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宗室藩王问题,其实很复杂。
首先说宗室人口。
按《万历起居注》所载:“查得彼时亲郡王、镇辅奉国将军、中尉等爵宗支共计一十五万七千余位,见今各王府袭封、新生已逾十三年,又有六七万余位矣。”
这是万历后期的数据,总计明末宗室人口,大概在二十万左右。这个数字不可谓不多,但也没有后世流传的几百万人那么夸张;
然后再说宗室待遇。
按照明太祖朱元璋所定的俸禄标准,他对朱家的宗室子孙,无疑是非常优待的。
亲王每年给米一万石,郡王给米二千石,镇国将军一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奉国将军六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中尉三百石,奉国中尉二百石。
明代的男性宗室,嫡长子不降爵,庶子虽然降爵,但降到奉国中尉,就不再往下降了。
也就是说所有朱明男性宗室,理论上每年最低都应该有二百石的禄米。
然而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
后来的十几代明朝皇帝,基本没有谁按照明太祖定的规矩来,因为国家财政根本无法负担。
实际上明朝政府对于皇家宗室,一直奉行“厚上薄下”的政策,对亲王和郡王这个级别的宗室,十分优厚。而往下的将军、中尉这几个级别的宗室,则大多无力顾及。
很多明朝下层宗室,虽然有贵族身份,实际上却生活得十分贫困。
由于朝廷长期将下层宗室列于“四民”之外,不允许他们种地、经商、做工匠,也不准他们考科举,连他们的活动范围也受限制,导致这些人没有任何养家糊口的办法,只能干等朝廷给自己发俸禄。
如果禄米能按时按量发放,一辈子衣食无忧,倒也没什么不好,偏偏朝廷答应给的禄米,经常被拖欠,一拖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情况都有。
由于朝廷长期不发禄米,从明朝中期开始,很多下层宗室开始生活困难,形同乞丐。
有年过四十不能成婚的。有几天才有一顿饭吃的。有快饿死了故意犯法,进监狱去吃牢饭的。
很多人过的还不如普通老百姓。
然而与下层贫困宗室对比,明朝的上层宗室,那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明代上层宗室,以亲王为例,这帮人每年的岁禄多至万石,尽管其中有七成属于折色,也就是不发实物,改用白银来代替,但依旧是笔不小的数目。
除了岁禄优厚之外,上层宗室名下的土地也很多,朝廷钦赐的庄田不算,他们普遍还会大量从民间投献、强占土地。少者几千顷,多者数万顷。
再加上这群人拥有免税不纳、不服徭役等特权,对整个国家税基和税源造成的破坏,比许多缙绅地主有过之而无不及;
最后来说一说,供养宗室给国家财政带来的影响。
后世不少学者做过计算,发现明朝中后期,朝廷每年要拨给宗室的俸禄,名义上虽占国家财政的28%,但实际上只有8%,于是有很多人认为,这点财政支出在国家总财政中的占比并不算太大,起码与九边军费,动辄占国家财政的一半以上相比,不过是毛毛雨。
但这笔账其实不能这么算。
诚然,明朝每年给全体宗室的俸禄,总体来看好像并不多,但是这笔钱并不是由中央朝廷来给,而是需要靠地方衙门,从自留的那部分赋税中挤出来才有。
每年各地府(州)县的地方官们,从民间收完赋税后,七成左右上缴朝廷,剩下三成赋税自留,自留的部分,除了应付日常开支,自己贪一点,还得给各地宗室发俸禄……
这对地方财政而言,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很多省份,尤其以宗室人口最多的河南为例,当地的地方官们缴纳完朝廷的那部分赋税后,剩余的赋税,全部拿去发给宗室都不够,更别说自己再贪一点了。
那这种情况下,地方官该怎么办呢,通常只有三种办法。
一是奏请朝廷,从每年应上缴的赋税中多预留一部分,用来给宗室发俸禄。
二是增加税种,临时从民间加派赋税。
三是耍赖,想办法拖欠宗室的俸禄,或者干脆就直接不发,又或者拿已经没有流通价值的宝钞去抵账。
这些办法,不管对朝廷,对民间百姓,还是对宗室本身,显然都不是什么好事。
尤其是民间百姓,他们明明已经交够该交的赋税了,结果还要再交一遍,可谓是苦不堪言。
…
目光回到兴明社礼堂。
听到卢象升、冯铨二人的询问,程光阳闭目沉思许久,睁开眼睛,斩钉截铁道:
“查!当然要查!宗室勋贵,也在我等的追查之列!”
“这……”
众社员闻言,不由得纷纷面露难色。
程光阳道:“宗室虽然都是皇上的亲属,但这些人其实大部分都很贫困,只有少部分算得上富可敌国,咱们要查的就是这部分富可敌国的人,怎么查呢?”
“首先正式动手之前,得先和皇上商议,争取皇上支持。其次,要在报纸和杂志上大肆宣传,在舆论方面占据主动,让更多人支持我等的行动,尤其要拉拢那些贫困宗室,让他们积极参与进来,同样是凤子龙孙,凭什么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最后,武力方面也不能放松,必须从京师征调兵马,作为改革的保障。”
冯铨思索片刻,低声道:“社长这样做,虽然短期内也能起到不小的作用,但长期来看,恐怕还是治标不治本……”
“我知道,此事我心中有计较。”
程光阳颔首道:“二十万宗室,以后不能再由国家来养了。将来条件允许,我会和皇上商议,让那些下层的宗室,尽量自力更生,允许他们力耕、经商、从政。”
“不过这是后话,事情总得一步一步来,如今咱们的首要任务,是清丈田亩,追查隐田隐户。”
其实万历后期,明朝朝廷,已经逐步放宽了对中下层宗室的限制,虽然还是不允许他们像普通百姓一样种田经商,但允许他们读书考科举。
宗室考中进士后,不能留京,一律要外放为官,而且一旦考中功名,就必须主动放弃爵位。
这样的政策,不能说一点用也没有,反正作用有限。
“好了,总之大体的计划,我已和大家说清楚,更详细的条例,过几日我会慢慢制定,等制定完毕,再拿来和大家商议,逐条增添修改。”
“今日的会议到此结束,散会!”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生明末?结党!必须结党!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