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徒伏法,冤情得雪,孙氏和华氏自是感激不尽。然而,巨大的喜悦之后,更深重的忧虑却悄然袭来。她们获救了,可以回家了,可是…如何回家?如何面对丈夫、孩子、亲族和乡邻?
这一年来的遭遇,如同一个无法磨灭的耻辱烙印。尽管她们是受害者,是清白的,但世俗的眼光,尤其是对女子名节的严苛要求,却像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在心头。被拐卖、失身、甚至曾沦落风尘,这些事情若传回家乡,即便她们千般委屈,万般无奈,也难免会遭人非议、指点,甚至唾弃。到时,莫说她们自己无颜见人,恐怕连丈夫、孩子都会在乡里抬不起头来。想到这些,孙氏和华氏刚刚放松的心情又变得沉重无比,终日以泪洗面,甚至萌生了出家为尼或远走他乡的念头。
县令为官清正,不仅明察秋毫,更体恤民情,心思细腻。他看出了二位妇人的隐忧,也深知“名节”二字对当时女子的重要性。她们已然承受了天大的苦难,绝不能再让她们余生活在风言风语之中。
这一日,县令将华宁和孙氏、华氏召至后堂,温言道:“本案已结,恶徒伏诛。本县知你二人归心似箭,亦知你们心中所虑。世间愚夫愚妇,多有闲言碎语,三人成虎,积毁销骨。你二人本是清白受害,岂可再受此二次煎熬?”
他取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官府文书,递给华宁,道:“此乃本县出具的判案关防文书。文中只言赵海、赵淼二人拐带良家妇女,欲贩卖他乡为奴为役,途中多有虐待,幸得官府及时查获解救,并未提及‘逼良为娼’等细节。你携此文书归家,交予当地里正、保甲及你们亲族观看,以为凭证。如此,可最大限度保全二位娘子名节,堵那悠悠众口。”
孙氏和华氏闻言,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们本以为能沉冤得雪已是万幸,从未敢奢望官府还能如此细致地为她们考量日后生计与名声。这无疑是给了她们一条重新活下去的出路!二人激动得热泪盈眶,再次跪倒在地,连连叩首:“青天大老爷恩同再造!民妇……民妇真不知如何报答……”哽咽着难以成声。
华宁也是感激万分,小心收好那份至关重要的文书,如同捧着救命符一般。
县令又嘱咐道:“回乡之后,安心度日,善待家人。此事就此揭过,不必再对外人多言细节。望你们日后平安顺遂,忘却前尘伤痛。”
安排妥当后,县令又赠予了些许盘缠。华宁千恩万谢,雇了一辆稳妥的马车,小心护送着身心俱疲但重获新生的姐姐和嫂嫂,踏上了返回漳州林家坳的归途。
一路上,华宁小心照料,不断宽慰。越是接近家乡,孙氏和华氏的心情越是复杂,近乡情怯,既有即将见到丈夫孩子的狂喜期待,又有深怕物是人非、遭人白眼的恐惧。
经过数日跋涉,终于回到了熟悉的村口。早有村人看见,飞报入林家。林文、林武兄弟闻讯,简直如闻晴天霹雳,难以置信!他们早已认为妻子亡故,甚至已做法事超度,怎会突然生还?
兄弟二人跌跌撞撞地跑出家门,正好看到华宁扶着孙氏、华氏下车。当看到那朝思暮想、以为早已阴阳两隔的妻子真真切切地站在眼前,虽然憔悴消瘦,容颜更改,但那确是他们挚爱的亲人!
“娘子!” “嫂嫂!弟妹!”
林文、林武瞬间泪如雨下,猛扑上去,夫妻四人抱头痛哭,仿佛要将这一年的思念、悲痛、绝望全都哭出来。那哭声震撼了整个村落,闻者无不落泪。小宝和安儿也被领出来,孩子虽有些认生,但母子连心,很快便依偎到母亲怀里,一家团聚,场面感人至深。
华宁待众人情绪稍定,方才拿出县令出具的官府文书,向闻讯赶来的里正、族老以及林文林武兄弟仔细说明了情况(依县令嘱咐,只说了被拐为奴役,未提娼妓之事)。有官府文书为证,众人自是深信不疑,纷纷感慨孙氏、华氏命苦,又庆幸她们能得遇青天,死里逃生,最终夫妻团圆,母子重逢,真是苍天有眼。
林文、林武对妻子只有失而复得的庆幸与怜惜,哪还会有半分嫌弃?连忙将妻子接回家中,好生安抚调养。历经大难,一家人更加珍惜彼此,日子虽然依旧清贫,却充满了失而复得的温馨与幸福。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中国古代奇闻录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