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部环境变化带来冲击的同时,清河市内部旨在破解深层次矛盾的改革攻坚也进入了最为艰难的“深水区”和“攻坚期”。相较于前期容易推进的、共识度高的改革事项,现阶段触及的利益调整更加深刻,涉及的体制机制障碍更加顽固,遇到的阻力也更为复杂和隐性。能否在关键领域改革上取得实质性突破,直接关系到高质量发展能否真正落地生根。江辰深知,改革关头勇者胜,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智慧,破除阻力,杀出一条血路。
开发园区优化整合改革遭遇了实质性阻力。方案进入具体操作层面后,涉及被整合园区的机构撤并、人员分流、资产划转、债权债务处理等敏感问题,矛盾集中爆发。一些园区干部担心失去职位、待遇受影响,工作积极性受挫,甚至出现消极观望、拖延应付的现象。园区所在地的区政府,担忧税收分成减少、经济数据被稀释,对整合工作配合度不高。原有园区旗下的平台公司,涉及资产重组和业务调整,利益博弈激烈。改革一度陷入“上面热、下面冷”、“雷声大、雨点小”的困境。面对阻力,江辰没有退缩,他主持召开专题会议,明确表示改革方向不容动摇,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同时,他要求组织部门、人社部门、国资部门牵头,制定更加细致、公平、可操作的人员安置方案和资产处置方案,确保干部职工的合法权益,做到“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平滑过渡。对整合后的新园区,明确功能定位和考核导向,建立利益共享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和必要的组织调整,整合改革逐步破冰,但过程充满艰辛。
市属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步入深水区。对几家业务重叠、竞争力不强的国企实施合并重组时,遇到了企业领导层强烈的抵触情绪。企业负责人不愿失去独立法人地位和经营自主权,中层干部担心岗位不保,普通职工忧虑身份转换和待遇变化。重组涉及的资产评估、人员安置、文化融合等问题极其复杂。个别企业甚至出现瞒报资产、突击花钱等行为。江辰指示国资委党委要切实负起主体责任,加强党的领导,深入做好思想工作,讲清重组是为了企业更好发展的道理。他亲自与重点企业主要负责人谈话,听取意见,阐明大局。同时,要求重组工作依法依规、公开透明进行,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对改革中敢于担当的干部给予支持,对设置障碍的进行严肃批评教育甚至调整。经过多轮艰苦谈判和协调,重组方案得以艰难推进,但其间的博弈和妥协,远超预期。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面临隐性壁垒。在推动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建立健全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技术成果转化、探索数据要素流通规则等方面,虽然政策文件已经出台,但实际操作中,传统的行政思维、部门利益、地方保护主义依然构成无形障碍。例如,“标准地”出让在具体地块落实时,常因规划调整、拆迁难题、配套设施等原因推进缓慢;人才流动仍受编制、身份、社保等限制;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细则不明确,科研人员积极性不高;数据共享开放存在安全担忧和部门壁垒。这些改革涉及深层次的权力调整和规则重建,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江辰推动建立改革任务台账,定期督查通报,对推进不力的进行约谈,试图通过压力传导打破“中梗阻”。
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遇到新问题。在推行“一业一证”、“证照分离”等改革中,部分垂直管理部门以上级规定不明确、系统不兼容、风险难把控为由,推动缓慢。一些改革措施在基层落地时变形走样,例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在某些领域演变为随意检查、多头检查,企业负担未减反增。中介服务市场不规范、收费不透明等问题凸显。江辰要求,对各项改革举措落实情况开展“回头看”,聘请第三方进行暗访评估,对发现的问题公开曝光、限期整改。他强调,优化营商环境没有完成时,必须持续对标先进,刀刃向内,自我革命。
面对改革攻坚中的重重阻力,江辰展现出坚定的改革决心和灵活的策略运用。他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对方向明、见效快的改革,率先推进;对涉及面广、需要试点的改革,先行先试,积累经验再推广。他注重凝聚改革共识,通过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干部培训等方式,引导干部深刻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强化责任担当,将改革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大胆探索。
改革攻坚的过程,充满挑战,甚至伴随着阵痛。但每突破一个关口,清河市发展的制度基础就更加稳固一分。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唯有保持战略定力,勇于担当,讲究方法,才能趟过深水区,啃下硬骨头,为清河市的高质量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道路。这场内部改革攻坚战,正在考验着执政者的勇气、智慧和毅力。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仕途之巅:从中央选调生起航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