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四个清吏司。
分别主管典章祭礼、官学、科举、外事
前头三个都是冯尚书和沈侍郎拿着。
贾故外事司就负责看着会同馆安排外藩进贡。
不过外藩使节、土司贡象、海东青、孔雀翎其实都很有意思。
贾故还是这一辈子第一次骑大象呢。
不过沈郡有两分倒霉,他跟着贾故当差第一日就踩了满脚象粪。
好在皇家珍奇园的管事很快就把这些乱七八糟的动物都带走了。
但沈郡也有好的一点,他十分善于学习。觉得外事司的通译用着不便,他便自己学起了番邦语言。
当然,贾故偶尔也学学,主要是怕手底下的人当面骂自己,他还傻笑当夸自己呢。
那可真是太丢人了。
不过,有的时候贾故也在感慨,如今自己可以写一本,穿越异世学多语种的时文了。
贾故这样感慨,却听沈郡来说,“大人,有西洋远人求见!”
等贾故起了看一眼的兴致。
沈郡才把人引来。
来者金发碧眼,皂袍黑袜,胸悬十字架,一口官话却带着浓重的鼻音,自称“贵族次子”汤姆,身后仆从抬着两口黑漆大箱,箱角包铜,磕得石阶叮当乱响。
被人引见到贾故跟前,上来就先掏出来两块银壳怀表,表盖“咔嗒”弹开,金指针滴答作响,阳光一照,晃得人眯眼。
汤姆躬身作揖,笑得见牙不见眼:“小礼不成敬意!但求天朝皇帝陛下恩准,容小臣建堂传教,普洒福音。”
贾故以前也认识一个汤姆,所以顺手就收下他的小礼物。
谁知一旁沈郡又小声与贾故说,“这位洋先生家是西边的大贵族,家里有一队能远航的船。他就是跟着家族的商船船到爪哇,又转航过来的。”
一时,贾故想谋反的心理达到了顶峰!!!
远洋船、贵族旗号,这要放进京城,还得了?
他面上却绷得纹丝不动,一整官袖,义正辞严道:“夷狄之教,不可妄传!本官断然不许!”
贾故本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不知道冯尚书是怎么知道这个事的。
第二日,冯尚书晃着紫金鱼袋踱进贾故值房,轻飘飘一句:“贾侍郎,本官听闻有西洋传教士来?被贾侍郎打发回去了?佛教亦是胡人传来,今不也遍地寺庙?海纳百川,方显天朝气度。”
贾故严重怀疑这老头就是故意给自己添堵。
他被噎得差点背过气,眼珠子一转,坏水顿时冒泡。
等冯尚书走后,他就让沈郡把那传教士找回来。
此时再见这个洋老头,贾故清咳两声,换上一副“为你好”的笑,拍着汤姆的肩说:“你要建堂,也行,得先给咱们天朝表忠心,进贡!且须是好东西,”
他仔细想了想,便细说,“纺织机、蒸汽机、自鸣钟、千里镜……或者有用的学识书籍,一概来者不拒!”
见洋汤姆瞪大蓝眼,贾故又凑近低语给人画饼忽悠,“你把东西送的多多的,让皇帝高兴了,陛下就能奖赏你,给你封官,让你传教。
如果你献的东西好的话,陛下甚至会给你封爵、赐地、赐婚。让你和你的孩子继续做贵族!”
可能是贾故这身官服的作用,汤姆竟信以为真,他激动得胡子直颤:“果真?!”
当下深鞠一躬,学着京师客套拱手道,“等我远航归来,得了官爵,定不忘贾大人恩德!”
就这样,第三日的时候,洋教士就兴冲冲领着仆从出京登船,帆索一扯,白帆鼓风而去。
贾故袖手而立,嘴角缓缓勾起,问沈郡,“你觉得会带东西回来吗?”
沈郡也不知道。但不妨他说些无错的场面话给上官听,“这位……不像一心修道传教,不注重名利之人,下官查阅过他们那里的风俗。次子送入修道院后,便不能继承贵族身份。但依这位的年纪和身份来看,他还没有成为主教,怕是急需要一些功劳……”
贾故听罢,他也不管这汤姆还回不回来。
反正是他自己要走的。
只要贾故能和冯尚书交代就行。
至于他要真把纺织机、蒸汽机带来,那贾故才不管他什么福音不福音的,先让贾家的纱机、磨坊、船坞“福音”起来再说!
就这样,再有一个月后。
因为之前皇家出了丧事,探春的婚期一延再延,被推迟到今日。
正日天未亮,宝玉便被唤起。
他穿一件大红蟒袍,腰束白玉钩,头戴束发金冠,少年眉眼因喜气越发俊秀。
探春却还在上妆,凤冠上十二旒轻颤,像一簇簇金蝶栖在云鬓。
她平日英气内敛,此刻胭脂一点,反倒显出几分女儿娇羞。
等善郡王府的迎亲彩轿停在街口后。
司礼嬷嬷一声“吉时请出”,宝玉便笑吟吟蹲身:“探春妹妹,我来背你!”
贾瑢在一旁轻捶他肩,“仔细摔了探春姐姐!”
探春又冲姐妹们笑了一下,才被贾珂蒙了宫盖头,被宝玉背起。
宝玉背着探春,回头看了一眼一屋子好不容易聚在一起的姐姐妹妹们,他心里沉甸甸。
从小一处嬉笑、一同论诗的姐妹们,一个个真的都散了。
鼓乐声中,花轿起行。
宝玉扶轿而立,眼眶微红,直到轿影远逝,他才垂袖轻叹,却被凤姐一把拽回:“傻宝玉,别愣着,快随你琏二哥陪客去!”
三日后回门日。
探春着大红通袖袍,由郡王府嬷嬷扶着,先给贾母行大礼。
老太太一把拉住,上下打量,见她面色红润、眉目舒展,心下便先松了口气。
探春也笑说:“王妃和善,家里规矩也简明,孙女儿一切都好。”
老太太想着探春是既不吃亏,也不逞强的性子,善郡王府再繁复,她也能料理得开。
便轻拍探春手背,温声说道:“既如此,日后安心做你的宗室娘子。”
探春含笑点头,“老太太放心,孙女儿省得。”
而在荣府另一边,吴大喜双手捧信,踩着青砖一路小跑,额角汗珠在烈日下闪光。“老爷,淮安急件!”
贾故正伏案通读历年一甲文章和各方批示,争取在其他人议论时言而有物,在下一科春闱占个考官位置。
但听淮安一名,他又赶忙搁笔,接过漆封竹筒。
拆开一看,是次子贾琛的亲笔。
他说上官要举荐他做淮安漕运管粮通判。
他觉得贾故先前送去的金答办事还行,就把留下用了。
让爹再给他送两个信得过的人来做帮手。
贾故看完捋须一笑。
他就说以他家老二的能力,有点眼色的都该懂的欣赏!
放下信纸,贾故抬眼看向自己身边得用的吴大喜、李顺、金宝几人。
贾故和颜开口,“你们谁愿去二爷跟前历练?月钱翻倍,若是让二爷用的好,老爷便许了你们脱籍给自己攒家业。”
吴大喜跟在贾故身边多年,他挠挠头,先咧嘴笑:“老爷在这儿,小的干什么都踏实。淮安路远,小的舍不得。”
一句话惹得众人莞尔。
李顺是这两年才被提上来的,他挺身而出说,“小的愿去!二爷待下宽厚,又能学本事,何乐而不为?”
金宝多在荣府值班,少有出去办差的时候,迟疑半晌才回话说,:“小的怕自己去了生疏地方,给二爷添麻烦。”
贾故起身,拍拍他肩:“傻小子,不出去闯,怎知天地宽?淮安虽远,但漕运管粮处最历练人。你去学了一身本事,攒几年家底,再回来孝顺父母养家里老小,不比窝在府院强?”
金宝性子有些随遇而安,又有些软耳朵,此时听老爷发话,又见李顺冲他挤眼,胸口一热,当即就改了主意说,“谢老爷栽培,小的愿意去学。”
贾故大笑,吩咐账房给二人预支三月月钱,另备四季衣裳并京城土仪。
次日黎明,李顺、金宝收拾妥当,拜别府门,踩着露水随车上路。
望着车马远去,贾故转身吩咐吴大喜:“你去选两个能办事的来,补他们的缺。”
见吴大喜应了,贾故又说他,“下回再有好缺,我也放你出去。”
吴大喜挠头憨笑,心里却打定主意,这辈子能赖在老爷身边最好。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红楼三老爷家人丁兴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