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清河市发生的一起涉及环保、民生与政府公信力的网络舆情事件,突如其来地考验着以江辰为班长的市委市政府的危机应对能力和现代治理水平。事件起因是,有网友在知名社交平台和短视频App上发布视频,反映清河市下属的青河县某工业园区周边河流水体颜色异常,伴有刺鼻气味,质疑有企业偷排污水,并配发了看似触目惊心的画面和情绪化的文字。视频迅速发酵,登上同城热搜,引发网民广泛关注和大量转发评论,矛头直指当地政府监管不力,甚至出现“牺牲环境换Gdp”、“官商勾结”等激烈言论。
舆情初现时,青河县方面按照常规流程,内部核实后准备了一份情况说明,试图通过官方账号进行回应,称“经初步排查,未发现企业偷排行为,水体异常可能与近期降雨和地质因素有关”,并承诺继续调查。这种“捂盖子”式的、缺乏实据的回应,不仅未能平息舆论,反而如同火上浇油,引发了网民更强烈的质疑和嘲讽,认为政府敷衍塞责,舆情进一步升级。
消息迅速报到了市委宣传部和江辰的案头。江辰敏锐地意识到,在全民麦克风时代,应对此类舆情,传统的“堵、瞒、拖”方式已经行不通,必须转变思维,秉持公开透明、实事求是、快速反应的原则。他立即指示:第一,立即启动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响应机制,成立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环保、水利、工信、青河县委县政府等组成的联合工作组。第二,工作组立即赶赴现场,进行专业、彻底的调查,不仅要查水体,还要查周边所有涉水企业,不留死角。第三,市委宣传部立即通过权威平台发布首份通报,坦诚告知公众市委市政府已高度关注并成立工作组正在调查,承诺将及时公布结果,回应社会关切。第四,注意收集梳理网民意见,对合理质疑要诚恳对待,对谣言要及时澄清。
联合工作组抵达青河县后,兵分多路:环保监测人员对涉事河段及上游企业排水口进行多点位、高频次采样检测;水利专家勘察河道地质和水文情况;工信部门排查园区内所有企业环保设施运行和排污许可情况;纪委监委人员同步介入,调查是否存在失职渎职行为。整个过程邀请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媒体记者现场监督。
调查紧张进行的同时,网络上的质疑声并未停止,甚至有自媒体挖掘出该园区一家化工企业几年前曾因环保问题被处罚的“旧账”,进一步加剧了公众的猜疑。面对压力,工作组顶住干扰,坚持以科学数据和事实为依据。
经过连续三十多个小时的奋战,调查取得关键进展。专业检测报告显示,水体异常主要因河底沉积的少量硫化物在近期持续降雨和气温升高条件下翻起所致,属自然现象,但监测也发现园区内一家造纸企业存在污水预处理设施运行不正常、排放指标临界的情况。地质勘察未发现污染源。纪委监委初步排查未发现公职人员违纪违法问题。
掌握了确凿证据后,江辰连夜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审定最终调查结果和回应口径。他强调,回应必须直面问题,有一说一,既不夸大,也不缩小。第二天上午,清河市通过官方渠道举行了专题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首先公布了完整的调查结果,用详实的数据和专家解释说明了水体异常的主因是自然因素,同时坦诚指出了涉事造纸企业存在的环境管理问题及依法处罚决定。发布会还公布了园区所有涉水企业实时在线监测数据链接,欢迎公众随时监督。对于网民关心的历史问题、监管责任等,发言人不回避、不袒护,一一做了说明,并公布了加强后续监管的具体措施。整个过程透明、专业、诚恳。
权威、翔实、坦诚的回应,迅速扭转了舆论风向。大多数网民对政府的处理态度和效率表示认可,舆情快速平息。涉事企业被依法严处,环保部门举一反三,在全市开展环保大排查大整治。
这次成功的舆情应对,给江辰和清河市党政班子上了深刻的一课。它再次证明,在信息时代,执政者必须直面舆情,提升媒介素养和危机公关能力。应对舆情,本质上是应对民心。封堵和敷衍只会丧失信任,公开和担当才能赢得主动。事后,江辰推动市委中心组专题学习了网络舆情应对和意识形态工作相关内容,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提升通过社情民意把握社会脉搏的能力,将应对舆情的过程作为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凝聚共识的契机。网络舆情的考验,锤炼了清河市党政班子在复杂环境下驾驭局势的执政智慧,也为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启示。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仕途之巅:从中央选调生起航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