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灯的红光在老城区狭窄的巷道里褪去时,晨雾正裹着潮湿的气息漫过斑驳的青砖墙。张明被押上警车的那一刻,巷口围观的居民脸上既有释然,也藏着一丝不安——这个盘踞老城区三年的盗窃惯犯落网了,但谁都知道,这片迷宫般的老街区里,隐藏的风险远不止一个张明。李队,张明已经移交看守所,审讯室那边正在突审,他嘴里还挺硬,只承认部分盗窃事实。年轻警员小林快步追上刚从警车旁转身的李建国,递上一份审讯初步记录。李建国今年四十出头,肩膀宽阔,眼神锐利,额角的一道浅疤是当年抓捕毒贩时留下的印记,他盯着老城区蛛网般交错的巷道,眉头拧成了疙瘩。
硬骨头也得啃下来。李建国的声音带着沙哑,张明在老城区潜伏三年,专挑独居老人下手,不可能没同伙,也不可能只干了盗窃这一件事。你没发现吗?他落网时身上带着的那串钥匙,有一半都不是失主家的。小林一愣,赶紧翻看记录:您是说……他可能还在帮别人盯着什么?
老城区这地方,房屋老化、巷道狭窄,监控覆盖率不足三成,独居老人占比超过四成,是安全隐患的重灾区。李建国抬手抹了把脸上的雾水,张明的案子只是个导火索,局里已经批准,联合社区开展为期三个月的老城区安全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是隐患排查和独居老人保护。你跟我去社区对接,现在就启动工作。
老城区的社区服务中心挤在两栋老楼中间,斑驳的门牌上“和平社区”四个字已经褪色。社区主任王秀兰是个五十多岁的大姐,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见到李建国两人,立刻迎了上来,手里攥着厚厚的一叠资料:李队,可把你们盼来了!张明这小子害苦了咱们社区的老人,现在他落网了,你们可得趁这个机会,好好把老城区的安全问题理顺了。
王主任,我们正是为此而来。李建国接过资料,里面是社区登记的独居老人信息,足足有一百三十二位,这次行动分三步走:第一,全面排查安全隐患,重点是消防、用电、用气,还有堵塞消防通道、私搭乱建这些问题;第二,建立独居老人专项保护机制,联合社区志愿者搞定期探访;第三,深挖张明的同伙和遗留案件,彻底净化老城区的治安环境。
王秀兰连连点头,从抽屉里拿出一张老城区平面图,上面用红笔圈出了十几个重点区域:这些地方都是老旧平房区,电线还是几十年前的铝线,私搭乱建特别严重,去年就差点着火。还有这几户老人,子女都在外地,年纪大了行动不便,之前都被张明骚扰过,心理阴影不小。李建国的手指落在地图上一个标着福安里37号的红点上:先从这里开始,李桂兰老人,对吧?张明落网前最后一次作案就是她家,被盗了两千块养老金,老人吓得好几天不敢出门。
福安里是老城区最偏僻的一片平房区,巷道窄得只能容一人通过,两侧的房屋墙体斑驳,伸出的晾衣架几乎要碰到一起。李桂兰老人的家门虚掩着,门上的铁锁已经生锈,是张明上次撬门后留下的痕迹。听到敲门声,屋里传来一阵迟疑的脚步声,片刻后,门被拉开一条缝,露出一张布满皱纹的脸。
李警官?王主任?李桂兰老人认出了他们,眼神里的警惕慢慢褪去,多了几分委屈,你们来了……快进来坐,屋里乱得很。屋里光线昏暗,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煤气味。李建国刚进门就皱起了眉,目光扫过墙角的煤气罐——软管已经龟裂,接口处还在微微漏气。大妈,您这煤气罐怎么不换软管?太危险了!
李桂兰叹了口气,摸索着给两人倒茶:年纪大了,眼神不好,也不知道这管子坏了。子女在外地打工,一年也回不来一次,我自己也折腾不动……小林立刻拿出随身携带的安全检查登记表,逐条记录:大妈,您这电线也得换,都是老化的铝线,容易短路起火。还有窗户,没有防护栏,晚上睡觉不安全。
李建国看着老人空荡荡的客厅,心里不是滋味。张明落网后,他们查到老人被盗的不仅是养老金,还有一枚陪伴她几十年的银镯子,那是老伴留下的遗物。大妈,您放心,我们这次来,就是帮您解决这些问题。社区会安排人给您换煤气软管和电线,安装防护栏,以后还有志愿者定期来看您。
就在这时,老人突然想起什么,颤巍巍地从枕头底下摸出一张纸条:李警官,还有个事……张明落网前几天,我总觉得窗外有人徘徊,有一次我半夜起来喝水,看到一个戴黑色帽子的男人在巷口盯着我家,我吓得没敢出声,后来在窗台上发现了这个。纸条是从烟盒上撕下来的,上面用铅笔写着一串数字:37-5-12。李建国接过纸条,指尖摩挲着粗糙的纸面,眼神变得凝重:大妈,您还记得那个男人的长相吗?身高体型大概什么样?
看不清,天太黑了,只看到他戴着帽子,个子挺高,走路挺沉的。李桂兰老人摇摇头,我当时以为是张明的同伙,没敢声张,想着等你们来再说。李建国把纸条收好,对小林使了个眼色:这个线索很重要,回去立刻查一下这串数字是什么意思。王主任,麻烦你先安排人过来处理老人家里的安全隐患,我们再去下一户看看。
离开李桂兰家,两人又走访了附近几户独居老人。每一户都或多或少存在安全问题:王大爷家的消防通道被杂物堆满,张奶奶家的电暖器已经用了十几年,电线外皮都开裂了,赵爷爷因为腿脚不便,家里的垃圾堆积如山,散发着异味。更让人揪心的是,有几位老人因为之前被张明骚扰过,变得极度警惕,甚至不愿意开门,需要王主任反复劝说才能进门。李队,你看这老城区的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小林一边记录一边叹气,这些老人大多行动不便,信息闭塞,既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也容易因为安全意识不足引发意外。李建国停下脚步,看向不远处一栋倾斜的二层小楼,墙面已经出现明显的裂缝,门口挂着危房勿近的警示牌,但窗户里隐约有灯光。那栋楼怎么还有人住?
是陈老爷子,八十多岁了,无儿无女,一辈子都住在这栋楼里。王主任无奈地说,我们劝过他好几次,让他搬到社区养老院去,他死活不肯,说这是祖上传下来的房子,不能丢。这房子已经被鉴定为危房了,一到下雨天我们就提心吊胆。三人走到小楼门口,敲门许久,里面才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谁啊?陈老爷子,我是社区的王秀兰,跟派出所的李警官来看您了。
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位头发花白、背驼得厉害的老人出现在门口,手里拄着一根拐杖,眼神浑浊:来看我?是不是又想劝我搬家?我不搬!老爷子,我们不劝您搬家,就是来看看您家里有没有安全隐患。李建国放缓语气,最近老城区在搞安全整治,我们给您检查检查电线煤气,再给您装个紧急呼叫器,以后有事您一按,我们就过来了。
陈老爷子犹豫了一下,侧身让他们进门。屋里弥漫着一股霉味,地面坑坑洼洼,屋顶的椽子已经发黑,几根电线随意地搭在墙上,摇摇欲坠。我这房子,住了一辈子了,没事。老人嘴硬道,你们不用瞎忙活。老爷子,您看这电线,都快断了,万一短路起火,后果不堪设想。小林指着墙上的电线说,还有您这煤气罐,放在卧室里,多危险啊。陈老爷子沉默了,半晌才叹了口气:我也想换,可我这腿脚,出门都难,怎么换啊?
您不用操心,我们来帮您换。李建国说,社区已经联系了施工队,专门给老城区的独居老人免费整改安全隐患。今天我们先给您登记,明天施工队就过来。就在这时,小林突然注意到墙角的一个铁盒子,上面落满了灰尘,但锁是新的。老爷子,这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啊?
陈老爷子眼神闪烁了一下,赶紧用拐杖挡住铁盒子:没什么,都是些旧东西。李建国察觉到老人的异常,心里一动。他想起李桂兰老人提供的纸条,37-5-12,福安里37号是李桂兰家,那5和12会不会是门牌号或者其他标记?而陈老爷子这栋楼,正好是福安里5号。老爷子,您这房子是福安里5号对吧?您知道12是什么意思吗?比如12号房间,或者12号储物间?
陈老爷子的身体明显僵了一下,嘴唇动了动,却没说话。王主任在一旁补充道:陈老爷子这栋楼,以前是个小旅馆,后来改成了民居,每层都有十几个房间,现在就他一个人住。李建国心中有了猜测,他慢慢走到铁盒子旁边:老爷子,您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比如有人让您保管什么东西,或者威胁您什么?您别怕,我们是警察,能保护您。
沉默了足足五分钟,陈老爷子才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泪光:李警官,我……我对不起你们。张明那小子,半年前找到我,说让我帮他保管一个东西,放在我这栋楼的12号房间,给我五百块钱。我一时糊涂,就答应了。后来我听说他专偷独居老人,就想把东西还给他,可他威胁我说,要是敢说出去,就杀了我。12号房间在哪?李建国立刻追问。陈老爷子拄着拐杖,领着他们上了二楼,走到最里面的一个房间门口。房间的门是木制的,已经腐朽,上面的编号12依稀可见。李建国让小林和王主任退后,自己掏出工具,小心翼翼地撬开了门锁。
房间里弥漫着一股刺鼻的霉味,堆满了杂物。李建国仔细搜查,在一个破旧的行李箱里发现了一个黑色布袋,打开一看,里面装着十几部老人手机、几块手表、还有一些金银首饰,正是之前多位独居老人报案丢失的物品。更让人震惊的是,布袋底部还藏着一把改装过的管制刀具,以及一叠打印着老城区独居老人信息的纸张,上面标注着易下手,无子女等字样。
这些信息,都是张明从社区偷来的?小林看着纸张上的详细记录,愤怒地说。不一定。李建国拿起纸张,仔细翻看,你看这上面的字迹,和张明的笔迹不一样,而且有些信息是最新的,张明已经被捕一周了,不可能更新。这说明,他确实有同伙,而且这个同伙很可能还在老城区活动,甚至可能就在社区内部。
回到社区服务中心,李建国立刻召集专项行动小组开会。会上,他们把张明的审讯记录、从陈老爷子那里找到的证据,以及李桂兰老人提供的纸条结合起来分析。37-5-12,应该是张明和同伙约定的交接地点,37号是李桂兰家,5号是陈老爷子家,12号是藏匿赃物的房间。李建国指着地图说,现在可以确定,张明有一个同伙,身高较高,熟悉老城区地形,而且可能掌握着最新的独居老人信息。我们接下来要做两件事:一是继续排查安全隐患,同时暗中走访居民,寻找关于这个同伙的线索;二是加快建立独居老人定期探访制度,给每位独居老人安装紧急呼叫器,登记详细信息,不让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
接下来的半个月,老城区里随处可见穿着警服和红马甲的身影。警方和社区工作人员分成十几个小组,挨家挨户排查安全隐患:更换老化电线、修补破损煤气软管、安装防护栏和烟雾报警器,清理堵塞的消防通道,拆除私搭乱建的棚屋。施工队的轰鸣声、志愿者的敲门声、老人的道谢声,交织在老城区的巷道里,驱散了之前的压抑和恐惧。
小林负责的小组主要对接独居老人,给他们安装紧急呼叫器。这天,他们来到独居老人赵阿姨家,刚进门就闻到一股浓烈的药味。赵阿姨躺在床上,脸色苍白,见到小林他们,挣扎着想坐起来:小林警官,你们来了……不好意思,我昨天摔了一跤,腿动不了,也没法给你们开门。小林赶紧上前扶住她:赵阿姨,您怎么不打电话给我们?我们不是给您装了紧急呼叫器吗?
赵阿姨叹了口气:我怕麻烦你们,想着忍忍就好了,没想到越来越严重。小林立刻联系了社区医院,医生很快赶来,检查后发现赵阿姨的腿骨折了,需要住院治疗。赵阿姨,您这情况不能忍,以后有事一定要第一时间按呼叫器,这就是给你们应急用的。小林一边帮着收拾东西,一边说,您放心,您住院期间,我们会安排志愿者帮您照看家里,等您出院了,我们再来看您。
在照顾赵阿姨的过程中,志愿者无意中提到,赵阿姨摔跤那天,看到一个戴黑色帽子的男人在她家附近徘徊,形迹可疑。“那个男人好像是社区的保洁员老周,平时挺老实的,那天不知道怎么回事,一直在赵阿姨家门口晃悠。小林立刻把这个线索上报给李建国。李建国调取了社区的保洁人员名单,发现老周确实符合身高较高的特征,而且他在社区工作了五年,熟悉所有独居老人的情况,有机会获取最新的老人信息。更重要的是,老周和张明是同乡,两人曾在同一个工地打工。
立刻传讯老周。李建国当机立断。面对警方的询问,老周一开始矢口否认,说自己只是路过赵阿姨家,没有任何不良企图。但当李建国拿出从陈老爷子那里找到的证据,以及社区监控拍到他在张明作案时间段出现在附近的画面时,老周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
我错了,李警官,我不该跟张明合伙盗窃!老周痛哭流涕地交代,我家里穷,母亲常年生病,需要钱治病。张明找到我,说让我给他提供独居老人的信息,再帮他望风、藏匿赃物,事成之后分我一半赃款。我一时糊涂,就答应了。赵阿姨摔跤那天,我是想看看她家里有没有人,准备下手,没想到她正好摔了,我吓得赶紧走了。那张纸条上的37-5-12,是你和张明约定的?李建国追问。
是我写的,37号是下一个目标,5号是藏匿点,12号是赃物存放处。老周如实交代,张明被捕后,我本来想跑路,但又舍不得母亲,就想着再干一票就走,没想到被你们发现了。老周的落网,让张明系列盗窃案彻底告破。但李建国并没有放松警惕,他知道,老城区的安全整治是一项长期工作,不能只靠破案,更要建立长效机制。
在警方的推动下,社区正式出台了《独居老人定期探访制度》: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组成探访小组,对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每天探访一次,其他独居老人每周探访两次;探访内容包括检查安全隐患、代购生活物资、陪同就医、心理疏导等;同时,为每位独居老人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和安全档案,开通24小时应急热线,与警方、医院建立联动机制,确保老人遇到紧急情况能第一时间得到救助。
这天上午,李建国和小林再次来到福安里,看到的景象已经和之前大不相同:狭窄的巷道被清理干净,消防通道畅通无阻,每户独居老人家门口都装着醒目的紧急呼叫器,墙上贴着探访小组的联系方式。李桂兰老人正在门口晒太阳,看到他们,笑着迎了上来:李警官,小林警官,你们来了!多亏了你们,我家的煤气罐和电线都换了,防护栏也装好了,现在住着可安心了。昨天志愿者还帮我买了菜,陪我聊了一下午呢。不远处,陈老爷子正和几位老人坐在社区新建的休闲长椅上聊天,他的危房已经被加固,屋里的安全隐患也全部整改完毕。李警官,谢谢你啊!陈老爷子远远地喊道,现在我这房子安全了,你们还经常来看我,我再也不用孤单了。
李建国看着眼前的景象,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局里打来的:李队,有群众举报,老城区废弃的罐头厂里,有人非法存储易燃易爆物品,你们赶紧去看看。李建国眼神一凝,立刻对小林说:走,我们去看看。看来,老城区的安全整治,还得继续加码。
两人快步走向老城区边缘的废弃罐头厂,晨雾已经散去,阳光洒在斑驳的墙壁上,照亮了巷道里的每一个角落。虽然案件告破,隐患整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他们知道,守护老城区的安全,就像守护这些独居老人的晚年一样,需要耐心、细心和恒心,一刻也不能松懈。罐头厂的大门虚掩着,里面传来隐约的机器轰鸣声。李建国和小林交换了一个眼神,握紧了腰间的警棍,小心翼翼地推开门,一场新的排查与较量,又将在这片充满故事的老城区里展开。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刑侦档案:情迷真相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