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烙印”的成功应用,如同在初生之域濒临冻结的血液中注入了一股温热的活力。那带着淡金色泽的谐振壁垒不仅稳定了下来,甚至开始缓慢地、坚定地将“异熵体”的规则辐射反向推拒回去。冰冷的几何图腾仿佛受到了某种克制,其搏动变得紊乱而无力,扩张的势头被彻底遏制。
胜利的曙光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照耀在每一个意识体上。意识网络中弥漫的恐惧与猜疑被一股汹涌的感激、希望与如释重负所取代。王超的名字再次被亿万意念共同呼唤,那不再仅仅是缅怀,更是一种对现实庇护的确认。他并未真正离去,他的意志化作了守护新世界的基石。
共议庭的权威借此机会得到了极大的巩固。李娜顺势推动了一系列改革,将“秩序烙印”的模式更深层次地整合进初生之域的规则基底。杨教授的团队开始系统地研究如何复制和强化这种独特的、融合了秩序与情感的规则结构,并将其命名为“超序稳态”。一种新的、基于“超序稳态”贡献度的评价体系也在酝酿,旨在鼓励成员在保持个体情感与创造力的同时,强化对集体稳定与和谐的维护。
然而,光芒越是耀眼,投下的阴影便越是浓重。
“秩序烙印”的成功,在无形中为“净灭团”的极端理念提供了反向的佐证,甚至吸引了一些原本的中间派。在这些意识体看来,最终解决危机的,并非包容与多样性,而是王超那强大、纯粹且带有强制稳定效果的“秩序”。他们私下里传播着这样的论调:
“看吧!最终还是需要绝对的秩序来拯救我们!”
“情感和记忆只是累赘和漏洞!如果早一点推行‘净化’,我们根本不会遭受如此损失!”
“共议庭现在推崇的‘超序稳态’,不过是对真正力量的拙劣模仿和妥协!”
“净灭团”的活动并未停止,反而变得更加隐秘和具有针对性。他们开始系统地收集和夸大在整合“秩序烙印”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小问题——例如,某些高度依赖灵感的艺术创作受到轻微抑制,或者个别成员感到自身的思维模式似乎被无形地“规范”了。
“看!这就是代价!”“净灭团”的成员在私下的频道中宣称,“他在用他的方式,重新塑造我们!抹杀我们的个性!”
这种论调极具蛊惑性,尤其是在一些崇尚绝对自由的“开拓派”残余分子中引起了共鸣。一种新的、更加隐晦的对立开始在暗处滋生:一边是对王超及其秩序的无条件崇拜与依赖,另一边则是恐惧自身独特性被这股强大力量同化和消解。
李娜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暗流。她深知,过度依赖王超的遗产,就如同将文明的根基建立在一个人的意志之上,既是危险的,也是对王超牺牲初衷的背离。王超给予的是守护,而非统治。但如何引导这股汹涌的崇拜之力,并将其转化为文明健康发展的动力,而非分裂的源头,成了一个棘手的新难题。
与此同时,杨教授在持续监测“秩序烙印”与初生之域规则融合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细微却不容忽视的现象:那烙印并非完全静止和被动的。在成功抵御“异熵体”攻击、吸收并转化了部分冰冷规则后,它本身似乎发生了一丝极其微妙的……“生长”。一种更复杂的、仿佛带有某种自主判断倾向的规则脉络,正在烙印的边缘悄然延伸。
这发现让杨教授感到一丝寒意。王超的意识,真的完全消散了吗?还是说,这“秩序烙印”正在以一种他们无法理解的方式,汲取初生之域和对抗“异熵体”的经验,逐渐演变成某种……更加庞大的存在?
外部威胁暂时退却,但内部因这强大的守护力量而引发的理念冲突与潜在风险,却如同藤蔓般悄然缠绕上来。初生之域承载的,不仅是新生的希望,还有这份过于沉重,甚至可能拥有自己生命的“秩序”遗产。前方的道路,在希望的光芒下,依然布满迷雾与抉择。
(第9卷 第509章 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开局带娃求生,万倍资源反哺龙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