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赵阁老如此分析,贾故也是十分可惜,“就是嘞,那个时候我还仰慕太傅清名,畏惧天威,碍着二者,未曾敢多为侧妃算计。”
赵阁老笑他,“你老小子说的什么话,现在不仰慕不畏惧了?”
贾故放下曾经想让幼女一步登天的妄想,做了个无可奈何的表情,回道,“我是给您老交心,现在也仰慕、畏惧,但更求我全家平安富贵!”
赵阁老就知道贾故是这号人。
他想了一下,又说,“夏太傅还不算糊涂,把大皇孙的托付给了皇后。”
贾故知道他的意思,但他不愿意赵阁老把心偏向夏太傅那,就故作哀怨的说,“就说呢。别看太傅大人那日说的好,什么托侧妃照看皇孙,实际上,日后太子正位,夏、王两家随时可以抛开我家结盟。”
比起其他人家,赵阁老当然更在乎与他有姻亲、多年政治利益,还交心交底过的贾故家。
他当即站在贾故立场思考,后悔叹气道,“当初是我引你结交国舅府的。哪知道之后牵扯了这么多,要是没有侧妃入东宫这事,你还能清净的做能臣。”
这事有失有得,旁人不知道贾家抄家的命运,但贾故心里清楚,所以他倒不后悔这个,还十分庆幸,“幸好如此,不然皇帝送太上旧臣出京、回老家那一波,荣府都得折人。”
见贾故如此,赵阁老当即拍板做了决定,“反正你家是两代外戚,从后宫之争里脱不了身了,与其让他们主动下手,不如你先动手。你且带头请立太孙,把支持夏家的,还有翰林院那帮支持嫡长传承的老学究拉拢到你身后,为贾家保驾护航!
如此,褚家再来针对贾家,不管他们拿到的把柄是真是假,自会有人为你辩解。”
贾故细思片刻,可能是被赵阁老说的热血上头,他竟就这样冲动应了,甚至揣测说,“皇太孙养在宫里,说不得圣上和皇后都愿意呢。”
等赵阁老走。
贾故打算先在外装个委屈,讨个同情分,再给褚家找事。
他先唤来贾璋,让在城里混,熟人多的贾璋找人‘故意’撞破太子妃兄弟指使东宫舍人诬陷贾家的风言风语放出去。
贾璋听父亲说要请立皇长孙为太孙。他忍不住问:“父亲为何不等一等七妹的好消息?之前为她入东宫,咱们花了多少准备?”
有些心思,万万不能在大势所趋的时候显露出来。
贾故生气三儿不懂事,只跟他说,“那些心思,是为了让太子即位前,你妹妹能安稳适应宫中的。”
贾璋仍有不甘,只问父亲,“都是儿子想多了?”
当然不是。
但如今侧妃连个皇儿都没有。
若是一直没有亲生皇子,那和夏家联合,夺皇后尊位便是另一种夺嫡了。
贾故不耐烦提点这个白长进的儿子,“你先把事藏住了,才能成事!!
你父亲我是礼部侍郎!岂能因此此事,牵扯进东宫宫斗之中,让侧妃以底位出首冒犯太子妃,坏了贾家外朝官声。
但若是放任太子妃独大,侧妃在东宫连话都说不出。日子久了,谁把侧妃放在眼里?
不如给夏家底气,让他们和咱们一心,和褚家先争个明白。
至于太孙之事,贾家虽在此时表明立场,可世事多变,圣上身子骨好着呢!倒是你父我高寿,日后之事,就该你们兄弟为了家族百年,谨慎谋算了!”
贾璋听了这样一席话,知道父亲有正当打算,当即收了不甘,笑嘻嘻说,“儿子明白了,以后不会这样急躁了。”
但贾故深知,自己这几个儿子,都是自己羽翼下的啃老幼鸟,没出去飞过,便是跟在父母身边,学了捕猎本领,他也经不得父母领地之外的风雨。
贾故目光穿过窗棂,望向外面的景色,他问贾璋,“你可想和你二哥一般,出去过一过自己做主的日子?”
贾璋只以为亲爹是生气了,他忙解释,“都是儿子不好,父亲您别说这话,儿子还离不得您呢!还有岳丈姑父,他也离不得儿子呢!以后,父亲再做什么,儿子只听话不质疑……”
贾故被这不争气的儿子气笑了,没好气的说他,“记住你说的话,快滚出去办事!”
如此第二日后,贾故不等东宫反应过来安抚,直接在朝会上请奏,“臣礼部左侍郎贾故奏:太子嫡长子,天资聪慧,早蒙皇上、皇后亲教,又系太子元配所出,嫡长昭然。国本宜早定人心,请立为皇太孙!”
朝里其他人都被贾故惊了一跳。
特别是最近在礼部和贾故同进同出的沈尚书。
请立皇太孙这么大的事,贾故都没跟他商议。
这个时候,他下意识去看了一眼老神在在,没有任何意外神色的赵阁老,一时理解了冯尚书当初防备贾故的心意。
手底下有个和别人心意相通的二五仔,不得不防啊!
但他身后礼部右侍郎有不同看法。这种支持嫡长的做派,明明是他们这种出自翰林院清流该做的。
岂能让贾故抢先表态,这不是挑战他在其他支持嫡长一派的清流心中地位吗?
他看了一眼张阁老,见他未有反对之色,在沈尚书尚未想出应对时,跳出来说,“臣支持立太孙,长幼有序。国之大经,岂容缓图!请陛下垂恩,早立太孙,以安社稷!”
御座上,皇帝抬手,轻轻压下声浪,目光扫过班首,在贾故身上停了一瞬,又掠过赵阁老,唇角似笑非笑问:“贾侍郎所奏朕知道了,此事太子有何看法。”
此时满殿目光都到了太子身上。
太子蟒袍微动,出班时先抬眼扫了皇帝面色,又迅速垂下道,“皇孙年幼,资质尚浅,此时骤立国储,恐非所宜。”
贾故早料到太子不肯接茬,再拜叩首,语调愈发和缓:“皇长孙由陛下与皇后娘娘亲自抚养,朝夕受教,聪慧天成。正如陛下当年立太子,亦是天家传承有序,方使四海臣民安心。今皇长孙正当就学之龄,早定名分,正可使其励志向学,亦安百官兆民之心。”
常跟着贾故脚步走的王行当然觉得,支持养在皇后身边的大皇孙正好,但是他是太子表兄,太子都不表态支持的事,他也不好说啊。
这时,晋王逮到机会说话了,“父皇精神正健,当年立太子是为固国本,若再立太孙,未免过早。”
贾故怼他,“晋王殿下膝下有女无儿,故而觉得早。但臣以为,皇长孙正是受教之时,由陛下亲自教养,使其学得陛下英明果断之风,恰可保朝廷百年安稳。立太孙非急,实是谋远!”
话音落,殿上空气瞬间绷紧。
晋王脸色微青,却被有女无儿噎得回不出话。
太子这时都有点怀疑,贾家是想越过他直接拥立太孙了。
但他转念一想,大皇孙也是他亲子,还是在母后膝下教养的。立了太孙,的确能让东宫位置更稳。
想到此,他悄悄抬眼,望向御座上的皇帝,唇角微动,终究没有再出声反驳。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红楼三老爷家人丁兴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