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跃迁的颠簸感远超以往,仿佛整个宇宙都在撕扯着“守望者7号”的船体。当剧烈的震动和空间扭曲感终于平息,舰桥内弥漫着一种劫后余生的寂静,以及刺鼻的臭氧和过热金属的气味。
“跃迁结束!引擎过载严重,核心温度临界!进入紧急冷却程序,七十二小时内无法再次进行长距离跃迁!”飞行员的声音带着疲惫和后怕。
“报告我们的位置!”韩冰第一时间问道,她的脸色比平时更加苍白,连续的高强度精神力和异能消耗让她也感到了深深的疲惫。
陈守义扑到星图控制台前,双手飞快地操作着,脸色越来越难看:“无法定位!星图数据库与当前观测到的星空背景匹配度低于百分之五!我们……我们偏离预定坐标太远了,可能跳跃到了某个未被记录的偏远星域,甚至可能是……另一个悬臂!”
这个消息让所有人的心都沉了下去。在浩瀚的银河中迷失方向,其危险性不亚于面对“倾听者”的舰队。
“舰体损伤报告?”韩冰继续问道,声音依旧稳定。
“护盾发生器损坏百分之四十,需要更换关键部件。部分外部传感器阵列在跃迁过程中脱落。幸运的是生命维持系统和主结构完好。”工程师的报告传来。
“优先修复传感器和基础导航系统。”韩冰下令,“我们需要知道自己在哪,以及周围有什么。”
在工程师们紧张抢修的同时,苏婉和陈守义立刻投入到对带回的“战利品”进行分析的工作中。
苏婉在隔离实验室中,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静滞容器”。里面保存的是地球水稻和小麦的古老基因样本,处于完美的休眠状态。“这些样本的基因序列非常纯净,远超壁垒现有的任何种子库……如果能成功培育,可以极大改善我们的粮食供给。”她向韩冰汇报,语气中带着一丝欣慰。这意味着即使远离地球,他们也能保有重建农业的基石。
然而,更让她震惊的是另一个容器中的样本——那是一种从未见过的、如同蓝色水晶般的蕨类植物样本。“初光”将其标记为“高环境适应性与能量富集体”。
“陈教授,你来看看这个!”苏婉通过通讯器呼叫。
陈守义赶来,看到扫描数据后也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这种植物的叶绿体结构……它似乎能直接吸收并转化多种波段的宇宙辐射和微弱的地热能!这简直是天生的外星环境改造利器!”
其他的容器中,还保存着一些小型、结构奇特的生物胚胎,以及几种处于惰性状态的、散发着微弱秩序波动的微生物菌株。这些“火种”的价值,远超他们的想象,不仅是文明的备份,更是他们未来在陌生星球立足的可能保障。
与此同时,陈守义开始全力破解从“起源方舟”核心数据库下载的海量信息。数据损毁严重,大部分都变成了无法解读的乱码,但他还是从中剥离出了一些关键的碎片:
一副更加详尽的局部星图,标记了几个闪烁着微光的地点,旁边标注着古老的“星火”文字,其中一个距离他们目前位置似乎相对较近的坐标,被标记为“观测前哨-第七”。
关于“源初冰息”的零星记载:提及这是一种源于宇宙秩序本源的力量,并非后天修炼而成,而是某种“烙印”或“传承”,是开启某些上古“守护者”设施的“钥匙”。这也解释了为何“终末回响”对韩冰如此重视。
一段极其模糊的历史记录碎片:提到了“守护者”与“熵增之影”之间爆发的“第一次净化战争”,战争的结果是“星火网络”重创,“熵增之影”被暂时击退至“虚空边缘”。
“有线索了!”陈守义兴奋地将那份残缺的星图投射到主屏幕上,“这个‘观测前哨-第七’,根据残留的坐标参数和宇宙背景辐射推算,可能就在我们当前星域附近!如果它能正常运行,我们就能重新定位,甚至可能联系上其他‘星火’节点!”
希望的火花再次燃起。
然而,现实的问题依然严峻。“守望者7号”受损,无法长距离跃迁。他们需要先找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区域进行休整和修复。
“启动最大范围被动探测,扫描周边星域,寻找可供临时停泊的行星系或资源点。”韩冰命令道。
经过数小时的扫描,他们发现了一个位于三光年外的、拥有一颗中年恒星的星系。星系内探测到第三颗行星(一颗气态巨行星)的轨道上,存在一个较大的、金属反应异常的信号源,似乎是一个……人造物体?或者是巨大的陨石?
“就去那里。”韩冰做出了决定,“无论是废弃的空间站还是富含矿产的小行星,都能为我们提供急需的资源和喘息之机。”
“守望者7号”拖着伤痕累累的船体,启动低功率的常规推进器,向着那个未知的信号源缓缓驶去。这一次,他们不再是带着明确目标的远征,而更像是在黑暗森林中摸索前行的迷途者,怀揣着古老的“火种”与微弱的“数据曙光”,寻找着下一处可以落脚的方舟。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末日重启:炼狱狂枭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