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六年,正月初一。
寅时刚过,汴京城的寂静便被零星的、继而迅速连成一片的爆竹声打破。硫磺和硝石燃烧后特有的辛辣气息弥漫在清冷的空气中,与家家户户门前新桃换旧符的墨香、以及早早升起的炊烟混合在一起,构成了独属于岁首的鲜活气味。
天色未明,但皇城宣德楼前已是灯火通明,冠盖云集。在京所有够品级的文武官员,皆身着最庄重的朝服,依品秩序列,静候于大庆殿外的广场上。尽管寒风凛冽,但无人敢有半分懈怠,人人脸上都带着肃穆与期盼。经历了去岁的风波与革新,所有人都隐隐感到,这个新年,将与众不同。
辰时正,钟鼓齐鸣,韶乐大作。仪仗卤簿自宫内逶迤而出,旌旗幡幢,遮天蔽日。殿前,镇殿将军身着金光耀眼的明光铠,手持金瓜、钺斧等礼兵器与身材魁梧的殿前司禁军甲士,沿着御道两侧肃然林立,甲胄在初现的晨曦下反射着冰冷的金属光泽,肃杀之气扑面而来,将新年的喜庆都压下了几分。殿外廊下,教坊司的乐工已然就位,钟、磬、瑟、箫等乐器静默以待,只待吉时。
当东方天际泛起第一抹鱼肚白,庄严的景阳钟被撞响,浑厚悠远的钟声穿透晨曦,回荡在整个皇城上空。
“陛下升殿——!”
随着内侍一声长喝,礼乐大作,《太和之曲》恢弘奏响。百官瞬间屏息垂首。
只见皇帝赵佶,头戴前后垂十二旒的通天冠,身着玄衣纁裳的十二章衮服,上绣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等纹样,象征天子德行,腰束金玉革带,足蹬赤舄,在手持麾、节、扇、盖等全套卤簿仪仗的引导和护卫下,缓步自后殿而出,升登大庆殿那高高在上的御座。其步履沉稳,面容肃穆,在旒珠的轻微晃动间,天颜莫测,威仪自生。
御座稳,乐声止。
“跪——拜——!” 赞礼官的声音高亢清晰。
以太子赵桓、郓王赵楷为首,文武百官齐刷刷地撩袍跪倒,向着御座方向,行三跪九叩大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朝贺声,如同实质的声浪,冲霄而起,震撼着殿宇,也昭示着皇权的无上威严。这不仅是礼仪,更是君臣名分、帝国秩序的集中体现。
礼毕,百官起身,重新肃立。
接下来,便是更为繁复而象征意义极强的进献仪式。
首先出列的是位列三公的司空,他手持玉盘,盘中盛放着热气腾腾、象征“调和鼎鼐”、“国泰民安”的肉羹,步履庄重地行至御阶之下,躬身高举过顶:“臣,谨奉羹,愿陛下调和阴阳,泽被苍生!”
内侍上前,恭敬地接过玉盘,置于御案一侧。
紧接着,大司农(掌管国家财政、仓储)出列,手中捧着的玉碗中,是新熟的、颗粒饱满的米饭,象征着“社稷之本”、“五谷丰登”。他同样行至御阶下,高捧玉碗:“臣,谨奉饭,愿陛下固本培元,仓廪丰实!”
内侍再次接过。
随后,太常卿奉上象征礼乐教化的典籍,光禄卿奉上象征醇和美满的御酒……一系列进献,皆依古礼,庄严肃穆,每一步都蕴含着对君王、对国家的美好祝愿与期许。
赵佶端坐于御座之上,接受着这至高无上的荣光与臣服。透过眼前晃动的十二旒,他能看到下方百官或敬畏、或忠诚、或复杂的目光。他能感受到这煌煌威仪之下,是即将开动的战争机器,是暗流涌动的朝局,是亿万黎民的生计。
进献礼成,乐声再起。
接下来,便是百官依序上殿,向皇帝敬献贺表,说一些“履新纳福”、“国运昌隆”的吉祥祝词。内侍省也早已将准备好的赏赐之物罗列殿侧,今年显然比往年丰厚的多。
首先是常规的赏赐。金银铤、各色精美的绢帛锦缎,被一一点名,赏赐给宗室、宰执、勋贵及各部重臣。数量明显优于往年,尤其是对李纲、陈过庭、吴敏等推行新政的核心大臣,以及种师中、折彦质(没有回朝,由其父代领)等军中栋梁,赏赐尤为厚重,引得众人侧目,既羡且敬。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便是“特殊恩赏”了。当内侍高声唱出“赐李纲、陈过庭、吴敏、种师中、折彦质……琉璃‘清平贡瓶’一尊,银镜‘明心鉴’一面”时,殿内顿时响起了一片压抑不住的低声惊呼!
虽然前几日已有风声,但当那晶莹剔透、毫无瑕疵的琉璃瓶,以及那光可鉴人、纤毫毕现的银镜被内侍小心翼翼地捧出,展示在众人面前时,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依然是巨大的!那绝非世间常见的浑浊琉璃或模糊铜镜可比,其纯净与清晰,仿佛来自仙界!
得到赏赐的重臣和军中将领,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再次出列叩谢天恩,声音都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哪些没有亲眼见过的人,则是伸长了脖子,心中震撼难言。他们明白,这不仅仅是赏赐,更是皇帝在向所有人展示新政、新技术的成果,是一种无声而强大的宣告:大宋,已非昔日之宋!
赵佶高踞御座,将下方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他缓缓开口,声音通过殿宇的构造清晰地传遍每个角落:“旧岁已逝,新年伊始。去岁,诸卿与朕同心,革故鼎新,初见成效。今岁,望诸卿再接再厉,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使我大宋国势,如旭日东升,光耀寰宇!凡有功于国者,朕不吝封赏;凡懈怠渎职者,朕亦不容姑息!”
他的话语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与决心,伴随着那流光溢彩的琉璃与明镜带来的震撼,深深烙印在每一位臣工的心中。
整个大朝会持续了近两个时辰,当最后一位官员退下,礼乐声缓缓停歇,赵佶才在仪仗的簇拥下,起身离座。
走出大庆殿,冬日温暖的阳光已然洒满广场,驱散了清晨的寒意。赵佶深吸一口气,望着湛蓝的天空和远处汴京城的轮廓。
元日大朝,是旧岁的终结,也是新岁的开端。这极致的繁华与威仪,如同一个盛大的序幕,拉开了政和六年——这个注定将要载入史册、充满铁血与变革的年份。他知道,眼前的平静与祥和很快将被打破,北方的战鼓,即将擂响。而他,已做好了准备。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宋骑天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