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子豪、赵康、高宏斌这条线,虽然指向明确,但对方行事狡猾,核心证据隐藏极深,短期内难以取得决定性突破。
林万骁深知,面对这种反侦查能力极强的对手,必须保持耐心,多线并进,寻找其防御最薄弱的一环。
这时,另外一条线索出现了!
医院设备科科长,李维。
李维,四十八岁,在设备科工作了近二十年,从普通科员一步步爬到科长位置,对医院所有大型设备的采购、入库、维护流程了如指掌。他是具体操办人,所有招标文件的技术参数拟定、供应商资格初审、合同细节核对,都要经过他的手。位置关键,职务不高,权力不小,但相比副院长高宏斌,他的目标更小,防护更弱。
调查组调整了一部分精力,开始重点梳理李维的相关信息。
“这个李维,有点意思。”陈雅丽负责梳理李维的资产和消费记录,“表面上看,生活还算俭朴,住在老小区,开一辆十多万的国产车。但是,他儿子在美国读高中,每年学费加生活费将近八万美元,这笔钱来源很清楚,是他岳父岳母‘资助’的。可他岳父岳母都是普通工厂退休职工,养老金加起来一个月不到一万块。”
“典型的‘娃在海外,钱从何来’问题。”郑国栋点评道。
“还有,”陈雅丽补充,“我们查了他的网络购物记录和银行卡消费,发现他近几年迷上了摄影,购置了价值超过三十万元的专业摄影器材,包括几款限量版镜头。这些消费,都通过不同的电商平台、不同的银行卡支付,显得很零散,像是刻意避免引起注意。”
一个设备科长,凭借合法收入,显然难以支撑如此高昂的境外教育支出和个人奢侈爱好。
李维的嫌疑急剧上升。
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手段对李维的通讯和网络行为进行分析,发现他有一个特殊的习惯,他几乎不使用微信、qq等常见社交软件谈论任何与工作相关的事宜,但他会定期访问某个境外加密笔记软件。
该软件以安全性强着称,所有数据在本地和传输过程中都进行端对端加密。
“他一定在用这个软件记录极其重要的东西。”技术员小张肯定地说,“可能是受贿记录,可能是操作流程,也可能是为了留后手自保。”
如果能获取这个加密软件里的内容,无疑将是突破案件的关键。但破解这种级别的加密,难度极大,且容易触发软件的安全警报,打草惊蛇。
正面强攻不行,只能智取。
调查组决定采用更传统但也可能更有效的方式,外围施压,寻找李维的心理防线漏洞。
调查组发现,李维与冯子豪交往甚密,两人经常一起钓鱼、打羽毛球。
李维与副院长高宏斌之间,关系微妙。有人反映,在几次设备采购论证会上,李维对高宏斌强行指定的某些品牌或型号不满,但敢怒不敢言,只能事后哔哔。
“李维可能既是参与者,也是受害者,或者对现状有所不满。”林万骁分析道,“他记录那些东西,未必没有给自己留条后路的想法。这是我们可以利用的点。”
这时,一个意外的机会出现了。技术组捕捉到李维的办公电脑感染了一种木马病毒,该病毒会定期将电脑中的某些类型的文件(如.txt, .doc)悄悄备份到某个指定的服务器。
技术组经过复杂的技术手段和审批流程,终于获取了那个服务器的历史备份数据。在海量的垃圾信息中,他们发现了一个加密的压缩包文件,文件名是一串毫无意义的数字!
这个压缩包,很可能就是李维偷偷备份的“黑账”!
压缩包本身也设置了密码,但相比那个加密笔记软件,破解的难度降低了不少。技术组连夜进行破解尝试。
几天后,密码被成功破解。压缩包里的内容让所有办案人员精神大振!
里面不是完整的账本,而是多个碎片化的文档和表格,但信息量巨大:
· 一份记录了ct机招标过程中,如何按照冯子豪的要求,量身定制技术参数,排除潜在竞争对手的详细备忘录。
· 几张列出了一些设备回扣比例和支付节点的表格碎片,涉及多家医院,金额惊人。
· 最关键的,是一个名为“个人备忘”的文档片段,里面用一种独特的、混合了数字、字母和符号的编码,记录了一些交易信息,看起来像是李维自己发明的密码体系!
虽然内容不完整,编码也未完全破解,但这无疑是迄今为止获得的最直接、最核心的证据!它像一把钥匙,虽然还不能完全打开迷宫的大门,但已经指明了一条通往核心的捷径!
“立刻组织人手,全力破译李维的私人编码!”林万骁下令,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同时,加强对李维的监控和保护,防止狗急跳墙。我们要在他意识到之前,把这本‘账’彻底算清楚!”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官场重生从雪夜救大佬到权力巅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