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江辰的工作节奏稳定而紧凑。上午,他通常会安排与街道不同科室的负责人谈话,了解各条线的工作情况、存在的困难和他们的想法。下午,他则带着党政办主任李莉,开始深入各个社区实地走访。
他没有提前通知,也没有让社区安排特定的参观路线,更像是随机走访。他去看过新建的商品房小区,也钻过狭窄的老旧胡同;与热情的社区志愿者聊天,也倾听满腹牢骚的居民抱怨。
这种不带滤镜的走访,让他迅速对清江街道有了更立体、更真实的认知。他看到了现代化物业管理下的井然有序,也看到了老旧小区里管线老化、公共空间被挤占的窘迫;感受到了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会到了他们面对具体生活难题时的无奈与焦灼。
而“清河苑”小区,是他走访的重点,也是他感触最深的地方。
这个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小区,基础设施老化严重。江辰走在小区里,能看到斑驳的外墙、坑洼的路面、以及因为缺乏物业管理而显得有些杂乱的公共环境。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居民们强烈的改造意愿。
在小区中心的小花园里,几位晒太阳的老人围住了江辰。
“领导,您是街道新来的主任?可得帮我们想想办法啊!”一位坐着轮椅的老大爷抓住江辰的手,语气激动,“我这把年纪,上下楼比登天还难!就盼着能加装个电梯!”
“是啊,江主任,”旁边一位大妈补充道,“不光电梯,这下水道三天两头堵,外面下大雨,我们屋里就下小雨!反映了多少次,就是没人来彻底修!”
江辰耐心地听着,不时在本子上记录着。“老人家,您别急,慢慢说。加装电梯,咱们楼栋的居民意见统一吗?”
“我们这单元都同意!早就签过字了!可报到上面,就说要整个小区统一规划,然后就没下文了!”老大爷叹了口气,“我们也知道难,可总不能一直这么拖着啊……”
江辰又走访了几户住在高层的老人家庭,情况类似。对于加装电梯和整体改造,大部分居民是支持和期盼的,所谓的“群众工作难做”,似乎并不完全成立。
他还注意到一个细节,小区里几栋临街的居民楼一层,原本设计为储藏室或公共空间,如今大多被破墙开洞,改成了小商铺、理发店甚至小餐馆,油烟噪音扰民问题突出,也存在着不小的安全隐患。而这些改造,显然没有得到正规的审批。
“李主任,这些临街破墙开店的情况,之前有没有整治过?”江辰指着那些店铺问道。
李莉脸上露出一丝为难:“江主任,这个……情况比较复杂。有些是很多年前的历史遗留问题,有些……可能也涉及到个别住户和某些方面的关系。之前也尝试规范过,但阻力很大,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江辰点点头,没有再多问,但心里已经大致有数。清河苑的问题,绝不仅仅是“群众意见不一”那么简单,很可能触及了某些不规范经营背后的利益,甚至可能存在权力寻租的空间。张海山之前的推诿和杨国威的“稳妥”,或许都与此有关。
这天下午,江辰刚回到办公室,就接到区委办的通知,第二天上午召开全区防汛救灾总结暨安全生产工作部署会议,要求各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参加。
江辰将会议通知内容记下,正准备让李莉通知杨书记,杨国威却敲门进来了。
“江主任,区委的会议通知收到了吧?”杨国威笑着坐下,“明天我们一起去?”
“好的,杨书记。”江辰点头。
“另外有件事,”杨国威看似随意地提起,“区里最近在摸排各街道明年的重点项目,催报计划。我们街道之前报的那个‘清江社区服务中心升级改造项目’,我看了一下,觉得还可以再斟酌。毕竟财政资金紧张,是不是先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更紧要的刀刃上?比如一些应急的修补补。那个服务中心,虽然旧点,但功能还算齐全嘛。”
江辰心中一动。这个社区服务中心升级项目,是他在查阅往年计划时看到的,旨在为辖区居民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公共服务,也是他比较关注的一个民生项目。杨国威此刻提出“斟酌”,用意颇深。是想试探他对资金安排的态度?还是想以此平衡他关注“清河苑”带来的压力?
“杨书记,您的顾虑有道理。”江辰没有直接反驳,而是平和地说,“资金确实要精打细算。不过,社区服务中心直接面向群众,其服务能力和环境水平,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感受。我看这样,明天开完会,我们找个时间,一起去现在的服务中心实地看看,再结合其他项目的轻重缓急,综合权衡一下,您看如何?”
他没有轻易否定杨国威的建议,而是提出了更务实的调研方法,将决策建立在事实基础上。
杨国威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笑道:“好,江主任考虑得很周全,那就按你说的,先看看再说。”
送走杨国威,江辰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基层的工作,就像这窗外的景象,看似平静,内里却交织着各种复杂的诉求和博弈。他深知,自己这位新来的主任,每一个决策,每一步行动,都在被人仔细观察和解读。
他拿起笔,在日程表上郑重地写下:“调研:1. 清河苑临街商铺整治可行性;2. 社区服务中心现状及升级必要性。”
沉入基层,才能摸到实情。而摸清实情,才是破局的第一步。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仕途之巅:从中央选调生起航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