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纬被囚禁在长安城外的别苑中,虽没了往日的荣华富贵,却依旧没半点反思之意。别苑虽简陋,却也衣食无忧,可他每日茶饭不思,不是对着窗外发呆,便是拿起纸笔赋诗,美其名曰 “抒发忧愁”。可他笔下的 “愁绪”,满是对往昔享乐生活的怀念 ——“昔日仙都苑,歌舞彻夜欢;今居寒舍里,孤灯伴夜阑”“冯淑笑颜在,不见掌中怜;黄金铺地日,何时再复还”,字里行间全是对失去宫殿、宠妃、财宝的惋惜,竟没有一个字提及北齐百姓因他昏庸而遭受的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之苦。
看守别苑的士兵时常能看到高纬对着诗作唉声叹气,有时甚至会摇头晃脑地吟诵,仿佛自己不是亡国之君,而是怀才不遇的文人墨客。有一次,一名曾是北齐百姓的士兵忍不住劝道:“陛下,您昔日若能多关心百姓,少些享乐,北齐也不会亡国啊!如今您身陷囹圄,更应反思己过才是。” 高纬听后,却满脸不悦,将诗作扔在桌上,怒斥道:“你一个小小士兵,懂什么诗词雅兴?朕的忧愁,岂容你妄加议论!” 士兵见状,只能无奈退下,心中对这位昏君彻底失望。
日子一天天过去,高纬的荒唐行径渐渐传到了宇文邕耳中。宇文邕本就对高纬的昏庸有所耳闻,如今听闻他被囚禁后仍不知悔改,心中便有了试探之意。一日,宇文邕在皇宫设宴招待文武百官,特意下旨将高纬召来。高纬接到旨意后,竟有些受宠若惊,以为宇文邕要重新重用他,连忙整理衣衫,小心翼翼地跟着宦官前往皇宫。
来到宴会厅,高纬见满殿文武百官皆是北周权贵,心中虽有些不安,却还是强装镇定。宇文邕看着高纬拘谨的模样,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容,开口说道:“高纬,朕听闻你昔日在北齐时常谱写乐曲,尤其擅长弹奏《无愁曲》,今日宴会上,你便为众卿弹唱一曲,助助酒兴吧!”
高纬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心中大喜。他以为这是宇文邕对他的认可,竟丝毫没察觉其中的羞辱之意。高纬连忙点头应道:“臣遵旨!能为陛下与众卿弹唱,是臣的荣幸!” 随后,他毫不迟疑地从乐师手中接过琵琶,调整好琴弦,便弹奏起来。
熟悉的《无愁曲》旋律在宴会厅中响起,高纬一边弹奏,一边放声歌唱,歌词依旧是往日的靡靡之音,讲述着昔日与冯小怜寻欢作乐的场景。他弹得投入,唱得尽兴,脸上竟渐渐露出得意的神情,仿佛又回到了北齐皇宫中,正与冯小怜在 “仙都苑” 中饮酒作乐,全然忘了自己如今是阶下囚,更忘了北齐已因他而亡。
在场的北周文武百官见高纬如此模样,无不面露鄙夷。有的大臣悄悄议论:“此等昏君,亡国后竟还能如此得意,真是无耻至极!”“难怪北齐会亡,有这样的君主,国不亡才怪!”
宇文邕坐在主位上,看着高纬脸上的得意神情,听着那靡靡之音,心中的厌恶愈发强烈。他本就对高纬毫无好感,如今见他毫无亡国之痛,更是断定此人不可留。而就在宴会举行前夕,宇文邕还收到密报,称高纬在囚禁期间,暗中联络散落各地的北齐旧部,企图集结力量谋反,恢复北齐统治。
宴会结束后,宇文邕立刻召集亲信大臣商议。大臣们纷纷表示:“高纬昏庸无道,且有谋反之心,若不早日除之,必留后患!” 宇文邕点了点头,下定决心说道:“此等亡国之君,留之无用,反而会引发祸乱。传朕旨意,赐死高纬、高恒父子及参与谋反的北齐宗室余人!”
公元 577 年十月,一道赐死的旨意送到了高纬所在的别苑。当宦官手持毒酒来到高纬面前时,高纬才终于意识到自己大限将至。他看着眼前的毒酒,吓得浑身发抖,双腿一软跪倒在地,哭着哀求:“臣不想死!求陛下饶臣一命!臣再也不敢谋反了,只求能苟活于世啊!”
可宦官却面无表情地说:“陛下旨意已下,不容更改!高纬,你还是安心受死吧!” 高纬见哀求无用,只能绝望地拿起毒酒。他看着毒酒,脑海中闪过的不是北齐百姓的苦难,也不是自己犯下的罪行,而是与冯小怜在 “仙都苑” 中游玩、在 “胡商街” 中叫卖的场景。最终,高纬闭上双眼,将毒酒一饮而尽。
片刻后,毒性发作,高纬倒在地上,口吐鲜血,年仅二十二岁的他,终于结束了自己荒唐的一生。与他一同被赐死的,还有年仅八岁的太子高恒,以及其他参与谋反的北齐宗室。随着高纬的死去,北齐皇室的最后一丝血脉也彻底断绝,这个曾经盛极一时,却因君主昏庸而迅速灭亡的王朝,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而高纬的故事,也成为了千古笑谈,时刻警示着后世君主:为政者,若只顾自身享乐,不顾百姓死活,终将落得国破家亡、身败名裂的下场。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奇葩皇帝合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