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没有牌照的中巴车,悄无声息地滑入国防技术研究中心。车门洞开,罗毅和他团队的十几名核心专家鱼贯而下。
每个人都套着统一的灰色夹克,表情严肃,手里拎的公文包沉甸甸的。
郭院士已在楼下等着。
“都来了?”
“郭老!”罗毅几步抢上前,双手紧紧握住郭院士的手,“一分钟都不想再等了!”
他身后,一众白发苍苍的专家齐齐点头,眼里全是血丝和亢奋。那份三十页的报告,是一把火,将他们数十年铸就的骄傲与固执烧成了灰。
现在,他们只想亲眼见到那个执笔之人。
“跟我来。”
郭院士转身,领着他们穿过一层又一层的冰冷铁门和电子哨岗。四周的空气,似乎也随着深入而变得愈发凝重。
最终,一行人停在一间巨大会议室的门前。
门虚掩着。
缝隙里,能看到一面覆盖了整面墙的白板,上面画满了天书般的公式和草图。一个纤细的身影背对门口,正站在白板前写画着什么。
是他吗?
不对,这背影……太单薄,太年轻了。
“都进来吧。”郭院士推开了门。
罗毅咽了口唾沫,领着他的团队,迈了进去。会议室里空旷,除了那个背影,再无旁人。他的视线扫过那个背影,心中疑云更重。
169号的助手?还是新收的学生?
“郭老,169号工程师呢?”罗毅终是没忍住。
郭院士不答,只是淡淡一笑,朝那个背影开了口。
“169号,人到齐了。”
那个身影停下笔,缓缓转了过来。
一张过分年轻的脸,撞入所有人视野。清秀,干净,还带着未褪尽的学生气,年龄绝不会超过二十。
会议室,瞬间死寂。
罗毅脸上的热切期待,寸寸凝固。他身后,那群平均年龄超过五十岁的专家,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僵在了原地。
一个白发老者手里的公文包“啪嗒”坠地,他却浑然不觉。
所有人盯着张勤那张脸,从惊愕,到荒谬,最后只剩下彻底的茫然。
“郭……郭老……”一位副总工的嗓子发干,每个字都从牙缝里挤出来,“您……这不是在开玩笑吧?”
“她……就是169号?”
不可能!
那个在报告中,用神魔般的理论颠覆了整个材料学体系的顶尖大牛……就是眼前这个,恐怕还没大学毕业的黄毛丫头?!
这个念头,比让他们相信明天太阳会从西边出来,还要疯狂!
张勤迎着这十几道呆滞的视线,脸上波澜不惊。这种场面,她早已习惯。
她只是微微颔首,吐字清晰。
“各位专家好。”
“我是工程师169号。”
这句自我介绍,是一记重锤,砸碎了所有人的幻想。
罗毅感到自己的世界观正在崩塌、粉碎。他穷尽一生研究发动机,自认阅尽天才。
但眼前这个,已不能用天才定义。
“好了,都坐。”郭院士的声音打破了这片诡异的沉寂。
专家们如梦初醒,又如提线木偶,机械地拉开椅子坐下。但那一道道直勾勾的视线,依然黏在张勤身上,仿佛要用眼神把她从里到外解剖开来。
“今天,不只谈叶片。”
张勤没给他们任何喘息之机,径直走向讲台。她拿起笔,在白板另一侧,寥寥几笔勾勒出战机的轮廓。
“叶片,只是‘利剑’的心脏。但光有一颗强大的心脏,远远不够。”
“我们要的,不是一架飞得更快的飞机。”
“而是一把,能刺穿敌人所有防御,且自身毫发无伤的……幽灵之剑。”
罗毅和专家们都怔住了。
幽灵之剑?
“首先,隐身。”张勤在白板上写下这两个字。
“现有思路,外形隐身,不够。我需要一种全新的吸波涂料,基于纳米颗粒与高分子聚合物,能将99%的雷达波,直接转化为热能。”
一名负责机体材料的专家下意识开口:“纳米?这只存在于理论……”
“理论,就是用来实现的。”张勤截断他的话,“不然,我们坐在这里做什么?”
那名专家,瞬间闭嘴。
“其次,航电。”张勤的笔尖点向飞机座舱,“淘汰所有仪表盘。换成一块整块的液晶屏,整合飞行、战场、武器全部信息。飞行员不是在驾驶,他是在指挥一个空中平台。”
“还有,数据链。‘利剑’不能是独狼。它要能和地面、预警机、其他战机实时共享情报。”
“举个例子。”
“百里之外,僚机锁定目标。数据通过数据链,直接传给你。你,无需开雷达,即可发射导弹。”
“这叫,A射b导。”
会议室里,只剩下粗重的喘息。
A射b导?!
“最后……”张勤停笔,看向台下那群已经面无人色的专家,抛出了最疯狂的炸弹。
“无人化。”
“‘利剑’,需要一个更聪明的‘僚机’。它没有飞行员,由长机控制,执行最危险的侦察、诱敌,乃至自杀式攻击。”
“它,是飞行员的另一双眼睛,也是最忠诚的盾牌。”
话音落下,张勤放下了笔。
整个会议室,安静到落针可闻。
罗毅呆呆地看着白板上那些匪夷所思的构想。隐身涂料、综合航电、数据链、无人僚机……这个女孩吐出的每一个词,都将他毕生的认知砸得粉碎。他引以为傲的发动机,在这些构想面前,渺小得可笑。
一位研究了一辈子气动布局的老专家,颤巍巍地放下了笔,嘴唇抖动,眼里满是痛苦。
“我……我干了一辈子……我到底……在干什么……”
这句话,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是啊……跟这些比,我们做的算什么?一堆垃圾吗?”
“领先世界三十年?不,五十年!”
“完了……我这辈子,白活了。”
这些为国家航空事业奉献一生的顶梁柱,第一次,信仰崩塌。
“都抬起头来!”
郭院士霍然起身,他扫视全场,声如洪钟。
“她想到的,你们想不到,这不正常吗?!”
“科学是什么?!”郭院士指着自己的太阳穴,“是想象力!是把不敢想,变成现实!”
“一百年前,谁敢想人能在天上飞?五十年前,谁敢想我们能把铁疙瘩开到大洋底下?”
“我们造的原子弹,哪一样不是从‘不可能’里抠出来的!”
“她,只是把我们未来要走的路,提前画了出来!”
“你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在这儿哭丧!是拿起笔,跟着她,把这条路,一步一步,给我凿出来!”
郭院士的咆哮,是一剂强心针。
绝望被点燃,化为狂热。迷茫被驱散,只剩激动。
路就在脚下,还怕什么!
张勤站在一旁,安静地看着这一切。
她看着这些重新燃烧起来的老专家,心中没有骄傲。
她不是天才,她只是个来自未来的剽窃者。上辈子,在科技馆,在航空展,她见过F-22,见过歼-20,见过“蜂群”无人机。
她只是,把见过的东西,提前说了出来。
而眼前这些人……他们才是真正的拓荒者。是在一片漆黑中,用血肉之躯,为这个国家生生摸索出一条科技之路的人。
上辈子,她只能隔着玻璃,瞻仰他们的杰作。
这一刻,她与他们并肩而立。
张勤的心里,没有半分自得,只有最深的敬意。她知道,从今天起,她不再是孤独的剽窃者。
她将和这群最可爱的人一起,成为创造者。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国运七零,嫌我女娃?我科研兴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