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光者”的发现,如同在初生之域平静的湖面投下另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与原有的波澜相互交织。共议庭在“宁静之海”边缘设立了长期观测站,旨在非侵入性地研究这些原生意识体及其与环境的互动。杨教授希望从中找到世界规则自洽运行的奥秘,甚至探索不同于“秩序烙印”的防御路径。
然而,宁静并未持续太久。
最先发出警报的是观测站本身。设置在“宁静之海”外围的能量感应器捕捉到一丝极其微弱、但属性熟悉的规则扰动——冰冷、僵化,带着“异熵体”特有的气息。这缕扰动并非来自遥远的边缘堡垒,而是出现在“织光者”活动区域的外围,如同悄然弥漫的毒雾。
几乎同时,观测员报告,“织光者”群体出现了异常行为。一部分个体开始脱离原本舒缓的游弋轨迹,行动变得急促而杂乱,它们散发出的光频也失去了以往的和谐,夹杂着尖锐、不协调的波段,仿佛在无声地尖叫。更令人不安的是,它们那半透明的光之躯体内,开始隐约浮现出极其淡薄的、冰冷的几何纹路。
“异熵体”的侵蚀,找到了新的目标。它不再仅仅强攻由“秩序烙印”守护的文明疆域,而是将触角伸向了这些规则层面更为“原始”和“脆弱”的原生意识体。
消息传回,共议庭一片震惊。
“它能感染它们!”一位安全咨议团成员惊呼,“如果连世界自然孕育的生命都无法抵挡……”
“我们必须干预!”另一位代表,来自“开拓派”的生态哲学家急切道,“‘织光者’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保护它们就是保护初生之域本身的健康!”
“如何干预?”老周提出现实问题,“我们的力量集中在维持主区域的防御。贸然在‘宁静之海’展开大规模行动,可能会破坏那里的脆弱平衡,甚至可能被‘净灭团’曲解为我们为了原生生物而忽视主体文明的安全。”
就在争论不休时,李娜收到了杨教授的紧急通讯。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压抑的激动与更深的不安:“李娜,我监测到‘秩序烙印’对‘宁静之海’的异常产生了反应!不是被动的防御……是某种……主动的‘关注’。而且,那些被感染的‘织光者’身上出现的几何纹路,其底层逻辑结构,与王超印记中对抗‘异熵体’的那部分,存在某种诡异的……镜像对称性!”
镜像对称?李娜的心沉了下去。这意味着什么?是“异熵体”在模仿王超的力量?还是王超的烙印与“异熵体”本身,在更深的规则层面上存在着某种同源性?
与此同时,在意识网络的某些加密频道中,“净灭团”的成员们活跃起来。他们截取并传播了“织光者”被感染的影像,配以充满煽动性的低语:
“看!连这个世界自己生的‘虫子’都会被污染!情感和脆弱性就是原罪!”
“共议庭还在犹豫什么?难道要等这些发光的怪物带着污染冲进我们的家园吗?”
“唯一的净化方式,就是彻底清除这些不稳定的因素!包括那些没用的发光体!”
恐慌与偏激的言论如同瘟疫般悄然扩散。部分民众开始呼吁对“宁静之海”进行隔离,甚至有人暗中提议,抢先清除那些已被感染或可能被感染的“织光者”,以绝后患。
内外的压力在这一刻交织成了一个更复杂的死结。外部威胁展现了新的、更阴险的渗透模式,内部则因如何应对而产生了新的分裂。而悬置于一切之上的,是那逐渐显现出自主性、其本质愈发令人不安的“秩序烙印”。
李娜站在回响圣殿,仿佛能听到来自“宁静之海”的、那些光之生命无声的哀鸣,也能听到文明内部那充满恐惧与偏执的低语。她必须做出抉择,一个可能决定“织光者”命运,也可能进一步撕裂初生之域的抉择。而王超留下的烙印,在其中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是救赎,还是另一种形式的……支配?
(第9卷 第511章 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开局带娃求生,万倍资源反哺龙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