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尚未开始,王主任侧过身,低声为她介绍邻近几位其他街道的负责人。
“老贾,这位是东直门街道的孙主任,老资历了。”王主任指着一位面容和善、微胖的中年男子。
宁婉(贾张氏)立刻露出恰到好处的笑容,微微颔首:“孙主任,您好,我是红星街道的贾桂枝,刚上来,以后请多指教。”
孙主任笑着回应:“贾副主任,客气了,早就听说您的大名了,抓敌特、防火灾,了不得!”话语里带着真诚的赞许。
“这位是安定门街道的李副主任……”王主任继续介绍。
一位戴着眼镜、看起来更斯文些的女干部对宁婉(贾张氏)友善地点点头:“贾大姐,您好。”
一番简单的寒暄,宁婉(贾张氏)迅速在心里记下这些面孔和职位。
这些街道领导之间,语气熟稔,显然平时多有接触。那位李副主任在听到她名字时,眼神里闪过一丝了然,显然对她的“事迹”有所耳闻。
会议开始后,区领导端坐主席台,做着全局性的工作报告。
宁婉(贾张氏)听得极其专注,尽管有些政策术语对她来说还比较陌生。
她拿出铅笔,在本子上一笔一划地记录着关键词:“安全生产…市容…计生…精神文明…” 偶尔遇到听不懂的,她便在旁边做个记号,打算会后请教王主任。
她尤其留意台上几位主要领导的发言风格和关注重点。
分管民政的副区长语气温和,强调“为民服务”;而主管城建的领导则语气严厉,反复提及“拆除违章”、“严格管理”。
她默默记下这些区别,这对于她未来开展工作、汇报请示至关重要。
当王主任代表红星街道发言,提到她预防火灾、积极参与宣传的功劳时,宁婉(贾张氏)能感觉到台上区领导的目光再次落到自己身上,那位分管民政的副区长还对着她的方向微微颔首。
她心中一定,知道自己之前的努力没有白费,已经在区领导心里留下了积极印象。
会议进入自由讨论环节,议题围绕着基层治理中的难点展开。
几位街道干部发言,有的汇报成绩,有的提出困难,但大多言辞谨慎,略显空泛。
当讨论到如何有效化解复杂矛盾纠纷时,会场出现了短暂的沉默。这类问题最棘手,也最能考验基层干部的能力。
主持会议的区政府办公室主任点了她的名:“请红星街道的贾副主任谈谈看法。”
全场目光瞬间聚焦过来。宁婉(贾张氏)不慌不忙地站起身,她没有看笔记本,目光平静地扫过与会者,用她那带着浓郁生活气息、却清晰有力的声音说道:
“领导,各位同志,我是红星街道的贾桂枝。我说说我的看法,可能不对,请大家指正。”
她开门见山,直接切入刁家违章搭建的那个典型案例。“……光讲政策法规,有时候行不通。老百姓有老百姓的实际想法。就像我们处理那户刁家,你得找到他的痛处,他知道理亏,但更怕耽误儿子说媳妇。我们就从这儿入手,先把他的气焰打下去,再给他个台阶下……”
她语言朴实,没有任何花哨的词藻,却将当时的情景、双方的心理、她的应对策略分析得透彻无比,仿佛将一幅生动的基层工作画卷展现在众人面前。
会场里异常安静,不少人听得入了神,甚至有人下意识地点头表示赞同。
“……所以我认为,咱们在下面干活,既要坚持原则,守住底线,也得灵活机动,懂得‘看人下菜碟’。说白了,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她最后总结道。
坐下时,旁边东直门的孙主任低声赞了一句:“老贾,说得太实在了!就是这么个理儿!”
散会后,几位其他街道的副主任主动过来跟她打招呼、交换联系方式。
区宣传部的一位年轻干事更是特意找到她,希望能详细了解一下她调解纠纷的案例,作为典型经验材料。
走在回街道的路上,初夏的风带着暖意。
今天的她——红星街道的贾副主任,一个有着丰富基层经验、务实敢干、不容小觑的老太太。
开完区里的会,贾张氏算是正式在区里挂上了号。
这天刚在办公室坐下,水管胡同的老马就找上门来了。老马是这一片的老住户,平时挺横的一个人,这会儿却搓着手,一脸为难:
贾主任,您得给评评理。我们家门口那点儿地方,后院老李家非要说是他家的,这不讲理嘛!
要在以前,贾张氏可能就直接跟他去现场看了。现在她却没急着动,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下慢慢说,怎么回事?
等老马说完,她又让干事把老李也叫来,让两人当面说清楚。听完双方的说辞,她心里就有数了。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邻里间占地盘的老问题。
这么着,贾张氏开口了,明儿个我让房管所的同志过来,带着图纸现场量。该是谁的就是谁的,谁也别想多占。
老马和老李互相瞪了一眼,都没敢再吵吵。
第二天,房管所的人果然来了。贾张氏亲自跟着去,当着街坊四邻的面把尺寸量得明明白白。
最后裁定那地方确实是公用的,谁也不能独占。
老马虽然没全赢,但也保住了自己的权益,对贾张氏千恩万谢。老李虽然不情愿,可见贾张氏把房管所的人都请来了,也不敢再闹。
王主任看她把调解这一摊管得井井有条,索性把街道的治安联防、环境卫生这些杂事也交给她分管。
贾张氏来者不拒,该协调协调,该找人找人,把各项工作安排得妥妥帖帖。
现在她每天都要在街道办公室待上大半天,处理各种文件、接待来访群众。虽然忙,可她精神头反而更足了。有时候晚上回家,还要戴着老花镜看文件。
秦淮茹看她这么辛苦,忍不住劝:妈,您也别太累了,该歇就歇歇。
贾张氏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没事儿,现在街道信任咱,咱就得把活儿干好。
其实她心里明白,现在这个位置来之不易。她一个没什么文化的老太太,能走到今天,靠的就是实打实的成绩和这股子认真劲儿。
她要让所有人都看看,她贾桂枝不是靠运气上来的,是真有这个本事。
这天傍晚下班,她在胡同口遇见了一大爷易中海。易中海看着她胳膊底下夹着的文件袋,感慨地说:老嫂子,您现在可是真不一样了。
贾张氏笑了笑:什么一样不一样的,还不是为大家办事。
话是这么说,可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夕阳把自己的影子拉得老长,贾张氏心里是踏实和骄傲的。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今天也在影视剧里打工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