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嵩山余脉,层林尽染,红黄交织,原本人迹罕至的京西山谷,如今已被一片肃杀而繁忙的气氛所笼罩。
皇帝仪仗并未大张旗鼓,赵佶只带了必要的禁卫以及参知政事李纲、权知工部尚书事苏启明、皇城司勾当梁师成等核心臣僚,轻车简从,抵达了这处被列为最高机密的“将作大营”。
尚未靠近核心区域,远远便看到依山势设立的三道关卡。第一道由禁军侍卫步军司的士卒把守,查验所有人员的基本身份与通行文书;第二道则由皇城司技防司的人接手,他们目光锐利,对所有物品进行严格检查,甚至连随行官员的佩剑也需暂时扣下;第三道设在山谷入口,由殿前司的精锐与皇城司混合驻防,此处不仅核对特制的双符令牌,还需记录入内人员的准确时辰与事由。旌旗招展,岗哨林立,弩箭在阳光下闪着寒光,气氛凝重得令人窒息。
“臣等恭迎陛下。” 将作少监宇文恺、军器监监丞赵士祯等人早已在最后一道关卡内恭候。见到赵佶,众人连忙躬身行礼。宇文恺这个将作监少监,因主持一直在此营建将作大营,此刻虽面容憔悴,但眼神中充满了干劲。
“平身。”赵佶摆手,目光已迫不及待地投向山谷深处,“带朕看看成果。”
众人簇拥着赵佶向内走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依河而建的一组庞大水力设施。巨大的水轮在河水的冲击下缓缓转动,通过复杂的连杆机构,带动着数个工坊内的水力锻锤起落,发出沉闷而有节奏的“哐当”声,正在对烧红的铁料进行反复锻打。
“陛下,此乃水力锻锤区,”宇文恺指着那轰鸣的机械,声音中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相较于人力捶打,效率提升十倍不止,且力道均匀,所出甲片、兵刃质量更为上乘。”
赵佶点头,走近观看。只见被烧得通红的铁块在锻锤下迅速变形,火星四溅。他注意到旁边堆放着一些已经打造好的部件,拿起一片甲叶,入手沉实,边缘光滑,韧性极佳。“不错。高炉何在?”
“陛下请随臣来。”宇文恺在前引路。
绕过一片工坊,山谷深处,数座庞然大物赫然矗立。那是以耐火砖垒砌而成的竖式高炉,比传统的炼铁炉高大数倍,炉体上连接着粗大的陶制管道,用于水力鼓风机鼓入由水排提供的强劲风流。此刻,其中一座高炉正在运行,炉顶冒着淡淡的青烟,空气中弥漫着硫磺和金属的气息。
“陛下,此炉已连续运行七日,出铁水质、产量远超旧法。”宇文恺介绍道,“依目前测算,一炉日产铁水可达三千斤,且杂质更少,可直接用于灌铸或炒炼成熟铁。旁边两座正在烘炉,不日即可投入并用。”
赵佶看着那缓缓流淌出的炽热铁水,心中激荡。这就是工业的力量,是未来对抗北方强敌的根基。“燃料如何解决?”他问到了关键。
“回陛下,周边山中煤矿已探明数处,正组织人力开采。目前以木炭为主,掺用石炭,后续将逐步转向以石炭为主。”苏启明接口答道。
接着,赵佶视察了神臂弩改进作坊。这里生产的弩身部分构件采用了更轻便坚韧的木料和少量铁件,弩机结构也做了优化,射速和便携性确实有所提升。赵士祯亲自演示,连续上弦击发,动作流畅。
“震天雷的研发进度如何?”赵佶更关心这个划时代的武器。
负责此处的林灵素如今已褪去道袍,穿着一身工匠服,脸上还带着烟火色。他恭敬地引着赵佶来到一处远离其他作坊、被土墙重重围住的区域。“陛下,火药配比已初步稳定,威力远超以往任何药发火器。目前难点在于引信可靠性与外壳铸造,既要保证投掷前不早爆,又要确保破片足够杀伤。”他指着几个粗糙的铁壳球体说道,“试验过几次,声若雷霆,破片可入木三分。”
赵佶仔细看了看那些原始的“手榴弹”,嘱咐道:“安全第一,稳步推进。此物乃我军未来克敌制胜之关键,宁可慢,不可错。”
“臣谨记。”林灵素躬身应道。
视察完军工核心,赵佶在梁师成的低声提醒下,转向位于山谷更深处、靠近溪流上游的香露工坊。这里环境清幽,与远处高炉的轰鸣隔开,几处依山开凿的石窟已被修整成洁净的作坊,内部摆放着玻璃器皿和陶瓷蒸馏设备。
工坊内,已有数十名自愿前来的宫女在内侍省派来的年老女官指导下,小心翼翼地处理着采摘来的桂花。她们见到皇帝驾临,慌忙跪伏在地,虽有些紧张,但眼神中除了敬畏,也带着一丝获得新生的光彩。
赵佶温和地让她们起身,看了看初步蒸馏出的、带着浓郁桂花香气的透明液体,点了点头。“很好。此地并非囚笼,好生做事,宫中不会亏待尔等。”他又对随驾前来的张充容和李婕妤道,“若有兴趣,亦可常来看看,学些技艺,总比闷在宫中强。”
张氏和李氏对视一眼,轻声应是,眼中流露出些许好奇与意动。
最后,赵佶来到了同样戒备森严的新钱引印制工坊。这里由钱引务提举沈文理亲自坐镇。新的钱引采用了张择端设计的复杂图案和多色套印技术,并加入了皇城司提供的特殊暗记和选定的特殊纸张,极难仿造。
“陛下,新钞样本已出,防伪效果卓着。只待陛下御准,便可开始大规模印制,逐步替换旧钞。”沈文理呈上样本。
赵佶仔细查验,手感、图案、细节都远超这个时代的一般印刷品。“可。回收旧钞之事,与户部、皇城司密切配合,务必平稳,勿使民间动荡。”
“臣明白。”
整整一日的视察结束,夕阳西下,将山谷染成一片金红。赵佶站在一处高地上,俯瞰着这片凝聚了他无数心血和期望的基地。高炉的黑烟,锻锤的轰鸣,流淌的铁水,还有那隐秘角落里的香露与代表财富信用的新钞……工业、军事、经济、乃至社会观念的细微变革,都在此地悄然孕育。
“此乃我大宋中兴之基石。”赵佶对身旁的李纲、梁师成等人沉声道,“守卫、建设、发展好此地,重于泰山。”
“臣等必竭尽全力!”众人齐声应道,声音在山谷中回荡。
而就在赵佶沉浸于这初创的工业蓝图时,一封来自北方的密报,由皇城司加急送至梁师成手中。梁师成快速浏览后,脸色微凝,快步走到赵佶身边,低声道:“大家,真定府急报。王禀……已率残部抵达,阵亡将士的名册和骨灰也将在数日后送回。”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宋骑天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