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会决议既下,庞大的帝国机器开始围绕着“有限援辽”这一核心策略,高速而隐秘地运转起来。
枢密院值房内,灯火彻夜未熄。李纲、吴敏、种师中、王禀,以及被紧急召来的皇城司指挥使顾锋、梁师成等人,进行着紧张的部署。
“王禀,”李纲神色肃然,指着铺开的地图,“三千龙骧精锐,分作十队,每队三百人,由你麾下信得过的都头、指挥使率领。路线必须绝对隐秘,皇城司会提供沿途接应,避开金军主要活动区域与辽国溃兵流窜之地。最终集结地点,定在辽国中京道边缘的龙化州,此地目前尚在辽军控制之下,且地势复杂,便于隐蔽。”
王禀目光锐利,仔细查看着地图上的标记,沉声道:“末将明白。人选方面,韩震、孙恪、刘衍等人皆可独当一面。只是……分批潜入,协调指挥乃是难题,若遇突发状况,恐难以迅速集结。”
顾锋适时开口,声音冰冷:“王将军放心,皇城司已在拟定路线上预设了数个紧急联络点,并配备驯养的信鸽。各队每日需在固定时间通过特定方式向最近联络点报备行程。若有变故,信号会第一时间传出。此外,我会派一队精干探子随行,专司联络与情报传递。”
这是将皇城司刚刚开始构建的军情传递网络,投入了第一次实战检验。
“装备方面,”种师中补充道,“新式马鞍、马镫、改进弩机、马刀,优先配给这三千人。另,每队配发双倍箭矢,以及部分由火药作新试制的‘震天雷’样本,由林灵素的弟子亲自讲解用法,谨慎使用,主要用以惊扰敌军或突围。”
提到“震天雷”,众人神色都有些异样。那玩意儿威力虽尚未完全成熟,但爆炸时的声势已足够骇人。
“辽国那边,”吴敏看向梁师成,“梁勾当,与耶律余睹的细节谈判,就由你与户部、枢密院的人负责。战马、银钱,务必尽快到位。物资交易也要加紧,尤其是用旧军械和盐铁换马匹之事,乃重中之重!”
“臣晓得轻重。”梁师成躬身应道,眼中闪着精明的光。
就在大宋紧锣密鼓地准备这场“秘密战争”的同时,北方的局势也在急速恶化。
皇城司潜伏在辽国的细作,以及王西昌指挥使派出的游骑,不断传回令人心惊的消息。
金军主力在完颜宗翰、完颜宗望等名将的率领下,如同摧枯拉朽般,接连攻破辽国中京道多处重镇。辽军士气低落,溃败如山倒,许多城池甚至望风而降。
更令人不安的是,金军在占领区内,并非一味烧杀抢掠,反而开始有意识地招降纳叛,稳定秩序,并大量任用熟悉当地情况的渤海人、汉人官吏,展现出并非流寇、而是志在吞并天下的气象。
一份来自“幽燕”小队幸存者建立的情报站的密报,更是直接送到了赵佶的案头:
“金主完颜阿骨打已移驾中京大定府,连日召集诸将、文臣议事。据内线模糊探知,金廷似在商讨……称帝建制之具体典仪,以及……灭辽之后,对宋方略。有激进将领主张,应趁势南下,一举夺取燕云……”
看着这份沾着血与火气息的密报,赵佶的手指深深掐入掌心。历史的车轮,正以一种无可阻挡的态势,碾压而来。他派出的三千骑兵,在这滔天巨浪面前,显得如此渺小。
但他别无选择。
“告诉王禀,计划不变!但行程需再加快!务必在金人彻底消化中京道、站稳脚跟之前,抵达龙化州!他们的任务,不是力挽狂澜,而是像钉子一样扎进去,让金人知道,大宋的触角已经伸了过来,让他们在下一步行动时,有所顾忌!”赵佶对前来汇报进展的李纲和种师中,斩钉截铁地说道。
“是!”
数日后,第一批三百人的龙骧骑兵,在王禀麾下骁将韩震的率领下,借着夜色掩护,悄然离开了汴京。他们伪装成贩运皮货的商队,沿着皇城司开辟的秘密通道,向北而去。
随后几天,其余各队也依次出发。
汴京城依旧繁华似锦,市井喧嚣,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帝国的利刃,已经悄然出鞘,刺向了那片正在燃烧的北方土地。
赵佶站在皇宫的高处,遥望北方。他知道,这三千人踏上的,是一条九死一生的险路。他们面对的是如日中天的金军铁骑,是混乱不堪的辽国局势,是未知的地形与气候。
但他更知道,这是大宋必须迈出的一步。退缩,只有死路一条。
“但愿……一切还来得及。”他低声自语,夏日的暖风吹拂在他脸上,却带不来丝毫暖意,只有山雨欲来的沉重。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宋骑天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