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创新试点工作进入深水区后,预想中的和未预料到的各种阻力开始以更具体、更尖锐的形式显现出来。这些阻力并非源于对改革方向的否定,而是深植于原有的体制机制惯性、既定的利益格局、固化的思维模式以及现实的操作困境之中。能否准确识别这些阻力,并采取有效的策略予以化解,直接关系到试点工作的成败。江辰密切关注着试点推进的每一个环节,对出现的阻力既不回避,也不冒进,而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深入剖析根源,精准施策,力求在破解难题中将试点推向深入。
“亩均论英雄”集成试点遭遇的阻力最为直接,主要来自企业层面的适应性挑战和公平性质疑。当经开区初步的企业综合评价结果出炉,并尝试与资源要素配置初步挂钩时,引起了不小波澜。部分被列为A类的优质企业表示欢迎,认为这有利于优价优质。但更多处于b类、c类,特别是c类的企业,反应强烈。这些企业多为传统制造业,能耗、排放相对较高,转型升级需要时间和投入。他们担心,差别化的电价、水价、排污权交易成本等政策一旦严格执行,将大幅增加运营成本,挤压本已微薄的利润空间,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生存困难。有企业负责人直接找到管委会,质疑评价指标的合理性,认为没有充分考虑行业特性、发展历史和承担的社会责任,有“一刀切”之嫌。部分企业甚至对数据采集的准确性提出异议,认为可能存在误判。更深层次的担忧是,担心这种分类会形成“标签效应”,影响银行信贷、项目申报和市场声誉,导致“强者恒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
面对企业层面的阻力,江辰指示经开区管委会,绝不能简单粗暴地强制执行,必须注重策略和方法。化解策略包括:一是加强沟通解释,优化评价体系。组织工作专班逐一走访重点企业,面对面解读政策初衷和实施细则,耐心听取意见。邀请行业协会、专家学者参与,对评价指标进行复审和动态优化,使其更科学、更贴合不同行业实际。对历史贡献大、当前确有困难的企业,设置合理的过渡期和缓冲政策。二是强化精准帮扶,避免简单惩罚。对c类企业,并非一罚了之,而是启动“一企一策”的转型升级辅导,帮助企业诊断问题,提供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管理提升的方案和信息,积极协助其争取相关扶持政策,引导其迈向A、b类。三是确保程序公正,接受社会监督。完善数据核查和异议申诉机制,聘请第三方机构参与数据核验,确保评价结果经得起检验。评价过程、结果及应用情况适度公开,接受企业和社会监督,防止权力寻租。
“社区治理共同体”试点面临的阻力则更为复杂微妙,核心在于多元主体间的权力重构与利益平衡。在街道推动建立由社区党组织统领,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协商共治平台时,原有的权力平衡被打破,引发了新的博弈。部分业委会认为自身是业主代表,对物业管理和小区事务拥有决策权,不愿接受社区党组织的“过度”指导。一些物业公司则习惯于传统的“管理”角色,对需要与业委会、居民多方协商感到不适应,担心增加管理成本、影响效率。部分驻区单位认为社区事务是街道和居委会的职责,参与积极性不高。居委会则感到权责不对等,协调难度大,容易陷入事务主义。居民参与也存在“精英化”倾向,往往是少数活跃分子参与,大多数居民“搭便车”。
化解此类阻力,江辰指导试点街道采取以下策略: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明确核心地位。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在组织架构、议事规则、人员选配等方面确保党组织的主导权,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二是厘清权责边界,构建共赢规则。通过制定章程、公约等形式,明确各方在社区治理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特别是细化业委会、物业公司的职责边界和服务标准,建立基于契约的协作关系。三是搭建有效平台,提升参与效能。优化议事协商流程,引入专业社工、法律顾问等力量,提升协商的专业性和有效性。探索“积分制”、“荣誉表彰”等激励机制,鼓励更多居民参与。四是聚焦民生实事,增强获得感。从群众反映强烈的停车难、环境差、活动空间不足等具体问题入手,通过共同体协商解决,让各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看到实效,增强对共同体的认同感。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遇到的阻力则更具技术性和体制性,突出表现为数据壁垒的顽固性与安全风险的担忧。虽然市委市政府三令五申,但部门间数据共享依然存在“不愿、不敢、不会”的问题。一些部门视数据为部门资产和权力来源,担心数据共享后自身地位被削弱,或以数据安全、个人隐私、行业法规等为由,设置共享障碍。数据标准不统一、系统不兼容等历史遗留问题也制约了数据融合。同时,数据授权运营涉及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复杂法律问题,以及数据泄露、滥用等安全风险,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心存顾虑,行动谨慎。
对此,江辰推动数据局等部门多管齐下:一是强化顶层统筹,打破部门壁垒。由市委深改委、市政府出台专门文件,明确公共数据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打破部门数据垄断。建立强有力的市级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对无正当理由拒不共享数据的进行通报和问责。二是完善标准规范,筑牢安全防线。加快制定全市统一的公共数据分类分级、脱敏脱密、安全审计等标准规范,为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提供制度保障。加大信息安全投入,建设安全可信的数据基础设施。三是创新运营模式,明晰利益机制。探索“授权运营+监管”的模式,引入国有资本主导、市场机制运作的数据运营公司,明确数据使用范围和收益分配方式,确保公共利益和数据安全。四是开展试点应用,展现数据价值。率先在普惠金融、交通治理、民生服务等社会关注高、风险可控的领域开展示范应用,让各部门和社会公众直观感受数据融合带来的效益,化解疑虑。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仕途之巅:从中央选调生起航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