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海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的消息,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城市的每一个神经末梢。
报纸头版、电视新闻、网络头条,无一例外地被这条喜讯占据。
街头巷尾,出租车司机、早点摊的老板、写字楼里的白领,都在兴致勃勃地谈论着这件事,言语间充满了自豪与对未来的憧憬。
市政府门前,甚至有几位上了年纪的老同志,自发地买来了鞭炮和锣鼓,用最传统、最热烈的方式表达着内心的喜悦。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节日般的欢腾,整个照海市都沉浸在前所未有的兴奋与荣耀之中。
然而,与外界近乎沸腾的欢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二天上午九点,在市政府三楼常委会议室里弥漫的凝重气氛。
这是高新区领导小组在获批后的首次紧急会议。
与会的人员,脸上大多还带着昨日残留的兴奋,彼此交谈时,语气也难免有些轻快。
叶辰是最后一个走进会议室的。
他穿着一身深色西装,脸色平静,但眉宇间却不见丝毫喜悦,反而凝聚着一股沉静的力量。
他步履稳健地走到主位,没有寒暄,甚至没有一句开场白,直接示意会议开始。
“同志们,”他的声音透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整个会议室,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分量,瞬间压下了所有的窃窃私语,
“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感谢大家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的辛勤付出。国家级高新区的成功获批,是我们在座每一位,更是全体照海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他顿了顿,目光缓缓扫过在场每一位核心干部的脸。
有些人迎着他的目光,似乎还在期待接下来的褒奖之词。但叶辰话锋陡然一转:
“但是,我今天召集大家开这个紧急会议,不是来开庆功会的,更不是来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
他的语气加重了几分,“我希望大家能立刻清醒过来!拿到国家级这块牌子,是肯定,是机遇,但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和前所未有的压力!”
几句话,像一盆掺着冰碴的冷水,兜头浇下,让不少人的笑容僵在了脸上。会议室里落针可闻。
叶辰没有在意众人的反应,继续用他那沉稳而有力的声音剖析着当前的局势:“过去,我们照海高新区,是在省内的池子里游泳,对手是我们自己,是省内的其他兄弟园区。但从昨天文件正式下发的那一刻起,我们就不再是关起门来和自己比了。我们,照海高新区,已经被推到了国家级的竞技场上!”
他身体微微前倾,双手按在桌面上,目光锐利:“我们的每一项政策落地、每一个项目进展、每一次招商引资,都会被放在国家级的放大镜下审视!部委的领导在看,兄弟省市的同行在看,全国的专家学者和市场主体也在看!我们的任何一点成绩,会被放大;同样,我们的任何一次失误,哪怕是很小的失误,也可能被无限放大!这不仅关系到我们照海自身的声誉,更可能影响到全省乃至国家在高新技术产业布局上的战略考量!这个责任,我们担得起吗?”
他抛出的问题,像重锤一样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
“再看看我们的竞争对手。”叶辰切换了ppt,屏幕上出现了“临港高新区”的简介和产业布局图,“临港和我们同时获批,这绝不是巧合。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国家和省里希望看到的不是一枝独秀,而是‘双星闪耀’!是希望我们和临港形成良性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
他指向临港的布局图:“临港依托深水港和国际化优势,走的是‘外向牵引’的路子,这是他们的长项。而我们照海,之所以能脱颖而出,靠的是什么?是我们立足本土产业基础,培育内生创新动能的‘内生创新’模式!这条路子得到了认可,说明我们走对了!”
“但是,”他再次强调了这个转折词,“下一步,如何把‘内生创新’这篇文章做深、做透、做出更大的示范效应?如何在与临港的正面竞争中,继续保持我们的特色和优势,甚至在某些领域,与他们形成互补协同,共同打造区域创新高地?这些都是我们必须立刻思考、迅速行动的课题!容不得半点懈怠和自满!”
叶辰没有停留在空泛的动员和危机渲染上,他深知,在震撼之后,必须给出清晰的方向和路径。
他示意秘书张赫分发一份刚刚草拟出来的《近期重点工作行动清单》。
“下面,我部署几项硬任务,要求各相关单位立即启动,限时拿出方案。”他的语气不容置疑,恢复了那个雷厉风行的指挥官状态。
“第一,立刻启动《照海国家级高新区发展规划(未来五年)》的修订和提升工作!规划科牵头,各部门全力配合。标准要对标国际一流,不能只盯着国内几个先进园区了。目标要更具挑战性,不能是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措施要更加精准有力,要具体到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创新链的每一个节点。”
“第二,由发改委、工信局牵头,梳理我们当前所有在建和谋划的重大项目清单。按照国家级平台的要求,重新进行评估和筛选!对于那些技术含量不高、能耗偏大、前景不明的项目,要敢于壮士断腕;对于那些符合我们‘内生创新’和‘智造赋能’方向的项目,要重点倾斜资源,提档升级!尤其是在核心技术创新突破、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面,要拿出过硬的、可量化的举措。”
“第三,组织部、人社局,人才引进政策要再升级!国家级平台的吸引力不同往日,我们要有这个自信,也要有这个紧迫感。要瞄准国内外顶尖的科研团队、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提供更具国际竞争力的薪酬待遇、科研环境、生活服务和事业平台。要制定一个‘全球引才’计划,主动走出去!”
“第四,由我亲自负责,办公室、政研室配合,加强与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部委的汇报衔接。我们要主动研究国家战略,主动融入国家布局,不能等、不能靠。要争取将照海的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盘子,争取更多的政策试点和资源倾斜。这项工作,要常态化、机制化!”
一项项具体而艰巨的任务被清晰地布置下来,伴随着明确的责任单位和紧迫的时间要求。
会议室内,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此起彼伏,每个人脸上的神情都变得无比专注和严肃。
最初的兴奋和轻松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点燃的斗志和沉甸甸的责任感。
他们彻底意识到,叶市长说得对,牌子到手,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真正的攀登,现在才刚刚开始。
他们仿佛已经听到了发令枪响,必须全力冲刺。
会议持续了近三个小时。
散会后,叶辰站在窗边,看着楼下院子里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外界的热闹似乎与这里的凝重隔着一层玻璃。
他知道,这场“冷水”泼得及时且必要。
当天晚上八点,照海市电视台、广播电台以及各大网络平台的官方账号,同步播出了叶辰面向全市人民的讲话。
镜头前的叶辰,穿着白衬衫,神情沉稳而恳切。
他没有站在堆满鲜花的演讲台后,而是选择了一个简洁的会议室背景,更显得务实和直接。
他首先简要通报了国家级高新区成功获批的消息,并对全市人民的支持表示了感谢。但很快,他就将话题引向了更深层次。
“……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属于每一位为照海发展付出过努力、贡献过力量的市民。但是,我想在这里强调的是,荣誉代表着过去,更意味着新的责任和挑战。”他的声音通过电波,传入了千家万户。
“从今天起,照海将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也必将面临更严格的目光、更激烈的竞争。我们绝不能有丝毫的骄傲自满,绝不能有任何的松劲心态。我们必须戒骄戒躁,保持清醒的头脑,将获批国家级高新区作为激励我们前行的新起点……”
他用了大量的篇幅来阐述“责任”“挑战”和“奋斗”,语气诚恳而坚定。他没有描绘一幅触手可及的美妙蓝图,而是坦诚地分析了前路的艰辛,并呼吁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共同努力,用实干和智慧,将照海建设得更加美好。
这番与众不同的、充满忧患意识和务实精神的讲话,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的反响。
许多观看了讲话的市民和企业家纷纷表示,这位年轻的市长“有头脑、有担当、不飘浮”,让人感到安心和信赖。
媒体的评论员文章也指出,叶辰的讲话体现了照海市政府“居安思危、砥砺前行”的清醒和决心,为高新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调。
这一内一外两场讲话,成功地给整个照海市“升了温”也“降了温”——升的是奋斗的热情和干事的劲头,降的是虚浮的骄气和盲目的乐观。
叶辰用他清晰的思想和强有力的手腕,为照海高新区的新征程,校准了航向。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生之警途重启,我要纵横官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