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冬日的清晨,天色灰蒙,寒意刺骨。
叶辰婉拒了叶家安排车辆的好意,依旧坐上了张赫提前备好的车,悄然驶离了那条静谧的胡同。
他没有回头,但手心里那枚田黄石印章温润的触感,以及脑海中爷爷含泪的嘱托、家族宴席上那些或审视或关切的目光,都已深深烙印在心。
飞机冲上云霄,穿过厚重的云层,窗外是灿烂的阳光。
叶辰靠着舷窗,闭目养神。
内心的波澜已然平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与坚定。
这趟归京之旅,像一次彻底的身份确认和精神洗礼。
他不再是那个因身世而彷徨的孤儿,而是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是叶辰,是叶家的子弟,更是照海市的常务副市长。
这些身份不再冲突,而是融合成了更完整、根基更深的他。
飞机降落在照海机场,湿润熟悉的空气扑面而来。
打开手机,一连串的信息提示音响起。
有林筱筱询问是否平安落地的关切,有秘书汇报的紧急待办事项,有高新区管委会关于项目进展的请示……
生活的真实与工作的千头万绪瞬间将他拉回现实。
“市长,直接回市政府吗?”张赫问。
“不,”叶辰系上安全带,目光透过车窗看着这座他倾注心血的城市,“去高新区,看看‘智造2号’生产线的基础施工进度。”
他没有片刻停歇,直接投入了工作。
只是,细心如张赫,能隐约感觉到,叶市长身上似乎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
那是一种更深沉的底气,一种更从容的定力,仿佛心中有了更坚实的锚。
晚上,叶辰终于有时间约林筱筱见面。在他那间略显简朴的宿舍里,林筱筱亲自下厨做了几样小菜。
“怎么样?这一趟。”林筱筱给他盛了碗汤,轻声问道。
叶辰放下筷子,从贴身口袋里取出那枚用软布包着的田黄石印章,递到林筱筱面前。
“这是……?”林筱筱小心地接过,看着那温润的石质和古朴的印文“永怀初心”。
“我爷爷给的。”叶辰的声音很平静,却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叶家的传承。”
林筱筱是聪明人,立刻明白了这枚印章背后所代表的意义和重量。
她轻轻摩挲着印章,抬头看着叶辰,眼中有关切,也有询问。
叶辰将京城之行,从墓园倾诉到书房初晤,从震撼的家宴到爷爷深夜的泪水和嘱托,缓缓道来。他没有隐瞒内心的震撼、最初的彷徨,以及最终的释然与接纳。
“……筱筱,我以前总觉得,我的根只在照海,只在爸妈和我奋斗的这片土地上。但现在我明白了,根可以有很多条,京城的叶家,是我的血脉之根,它给了我压力,也给了我……一种说不清的支持和归属。”
他握住林筱筱的手,“而你和照海,是我选择的根,是我奋斗的意义和情感的归宿。”
林筱筱反握住他的手,温柔而坚定:“我明白。无论你的根扎在哪里,只要你还是那个我认识的、想为老百姓做实事的叶辰,我就永远在你身边。”
这一刻,两颗心靠得无比紧密。
回归工作后的叶辰,展现出更强的工作节奏和更清晰的战略视野。
他主持召开了高新区新年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协调会,将年前部署的各项任务再次压实,尤其强调“内生创新”战略的深化落实,要求梁永康的研究院尽快拿出与本地产业结合的实质性成果。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天,叶辰正在审阅高新区下一阶段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秘书张赫面色凝重地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刚收到的文件。
“市长,省发改委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和优化省级产业引导资金使用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里面有几条细则,对我们不太有利。”
叶辰接过文件,快速浏览。他的目光很快锁定在几条新增条款上:“原则上不再支持与省内已有成熟高新区主导产业同质化严重的项目”、“对研发投入占比、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核心指标设置更高门槛,并实行末位淘汰动态管理”。
这些条款,看似公平,实则针对性极强。
照海高新区的“智造赋能”与临港高新区重点发展的“高端装备制造”在产业链上存在一定的交叉和潜在竞争。
而照海在研发投入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上,虽在努力追赶,但与起步早、基础好的临港相比,仍是短板。
这“末位淘汰”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这是……冲着我们和临港的竞争来的?”张赫低声道。
叶辰放下文件,脸上看不出喜怒,但眼神锐利:“政策调整是常态,我们要做的是适应规则,而不是抱怨规则。”
他沉吟片刻,指示道:“立刻让政策研究室牵头,联合发改委、科技局、财政局,成立一个专班,仔细研究这份征求意见稿。逐条分析对我们可能产生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我们的修改建议和理由,要数据翔实,论证充分!”
“同时,”叶辰加重了语气,“准备一份更详尽的汇报材料,重点阐述我们‘内生性创新’模式在保障全省产业链安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激活传统产业动能方面的不可替代性。我们要在省级层面,争取对我们这种差异化发展模式的理解和支持!”
“是,叶市长!”张赫领命,立刻转身去安排。
叶辰走到办公室的全省地图前,目光在照海和临港之间逡巡。
凌辰这一手,玩得确实高明。这不是简单的舆论攻击或项目争夺,而是试图在政策层面,利用规则和体量优势,挤压照海的生存空间,限制照海的发展速度。
他意识到,与临港的博弈,已经进入了更深的水域。
这不再是意气之争,而是发展路径、资源分配和未来话语权的争夺。
他必须更加敏锐,更加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刚刚建立联系的,那个庞大的家族网络。
但他也清楚,动用家族力量是一把双刃剑。他必须慎之又慎,首要的还是依靠照海自身的努力和扎实的成绩来说话。
几天后,叶辰接到了四叔叶卫国的电话。
“省里那个产业引导资金的管理办法,看到了吧?”叶卫国的声音从听筒传来,一如既往的沉稳。
“看到了,四叔。我们正在研究应对。”叶辰回答。
“嗯,有准备就好。”叶卫国顿了顿,“凌辰那边动作很快,据说已经联合了几家高校和研究院所,准备搞一个跨区域的‘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平台’,阵势很大,省里有些领导很感兴趣。”
叶辰心中一凛,这又是凌辰的一步棋,试图在战略层面整合资源,占据制高点。
“我知道了,谢谢四叔提醒。”
“叶辰,”叶卫国的语气严肃了些,“竞争不可避免,但要注意方式。省里希望看到的是良性竞争,是共同发展。你的‘内生性创新’是个好牌子,一定要做实,做出让人无话可说的成绩来。需要省里协调支持的,按程序报上来,我会关注。”
“我明白,四叔。”
挂了电话,叶辰感到肩上的压力又重了一分。
前有政策调整的潜在限制,后有竞争对手的高歌猛进。照海高新区,正面临自构想提出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他拿起桌上那枚“永怀初心”的印章,冰凉温润的触感让他躁动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初心……
他的初心,不就是想让照海这座养育了他的城市,找到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吗?
不就是想让这片土地上的百姓,能享受到发展的红利,过上更好的生活吗?
无论对手如何出招,无论政策如何变化,守住这份初心,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才是根本。
他按下内部通话键:“张赫,通知高新区管委会、工信局、科技局,半小时后开会。我们重新梳理一下我们近期的重点工作和突破口。”
风波已起,他必须带领照海,在这看似不利的局面中,杀出一条血路。
新的征程,注定不会平坦,但他已做好准备。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生之警途重启,我要纵横官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