应对沿途势力。 进入冀州地界后,难免与当地官府或豪强势力接触。刘和打出“幽州刘和,奉孔北海之请,驰援青州讨贼”的旗号,态度不卑不亢。对于小股盘查,通常由关羽出面,以其威严气度便可化解;遇到难以通行的关卡,刘和则会亲自前往,陈明利害,有时甚至不惜亮出部分缴获的乌桓财货“借道”。(洞察之戒可帮助判断对方守将的性格和需求,以便对症下药。)一路上,竟也畅通无阻,并未遇到太大刁难。
军队如同一条沉默而迅捷的河流,在华北平原上快速推进。士卒们虽然辛苦,但见主将指挥若定,体恤下情,后勤保障有力(田豫组织的粮草队定期前来接应),加之救兵如救火的信念支撑,士气始终高昂。
关羽对兄长的行军布营能力愈发佩服,他私下对亲卫感叹:“兄长用兵,已得‘疾如风,徐如林’之要旨。观其选路扎营,仿佛能预知吉凶,真乃天授之才。”
经过近十日的连续急行军,部队终于跨越千里,进入了青州地界。越靠近北海,沿途所见越是荒凉,流民增多,烽烟依稀可见,战争的气氛越来越浓。
这一日,前锋斥候飞马来报:“主公!距北海城已不足五十里!已能望见黄巾贼军连营灯火,绵延十数里,攻城之声隐约可闻!”
刘和与关羽对视一眼,眼中皆有锐光闪过。千里驰援,终于赶到了战场边缘!
“传令下去,全军停止前进,于前方密林处隐蔽休整,饱餐战饭!多派斥候,详细探查敌情营寨布置!”
“明日拂晓,便是我们登场之时!”
养精蓄锐,只待那石破天惊的一击!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幽州铁骑:开局替刘备结拜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