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装区经历了一番更为艰难的“观念碰撞”(墨千秋对t恤上的破洞设计、印花图案均表示无法理解,认为“衣不蔽体”、“不伦不类”)后,林小小感到心力交瘁,决定拉着他到商场中庭的休息区暂坐。
中庭处,商场正在做活动,请了一支小型乐队在现场演奏。乐手使用的,是墨千秋从未见过的乐器——电吉他、电子琴、架子鼓。
他们坐下时,乐队正好奏响一首节奏明快、旋律流行的现代歌曲。电吉他失真音色带来的强烈穿透力,电子琴合成出的丰富音效,以及架子鼓密集而富有动感的节奏,瞬间构成了一个充满能量与激情的声场,包围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墨千秋的背脊瞬间挺直,耳朵微微动了动,脸上再次浮现出那种熟悉的、介于震惊与探究之间的神情。
此等“丝竹之音”,与他所知的宫、商、角、徵、羽全然不同!音色尖锐或浑厚,可模拟风雨雷电,亦可制造迷幻空间;节奏强劲,催动人心血脉贲张;旋律线条直接而富有重复性,极易跟唱。
这绝非他所崇尚的“中和”、“淡雅”之乐。此乐……充满了“人”的欲望与力量,张扬,外放,试图以最直接的方式,调动听者的一切情绪。
他闭上眼,仔细分辨着每一种乐器的声音,试图理解其发声原理与在合奏中的作用。那电声的嗡鸣,鼓点的敲击,在他听来,初时觉得嘈杂刺耳,如同战场金鼓,扰乱心神。
但听着听着,他紧绷的眉头稍稍舒展。抛开先入为主的“雅俗”之见,单从“声”、“音”、“律”的角度去感受,他不得不承认,此等音乐,自有其一套完整的、严谨的体系。那强烈的节奏感,能统一众人的步伐与心跳;那直白的旋律,能迅速引发情感的共鸣。
他甚至能隐约感受到,周围年轻人群随着音乐微微摇摆身体时,所散发出的那种集体性的、单纯的快乐。这与他凭借一曲《幽兰》平息争吵,是两种截然不同,却又似乎都能达到某种“和”的境界的路径?
一曲终了,掌声四起。墨千秋缓缓睁开眼,目光落在那些造型奇特的现代乐器上,久久不语。
“怎么样?这音乐……能接受吗?”林小小试探着问,生怕他又引经据典来一番批判。
墨千秋沉默片刻,缓缓道:“音律之道,浩瀚无边。此乐……虽非中正平和之雅音,然其激越昂扬,直抒胸臆,亦是一格。”他没有全盘否定,而是给出了一个极其克制,却已算得上“开放”的评价。
林小小有些意外,随即松了口气。能说出这番话,对他而言,已是巨大的进步了。
然而,墨千秋心中真正的波澜在于:此界之“乐”,如同其食、其衣、其器,都充满了这种强烈、直接、试图掌控与调动感官的特性。这是否意味着,孕育出此种文明的内在精神,与他所秉持的“克己复礼”、“修身养性”之道,从根本上,便是两条背道而驰的路径?他在这条路上,究竟能走多远?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穿越现代之大儒求生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